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学生思维 挖掘内在潜能

2014-01-27 01:29彭土连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彭土连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改革主要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它的教学重心着力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跟踪训练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真正做到课堂形散而神不散,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内在的无限潜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兴趣

新授课导入的目的在于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休息吸引到课堂上来;在于温习旧课,为新课的学习架桥铺路;在于造就一种态势,让学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时可以以故事(如采用三国故事视频:火烧葫芦屿)导入;或以优美的描写天气的诗句(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导入;或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茂名近期的天气预报视频录像,请同学概括天气播报中的一些关键词,并说一下有关谚语等方式导入。如此,导入鲜明生动,学生乐听乐学,寓教于乐。

二、自主预习导学法

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规律,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教材进行预习,填写学案,建构粗略的知识体系,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这种有目的的预习可使学生对重点、难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上课可紧跟老师的设计思路,高效地参与实践,积极思考,捕捉更多有用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再给学生适当时间,以合适的形式(比如朗读、默读)把教材、学案再看一遍。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来回巡视,并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对于地球的自转周期,有的同学可能会在学案中填写一天或一日,教师可以对该生做适度指导:这种说法不确切,请看课本的叙述。至于为什么不确切,不在此时讲解,可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对于地球公转的周期、极昼极夜的范围叙述、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等的表达,也可以按此方法来指导学生纠正不确切的说法。总之,教师要学会有效启发、善于知道和训练学生,真正起到导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导思维

将教学内容恰当地问题化处理,科学合理地提出具有层次

性、梯度性、循序渐进的问题,是导思维的关键。因此,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大家一方面共同分享彼此的智慧,一方面又在他人思想的启迪下发掘着自己的智慧,使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使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学习内力作用的“褶皱”这一知识点时,我在学案中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造成甲地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可能原因吗?

(2)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请阐述你的理由。

对于(2)问,有学生这样设计:我选择甲地,因为甲为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下水不易渗漏,洞内较干燥。还有学生这样设计:我选择乙地,因为乙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而甲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安全性不好。

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这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桥洞为什么都是拱形的”来引导,并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这样的问题放在最后,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或找物理老师了解力学的相关知识。

四、精讲释疑导归纳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时,通过“洋流成因示意图”“洋流分布图”等各类型图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得出洋流的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3)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由西向东流动;(4)北印度洋海区冬季洋流自东向西沿岸流动,与赤道逆流一起构成冬季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自西向东沿岸流动,与南赤道暖流一起构成夏季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进行思维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出寒暖流的纬度分布规律:中低纬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为寒流,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为暖流。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思考的意识,并对学习内容作概括总结,做到提纲挈领,全面准确。

五、跟踪训练导反思

每节课的跟踪训练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地理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习题训练中不能只注重做题的结果,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解题的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反思能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同化和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每解答完一个题目后应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地理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挂钩,进行知识的补漏。这样既可夯实基础,又可优化知识结构,便于知识的消化、贮存、提取和应用。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之后,可让学生做如下习题: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

1.该地的经度约为( )

A.1200E B.1250E C.1150E D.1100E

2.该月可能在( )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3.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身南海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身南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在解答时应引导学生反思:①是否理解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②是否掌握了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③是否了解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向;④是否记住了拉普拉塔河和印度河的水文特征。学生在反思本题所考的知识点之后,就有了正确的思维起点及终点,解题能力就有提高,正确率也会相应提高。

高效课堂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有效触摸教育的本真。我坚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只要我们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坚持深入探索,就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中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内在潜能,不断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袁金华,魏所康,朱川彬.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2.

[2]钟启泉,崔永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3]朱新梅.中国教育学刊.简论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01(4).

(作者单位 广东省高州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