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2014-01-27 08:10侯文仲李国峰姚兴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颈静脉脑神经解剖学

侯文仲 李国峰 姚兴军

(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侯文仲 李国峰 姚兴军

(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目的 通过对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的的显微镜下的解剖研究,为手术提供解剖学的依据。方法 用10例(20侧)成人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重点观察了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解剖结构。结果 颈静脉孔分为岩部、乙状部及神经部。岩下窦会在不同水平汇入颈静脉系统。结论 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的结构复杂,详尽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颈静脉孔;岩下窦;显微解剖

颈静脉孔是是颅底最复杂的结构之一,该部位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本文通过显微解剖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为在颈静脉孔区及相关区域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应用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人头颈标本10例(共20侧),手术显微镜下模拟多个手术入路,解剖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观测其走行,用尼康D100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图像用PHOTOSHOP 7.0处理,用游标卡尺及测距规测量相关数据。

2 结 果

2.1 颅内侧颈静脉孔入口处走行

在颅内侧,颈静脉孔所覆盖的硬膜分为两个通道,前上方的舌咽神经通道及后下方的迷走神经通道,舌咽神经自颈静脉孔的上前内侧进入颈静脉孔并走行于舌咽神经沟,我们的实验中发现有2侧形成了独立的骨性管道容纳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常伴行进入颈静脉孔,它们的入口处位于颞骨颈静脉突的前方或者前下方并被包裹于纤维组织内,岩下窦于舌咽神经水平起始部的下方进入颈静脉孔并折向下行,但观察发现有3侧走行于舌咽神经降部的前方或前内侧。

2.2 颈静脉孔内及颅外侧走行

2.2.1 脑神经

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进入颈静脉孔区的硬膜通道后,舌咽神经走行转向下并沿着颈静脉骨嵴的内侧走行,在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穿出颈静脉孔,它和副神经一起进入舌咽通道下方的迷走神经通道,进入颈静脉孔后即折向下行,并走行于颈静脉的前内侧。颈静脉内棘突之间的区域为神经部,其内容纳后组脑神经走行,其前方为岩部,容纳岩下窦走行,乙状窦部位于其后方,其内容纳乙状窦。在舌下神经管水平,迷走神经与副神经分开并垂直下行。副神经由颅根和脊髓根组成,在颈静脉孔颅外侧副神经与迷走神经伴行。

2.2.2 岩下窦

岩下窦位于斜坡外侧,行于颅底内面的岩斜裂内,岩下窦是两层硬膜之间的不规则间隙,沿途接收多条静脉的注入。其前方与海绵窦和基底静脉丛连通,下端在颈静脉孔的岩部,并与岩斜下静脉形成静脉丛注入颈静脉系统。经颈静脉孔的岩部进入颈静脉孔,经舌咽神经前方走行2侧,15侧经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穿行,其余3侧位于迷走神经与副神经之间。

3 讨 论

3.1 颈静脉孔的硬脑膜分部

颈静脉孔实际可被视为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骨性管道,管道走行为自其颅内开口通向前、外、下方[1],按照最初的描述将颈静脉孔分为神经部和血管部两部分,但这种分部方法过于简单且不实用[2]。也有学者将依据颈静脉孔内所包含的结构将其为岩部、颈内部和乙状部三个部分[3]。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穿过颞骨和枕骨间的颈内部,其前内方为岩部,后方为乙状部,这种分布方法得到更多学者的支持,我们在研究中也证实此种分部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描述颈静脉孔。

3.2 后组脑神经

在颈静脉孔内,舌咽神经较为固定的走行于前部,并沿枕骨颈静脉孔内骨嵴的内侧走行,少数情况下,此骨嵴会形成一骨性管道并包绕舌咽神经[3]。由于纤维组织致密,使得舌咽神经成为在这个区域的手术过程中最容易受损伤的神经。所以在颈静脉孔内可参照鼓室小管、蜗导水管、乳突小管,在颅外侧可参照寰椎横突等较为恒定的骨性解剖结构加以定位[4]。

3.3 岩下窦

岩下窦与后组脑神经及颈内静脉系统的关系密切,其汇入颈静脉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直接开口于舌咽神经和迷走、副神经之间、开口于迷走和副神经的下方或形成短的岩下窦静脉汇入颈内静脉。Ayeni等[2]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情况分别为50%、5%和45%。岩下窦可在岩斜裂较宽时贯穿岩斜裂并与岩斜下静脉合并。本研究结果显示:占75%的岩下窦经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之间,10%走行于迷走和副神经的下方,15%直接注入颈内静脉或颈静脉球。三种形式可同时出现或单独存在。本研究发现70%(14侧)汇入颈静脉球,25%(5侧)汇入颈内静脉,同时汇入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系统的占5%(1侧)。由于岩下窦有多种汇入颈静脉系统方式,术中意识到岩下窦引流的多样性并在术中予以多加注意可以避免盲目操作引起的大出血。

对于颈静脉孔区及岩下窦的解剖结构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降低该区域的手术风险。

[1] Aydinlioglu A,Yesilyurt H,Diyarbakirli S,et al.Foramenjugulare : a local investigation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Kaibogaku Zasshi,2001,76(6):541-545.

[2] Ayeni SA,Ohata K,Tanaka K,et al.The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jugular foramen[J].J Neurosurg,1995,83(5):903-909.

[3] Tekdemir I,Tuccar E,Elhan A,et al.Comprehensive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jugular foramen and review of terminology[J].J Clin Neurosci,2001,8(4):351-356.

[4] Mehmet Faik Özveren,Ug ˘Ur TÜre.The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with respect to the jugular foramen lesions[J].Neurosurg Focus,2004,17(2):E3.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Lower Cranial Nerves and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HOU Wen-Zhong, LI Guo-feng, YAO Xing-jun
(Qingyuan People′s Hospital, Qingyuan 5115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ormal features of the lower cranial nerves and the IPS, and provide anatomic foundation to surgery. Methods By using microscopic skills, ten adult cadavers(20 sides)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position of the cranial nerves and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as they entered the jugular foramen. Result The jugular foramen is divided into the petrosal portion, the sigmoid portion and the intrajugular compartment. The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may join the jugular venous system at any level. Conclusions The anatomic study of lower cranial nerves and the IPS are complex, detailed anatomic study is helpful to protect important structures, and may improve the success of surgery.

Lower cranial nerves;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Microsurgical anatomy

R322.81

B

1671-8194(2014)20-0076-02

猜你喜欢
颈静脉脑神经解剖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颈静脉球憩室致类梅尼埃病样症状1例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篮球运动员运动与脑神经相关性研究
经颅直流电配合语言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