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14-01-27 12: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溶栓整体心肌梗死

李 影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循环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李 影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循环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作用。方法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配合医师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ACEI、硝酸甘油等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包括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采用相同治疗方法的情况下,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开展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整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之一,随着溶栓、抗凝、介入等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虽然有显著降低,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症引起致死、致残的发生率仍相对较高。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积极开展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对比观察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11年0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循环内科住院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及心肌酶学改变确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72例患者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39~72岁,平均57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18例,前壁心肌梗死22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2例,下壁心肌梗死20例;伴有严重持续性低血压26例、严重心动过缓22例、心源性休克16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2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伴发病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抢救治疗:进入CCU观察室,进行心电、血压和呼吸的多功能监护,卧床休息,吸氧,解除疼痛,扩张冠脉血管、溶栓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抗休克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治疗等。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包括抢救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整体护理。①抢救护理:速将患者安置于监护病房,立即吸氧,应用盐酸哌替啶50~100 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 mg皮下注射止痛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建立二路或三路静脉通道输液;遵医嘱应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张冠脉血管药物,根据血压、心率、疼痛轻重及发作次数调节滴数;应用速尿以减轻心脏负荷,如患者血压低则用多巴胺升压以保证全身及脑组织血液供应;同时准备好除颤仪、起搏器、气管插管等以及抢救药品。如患者有溶栓治疗指征,立即配合医师做好溶栓前准备,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及出凝血时间如无异常,遵照医嘱应用100万~150万U尿激酶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于30 min内滴完,溶栓12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国际单位每12 h脐周皮下注射1次,1周后改为每24 h脐周皮下注射1次7 d后停药。②病情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多导联心电图监测,24 h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电监护仪指标变化。病情如有变化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相应治疗。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完成翻身、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先在床上逐渐活动四肢,没有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患者从发病第2周起可由护理人员或陪护人员帮助患者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第3周帮助患者逐步从病房内到病房外走廊进行缓慢行走,大小便可逐步自理。如患者活动后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病房要保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禁止探视。进低脂、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③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明显时,患者有濒死感,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适时给予解释、疏导,及时关心安慰患者,应尽快消除患者焦虑,孤独感,使患者在精神及心理上处于最佳状态[2]。有家属监护期间,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避免在患者面前哭哭啼啼或惊慌失措而致病情加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和战胜疾病的勇气。④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如患者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做好健康宣教力劝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进行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取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食物,鼓励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学会自我控制,保持良好情绪,避免不良刺激与情绪激动。按时用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继续坚持功能锻炼,安排合理的运动,如步行、体操、太极拳等,促进体力恢复。养成每天早晨或自认为适当的时间排便的习惯。患者出院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指导和随访,有计划的康复期锻炼能增强患者的体力及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观察以下指标,确定治疗效果:心率;血压;心前区疼痛缓解程度;室性心律失常;CK-MB峰值及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各组死亡例数。

1.4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采用t检验,均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15例,治愈率为41.67%,好转20例,好转率为55.56%,死亡1例;对照组治愈13例,治愈率为36.11%,好转18例,好转率为50.00%,死亡4例。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临床病死率高,故而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亦很重要。本组临床观察发现,在临床治疗时开展整体护理,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87-291.

[2] 邢攸红,李晓霞,许秀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30-31.

R473.5

B

1671-8194(2014)28-0293-02

猜你喜欢
溶栓整体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