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探索

2014-01-27 01:29黄光太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差异教学教学策略

黄光太

摘 要:学生差异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差异性分析;差异教学;教学策略

一、差异教学的定义

对于差异教学的定义,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差异教学就是关注某个学生或某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不是常见的班级授课形式,教师要针对学习者的需要做出响应性的反映。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的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开展团队协作的需要;在某些技能上额外教学的需要;深入讨论或了解某些问题的需要等,教师应积极地响应这些需要。实施差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方法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兴趣和

需要。

二、学生差异性分析

在一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一幕:任课教师布置一项任务,一部分同学按部就班认真作业;一部分同学很早就完成任务,有的玩游戏,有的浏览网页,有的网上聊天。另一部分同学则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一节课都完不成,有的同学甚至在任务没完成的情况下玩些其他东西。这种场景是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事情,虽然所有学科都会产生好、中、差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必然规律,但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差异似乎比其他学科更大一些、更明显一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差异究竟在哪些地方呢?经过调查(以我学校为例),我发现学生的这种差异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技能的差异

我校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对于来自贫困家庭并且在小学、初中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生来讲,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电脑,相应的这类学生的基础就很差,动手能力就会比其他学生弱。平时动手操作多一些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就占有一定的优势。

2.学习兴趣的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强调动手操作的课程,一般来说男生对信息技术课会比较感兴趣,而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动机以及方式的不同,一般学生碰到感兴趣的,就会认真地去听讲,积极钻研;而不感兴趣的内容他就会很随便,比如老师在讲课他却在偷偷玩游戏等。

3.学习态度的差异

学习态度的差异一般来自三个方面:(1)家庭经济条件不同

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要明显比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好;(2)从总体调查结果看,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明显比父母学历水平低的学生好;(3)认知水平

以及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没必要在信息技术课上浪费时间,努力上好也对高考没有任何价值,因此,这一部分同学来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学习之余消遣玩游戏。

三、差异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一方面要照顾大多数中等生,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还要让后进生有所进步,能够完成一些课堂上的练习,这就是摆在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那么,该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做法:

1.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谓良言就是鼓励、表扬以及关心的话,而表扬和鼓励就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这种激励方法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抽象,操作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生活中尽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往往能大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高一入学的时候,我以几十个计算机能力不同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试验,第一类学生,以前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而且基础能力较强。这些学生我对他们的表扬激励比较少;第二类学生,虽然入学测试摸底的时候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弱,但我在平时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一般会给他们鼓励和表扬,并对其寄予积极的期望。一个学期后,第二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进步的幅度明显大于第一类,甚至有的学生到了高二的时候,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超过了第一类学生,可见表扬和鼓励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重要作用的。

2.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域内实际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对于学生之间信息技能和基础的差异,采用任务驱动式组织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学习阶段以及作品设计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会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实施任务分层,让学生分层达标。一般是将一个总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让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多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达到完成总的学习目标的目的。例如,高一的信息技术基础课中,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小节就涉及素材的采集、图片与文本的加工、动画的构思与设计、声音的处理与加工、视频的处理、作品的集成与发布等教学内容。我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并提出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先考虑多媒体制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相关的扩展知识的连接。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多个比较小的任务:图片的处理与合成;文本的处理与加工;动画的构思与制作;声音视频的处理与加工;作品集成等多个小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地去完成。进一步为那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独立设计、创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其结果便是同时兼顾了不同操作技能的同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定提高。

3.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可以表现为小组协作,也可以表现为优生和后进生之间的互助。尽量不定时地安排一些二人合作(特别是基础较好和基础较差的混合),多人学习小组协作的学习任务,尽量把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中,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全班的共同提高。小组协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基础能力较强的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施展其才能,基础没那么好的也能够尽其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基础好的学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教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协助他们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明显改善前面所提场景中的现象,可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而不致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在玩、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在玩的窘境。

4.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缩小差距

这也是弥补差异、缩短差距的有效方法之一。仅靠一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很难缩短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我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开设电脑兴趣小组,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基础更扎实,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兴趣更浓。

5.个别辅导,特别是培养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特别是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仅靠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手把手教学,尽量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并在这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好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这是使他们跟上基础好的学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总而言之,面对以上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差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要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立足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改善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Heacox.D.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国教育学刊,20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棉城中学)

猜你喜欢
差异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