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桩结合全瓷冠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观察

2014-01-27 01: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全瓷磷酸酶牙体

袁 星

长沙市口腔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牙体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由于外伤、龋坏或咀嚼硬物所致。牙体缺损直接影响患者的形象。目前,国内对牙体缺损的修复主要采用核桩冠技术。常见的核桩材料有金属铸造桩、纤维桩等。金属铸造桩结合烤瓷冠的方法,牢固度和美观度并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且存在明显的缺点,如生物相容性欠佳,一段时间后桩核透黑,金属离子容易释放等,严重影响了美学效果[1、2]。而纤维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美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机械性等优越性,所以临床上广泛地应用纤维桩以替代金属桩核。研究应用纤维桩结合全瓷冠的方法修复患者大面积牙体缺损,并进行术后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因牙体缺损而进行美容修复的89例患者,共242颗牙。患者年龄21岁~69岁。其中男性39例,109颗,女性50例,133颗。上中切牙110颗,上侧切牙115例,上尖牙17例。入选标准: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牙周状况良好,牙根充填密实,已接受系统根管治疗,无慢性炎症及病变,患牙牙体无松动、无叩痛,牙体颜色正常,咬合功能正常。本次研究排除四环素牙及牙釉质发育不全者。

1.2 材料 康特ParaPost纤维桩系统 (Ivoclar Vivadent公司,瑞士),One-Step粘结剂 (DMG公司,德国),光固化树脂材料 (DMG公司,德国),铸瓷全冠 (DMG公司,德国),根管预备引导钴针。

1.3 方法 术前拍X片,以确定患牙是否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根尖周围有无炎性反应病变。根据X片估计牙根的长度、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根管预备引导钻针和成形钻进行桩道预备。桩的直径大约为根径的1/3。先采用小号钻头,深度达根管长度的2/3~3/4,而后逐步增大钻头型号。接着冲洗根管,并用吸潮纸吸干根管。

将纤维桩放入根管,确定长度后用金刚砂片截断多余部分,用ETCH酸蚀剂酸蚀根管15~20s,冲洗,保持牙本质呈湿润状态。在根管和纤维桩埋入根管部分的表面涂抹One-Step粘结剂,光固化10~15s。然后,放入纤维桩,固定就位,去除多余部分。最后行常规牙体预备,取模,试戴并粘固。

1.4 观察指标牙体修复3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修复的成功率 (以患者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正常,牙周组织健康,修复体完好无松动等确定为修复成功),取患者龈沟液测定其中碱性磷酸酶 (ALP)水平,并于1年后随访观察修复体的完整度和颜色变化。

1.5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 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成功率 89例患者修复242颗牙体3个月后随访,发现有2颗牙出现桩折,5颗牙出现桩脱落,8颗牙出现牙龈炎症,成功率为93.8%(227/242)。其中,男性出现1例桩折,3例出现桩脱落,3例出现牙龈炎症。女性出现1例桩折,2例出现桩脱落,5例出现牙龈炎症。男性成功率为 93.6%(102/109),女性成功率为 94.0%(125/133)。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碱性磷酸酶 (ALP)的变化 分别抽取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龈沟液进行检验,比较龈沟液中ALP的水平。治疗前ALP的含量为419.5 ±22.9μIU,3 个月后含量为 452.3 ±32.3μIU。治疗前后对比,ALP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修复体完整度和颜色 治疗1年后,仅有1颗牙出现修复体边缘不适合,2例出现颜色不匹配,3例出现修复体不完整。

3 讨论

随着根管治疗和修复技术地不断发展,大多数牙体缺损患者的牙齿残根能得以保留。目前,桩核冠修复技术是修复牙体缺损最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固定修复体,恢复其形态功能[3]。

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因其在美学性能、抗疲劳性能、抗腐蚀以及生物相容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纤维桩的弹性接近牙本质,可模拟牙本质的形变,可避免金属桩核所造成的透黑现象,再加上全瓷冠修复,不仅可达到自然逼真的美学效果,还可保护牙体组织,降低根折率,即使修复失败,也可进行二次根管治疗[4]。

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桩结合全瓷冠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后,成功率可达93.8%,男女间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是牙龈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治疗后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比治疗前有所升高。此外,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现,修复体的完整度、边缘适合度和颜色匹配均达到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采用纤维桩结合全瓷冠修复技术,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牙体缺损修复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古海霞,黄朝辉,刘艳.铸造金属桩核和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03.

[2]禹静.纤维桩与金属桩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1,24(1):7.

[3]周雯雯,胡晓辉,王璐.对3种桩核系统修复上颌中切牙后牙体抗折强度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9,28(32):2930-2931.

[4]周艳,谷志远.Ipse max press LT易美铸瓷低度透明瓷快铸造全冠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2010,30(4):224-226.

猜你喜欢
全瓷磷酸酶牙体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酶级联反应放大策略用于灵敏检测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治疗效果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Xive种植体上行全瓷冠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效果观察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