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2014-01-27 01:29田国锋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学生兴趣教学能力

田国锋

摘 要:课堂是开展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兴趣是促进学习的伟大动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兴趣;教学能力;和谐课堂;思维迁移;学生主体;教学质量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向我们说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联系小学语文和通向高中语文的过渡阶段,是整个初中阶段教育的重点。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能否做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浅见。

一、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笔者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具备三种教学能力。

1.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是动态过程,课堂太过严肃,则师生间缺乏良好互动。太过松散,看似氛围活跃,实则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训练,是教师必须正视面对的重要课题。

2.信息反馈能力

笔者平时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课堂导入时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很容易就进入课文情境之中。

3.评价指引能力

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切合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赞扬或是一味地批评学生,那会造成学生骄傲自满或是自暴自弃的不良后果。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后进生,要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之中,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很低,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很差。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更好地反思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其主要因素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教师要从思想意识上根本性地意识到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的、乐意的构建起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还是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就必须要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认为,其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其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课题善于使用辅助教学工具。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适当适时图片图画展示,表现出具有个性特色的阿里山、西双版纳、威尼斯,学生能够得到更加真切的体验。

三、趣味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中,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性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思维迁移。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趣味性提问?

1.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学中,教师针对性地提问,能够避免学生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琐碎问题。因此,教学中,提问一定要富有逻辑性和系统系,做到“循循善诱”、“亦步亦趋”的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教师问:“同学们喜欢自己的故乡吗?同学们的故乡都有什么特色?”学生们踊跃回答,有的诉说故乡的特产,有的讲述故乡的风土人情。教师又问:“同学们知道鲁迅的故乡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故乡好吗?”这样,通过针对性地提问,成功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2.提问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的提问,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情景以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而灵活的提问,做到直问与曲问、明问与暗问、正问与反问相结合,灵活性的提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前提。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师要切身体会到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不断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梅兰.迁移教学:格物致知.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付永妹.初中语文细节描写读写迁移教学策略探讨.现代阅读,2012(3).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天池中学)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学生兴趣教学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