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2014-01-27 01: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头针电针偏瘫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许丽娜田国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中风后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严重的负担。近年来,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头针、体针、腹针、电针及综合针刺法均可以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偏瘫,明显减轻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早日能够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中风后偏瘫;针灸;康复技术;综述

中风即脑卒中[1],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事件[1]。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以50%~70%的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偏瘫作为其最主要后遗症,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加快患者的康复已然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的科研调查及临床实验证实,把我国传统的针灸技术与西方先进的康复技术相结合能显著加快偏瘫患者的康复。本文就不同针灸方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方法

1.1 头针结合康复技术 李小军等[2]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5例,单纯现代康复治疗和单纯头针治疗各45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各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诸多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针治疗:常规消毒后,选用0.40mm×40mm不锈钢毫针,按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头皮针的标准线》[3]在穴区以两针对刺或接力刺的方法使针体与皮肤呈15~30°进针,至帽状腱膜下层后,将针沿头穴推进0.5~1.5寸,留针45~60 min,期间间隔10min以200次/min的频率,捻转1~2min为标准运针1次,直至出针。康复治疗:采用以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全身肌肉按摩、四肢关节松动等训练。每日康复训练时间为45min。对照组及治疗组的治疗频率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分别治疗6个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康复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对比,头针康复组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0.05)。说明头针结合康复的早期应用,可协同提高疗效。金荣梅等[4]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头针配合运动再学习组)和对照组(单纯运动再学习组)各20例,两组患者配对因素对比,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按顶旁1线,顶旁2线[5],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取穴,在得气状态下即时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进行以运动再学习为主的单纯康复训练。经过平均40天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头针配合康复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的综合能力。裘亚龙[6]将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三组,治疗组48例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分别与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1组35例;和采用西医和康复治疗的对照2组53例进行比较。针刺疗法:以头针为主,采用《国标头皮针》进针,达到针刺应有的深度时,快速捻转1~2min,留针2h后取针。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康复疗法:采用现代康复物理及作业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值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1.4%、71.7%;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均P<0.01)。可见头针联合康复技术比单纯西医及西医联合康复技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1.2 体针结合康复技术 张海雁[7]共选脑卒中偏瘫患者31例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及针刺,并与31例单纯药物治疗做对照。针灸取体针:以阳明经穴为主,辅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病侧穴,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康复治疗:主要基于神经发育促通技术[8],实施系统治疗。经3个月的治疗后,通过Brunnstrom评分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杨磊等[9]选取246例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针灸+康复训练组)13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116例。针刺部位以体针为主。对照组按神经内科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并应用简化的Fugl—Meyer对两组入出院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院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比较t=2.56,P<0.05。杜水英等[10]对3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配合针灸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针灸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上肢:肩、臂、曲池、外关、合谷穴为主。下肢: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及丰隆穴为主。康复训练:联合被动运动,助动活动,增强控制力,主动活动,抗阻运动多种方法。频率:每天针灸1次,10d为1个疗程,休息3d,继续下一个疗程,康复坚持每天训练。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可见,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偏瘫的效果良好。

1.3 腹针结合康复技术 谢仁明等[11]采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对60例中风后病人以治疗组及对照组方式评分。两组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各30例, 治疗组用0.30mm×25mm天协牌一次性针灸针按《腹针疗法》[12]所示方法,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患侧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上风外点、下风湿点、下风外点、健侧大横,均直刺,入脂肪层,在肌层之上,留针30min,得气后由治疗师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期间康复运动根据患者主动性联合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对照组单纯康复运动疗法强调病人的主动性,每天均训练2次,具体训练由治疗师执行,两组每周均治疗5次(星期一至星期五),连续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氏指数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与康复联合使用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

