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骨不连

2014-01-27 12: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植骨刀片股骨头

杜 辉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阜新 123000)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骨不连

杜 辉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骨不连患者行原有内固定物取出、PFNA再次固定及断端植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9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植骨在术后6~12个月内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骨不连再次手术治疗,采用PFNA固定临床效果确切、满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骨不连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主要以内固定为主,但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容易造成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切割等并发症,从而导致内固定失败,造成骨折畸形愈合或者骨不连。对于这类问题,临床上较难处理。笔者自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骨不连患者19例,均采用原有内固定物取出、PFNA再次固定及断端植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5~82岁,平均76.8岁。内固定时间5~15个月,平均9个月。初次骨折固定方法:DHS固定8例,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11例。内固定失败表现形式:DHS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6例,钢板断裂、螺钉松动2例,锁定钢板断裂11例。内固定失败后均导致骨不连,其中合并髋内翻畸形6例。临床表现为患髋部疼痛,髋关节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参照Parker髋部骨折后行动能力评分标准(Parker评分)[1]进行术前评分,19例均为0~1分。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椎管内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采用原手术切口,取出内固定物,清除骨不连部位的纤维瘢痕组织,复位骨折后行PFNA内固定。骨不连部位行自体髂骨植骨。股骨头颈方向取钉后若遗留较粗的钉道亦行松质骨填塞植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抗凝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术后7~14 d可扶助行器保护下离床活动。定期复查X线片,一般术后3~6月患肢逐渐完全负重。

2 结 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9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植骨在术后6~12个月内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至随访结束,骨不连部位均达到骨性愈合;Parker评分由术前0~1分恢复至8~9分。

3 讨 论

3.1 DHS及锁定钢板内固定失败的原因:DHS应用于临床时间较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的金标准[2]。它属于髓外固定系统,是一种钉板的结构,具有滑动和加压双重功能,可以起到张力带的作用。它的带侧方套筒的钢板固定于股骨外侧皮质,在内侧皮质完整的情况下,可对骨折端形成持续加压,使骨折达到稳定,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抗旋转能力差。第二,髋螺钉在头颈中的位置较难把握。DHS股骨头颈方向仅1枚髋螺钉固定,使其抗旋转能力差。患者一般常伴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若DHS髋螺钉在头颈中的位置不良,则更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接受DHS固定的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如头颈切割,髋螺钉拔出,钢板断裂,很容易导致骨不连及髋内翻畸形。本组患者中6例DHS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2例钢板断裂、2例螺钉松动。

近年来,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逐渐在临床使用,常用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它的特点是螺钉与钢板锁定成为一整体,起到内固定支架的作用;钢板近端有3个螺钉孔,允许向股骨头颈方向拧入3枚螺钉,同时这3枚螺钉不在同一平面,这就解决了股骨头颈方向螺钉的旋转问题,同时可防止骨折部位向外成角及颈干角变小。与DHS的单枚髋螺钉相比,抗旋转能力明显增强。这使得术后螺钉松动、头颈切割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锁定钢板内固定失败主要表现为钢板断裂。Phisitkul等[3]认为,骨折远近端及骨折块上锁定螺钉使用较少,达不到坚强的固定,导致内固定失败。笔者认为,钢板断裂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术后过早下床负重活动,此时骨痂未形成或骨折未完全愈合,负重后钢板所承受的应力过大、疲劳,最终导致钢板断裂。本组11例锁定钢板内固定失败均为钢板断裂,主要原因为术后过早下床负重活动。

3.2 PFNA内固定的特点:PFNA为髓内固定系统,它是由PFN改良而来。一方面继承了原PFN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相对于PFN,PFNA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取代了传统的2枚螺钉固定,未锁定的螺旋刀片敲入时自旋转进入骨质,对骨质起填压作用,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确保最大程度的骨质填压以及理想的锚合力,打入刀片时可明显感觉到填压的过程,在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也是如此。当刀片打入锁定后,刀片不能旋转,与骨质锚合紧密,不易松动退出,PFNA依靠螺旋刀片一个部件实现抗旋转和稳定支撑,其抗切出稳定性比传统的螺钉系统高。因此,具有良好的的抗旋转及抗内翻塌陷能力[4]。它的主钉生物力学设计更合理,使负荷传导均匀分散在股骨中轴线上,不易发生折弯断裂[5],抗疲劳强度大,远端锁钉可选择动态锁定或静态锁定,使骨折断端产生加压效果,促进骨折愈合。PFNA内固定术后可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甚至早期扶拐下地活动,减少了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3 PFNA的手术体会:首先,良好的骨折复位是关键,尽可能的达到解剖复位。其次,进针点选择正确很重要,一般正位在大转子顶点或稍外侧,侧位在大转子前中1/3交界处。第三,扩髓后插入髓内钉尽可能的采用手动插入,可轻微旋转,避免暴力敲击。第四,髓内钉插入的深度应充分考虑螺旋刀片在股骨颈中的位置。螺旋刀片正位位于股骨颈下1/3,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深度位于股骨头软骨下1 cm。螺旋刀片的尖顶距(TAD)<25 mm,这样就可降低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的概率。

总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所致骨不连的患者再次手术治疗,选择内固定物应谨慎,一方面应考虑再次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应考虑骨折能否愈合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再次手术时采用PFNA加植骨治疗不仅固定牢靠确实,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1] Parker MJ,Palmer CR.A new mobility score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 after hip fracture[J].J Bone Joint Surg Br,1993,75(5):797-798.

[2] 邱贵兴,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14.

[3] Phisitkul P,Mckinley TO,Nepola JV,et al.Complications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complex proximal tibia injuries[J]. Orthop Trauma,2007,21(2):83-91.

[4] 李珩,彭昊,甘经岳.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8):1658-1659.

[5] 叶筱钢,杨国祥,江继强,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6,5(10):435-437.

R683.42

B

1671-8194(2014)28-0183-02

猜你喜欢
植骨刀片股骨头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基于APKT150412-MM型号废旧刀片的研究实验及二次利用
卧式青核桃脱皮机链板输送机构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