1.4 电针结合康复技术 李万浪[13]为观察9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及临床疗效将其随机分组。治疗组取患侧合谷、外关、曲池、天府、肩髃、风市、血海、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穴等穴根据具体病情选取补泻方法及穴位加减。得气后留针40min,每日1次,并选择频率为2~15Hz的疏密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交替取6~8个穴位电针,在此基础采用Brunnstrom、Bobath、Rood法和运动再学习等方法相结合的方案改善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步态及日常活动功能。每次30~45min,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4周后,利用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标准对上肢肩关节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与单纯电针组和康复组对比。结果:3组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吴北峰[14]等用单纯以Bobath为主的康复训练组30例患者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的30例针康组对比。针康组针灸按患者症状不同选取,均30min每次,6次后休息1日。对于手指屈伸困难的患者,选取外关、内八邪,电流方向为正极连近端,负极接远端。上肢屈曲的将导线正极连天井,负极接手三里,通电流。将导线正极连天井,负极接纠内旋,通电治疗上肢内旋。足内翻的通电方向为正极连阳陵泉,负极接纠内翻。选取正极连足三里,负极接太冲治疗足下垂。大腿抬举无力选取髀关、阳陵泉,小腿后曲不能,胫部发紫选委中、承山,均将正极连上,负极接下通电。针刺完毕后进行以Bobath为主的康复训练,时间同针刺时间。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15]对患侧肢体痉挛程度测量分析。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16]对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测定分析。Barthel指分级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与康复组比较针康组Fugl—Meyer评分更明显(P<0.01)。肌张力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1)。日常活动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针康组治疗前后无论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还是日常活动能力均优于康复组。裴君[17]根据患者偏瘫的恢复过程,对25例治疗组患者分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分别取穴,得气后,应用G6805型电针治疗仪,弛缓期采用频率为2~5Hz疏波,间断时为1.5s的断续波,痉挛期和恢复期采用频率为60~80Hz的密波,加以良肢位摆放、全关节被动活动等Bobath技术,治疗2个月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使用神经内科常规降颅压治疗的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Fugl-Meyer与对照组比较(P<0.01)。

1.5 综合针刺法结合康复技术 陆萍[18]采用焦氏头针、体针、电针相结合的针灸方法联合良姿摆放、电动起立床、肢体被动活动、搭桥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技术对40例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与对照组单纯综合康复训练40例患者对比评定,治疗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分析示P<0.05。提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明显疗效。唐卫东等[19]将120例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头针、体针、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组和头针、体针、电针的针灸常规的对照组各60例。以10~15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其评估统计,得出治疗组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的结论。林琳等[20]为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以Bronnstrom分期判定疗效,将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分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运用头、体、电针联合促通技术,分别与单纯针灸和促通组对比统计,30天后,得出综合组与针灸组、促通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突出了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在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李长君[21]对9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头针、体针、电针、现代康复治疗及物理治疗,每次40min,10天一个疗程,30天后,其总有效率95.9%。说明传统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手段,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致残率。

2 小结

综上所述,不同针灸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治疗中均已取得显著疗效,也是目前中西医相结合应用于临床较活跃的部分。但临床实验及报道中尚缺乏规范化,使其在方法学与统计学上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解决与探索,以增强其规范化及系统化,便于我们对卒中后偏瘫的治疗及研究更加深入彻底。极早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使患者能够早日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及社会。其次,我国传统的针灸技术与西方先进的康复技术的完美结合更有利于促进中西医医学界的良好沟通与共同发展。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李小军,郑斌.早期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0-382.

[3]杨甲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7-519.

[4]金荣梅,沙碧源,唐文慧,等.运动再学习配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1):43-44.

[5]石学敏.针灸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3-177.

[6]裘亚龙.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96-98.

[7]张海雁.早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78-1779.

[8]关骅.临床康复学[M].宁夏:华夏出版社,2003:22.

[9]杨磊,李继同,张永忠.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阶段的治疗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138-139.

[10]杜水英,许战毅.康复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30例临床心得[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62-63.

[11]谢仁明,陈红霞,何铭锋.腹针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2):181-182.

[12]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6- 45.

[13]李万浪.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9):68-69.

[14]吴北峰,高维滨,杨续艳,等.电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30例[J].针灸临床杂,2008,24(5):24-25.

[15]铁斌,窭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2.

[16]朱撼连.神经病学(第2l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l—153

[17]裴君.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28-430.

[18]陆萍.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40例[J].医药前沿,2011,01(22):239-240.

[19]唐卫东,唐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60例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4):597-598.

[20]林琳,楚佳梅.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51-1253.

[21]李长君.针灸结合现代康复对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5):50-51.

许丽娜(1987-)女,硕士在读。

田国萍。

R245

A

1007-8517(2014)01-0031-02

2013.10.29)

猜你喜欢
头针电针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