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中江外、江内的区别

2014-01-28 13:44鲁文婠武昌理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烟盒红河彝族

鲁文婠 (武昌理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试析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中江外、江内的区别

鲁文婠 (武昌理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江内彝族”与“江外彝族”分别为云南境内红河彝族的两个支系。本文针对红河彝族内、外江舞蹈动态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让人们对其有整体上的把握以及认知。

两大支系;红河彝族舞蹈;发展;特点

去过红河彝族生存地方的人都会发现,“江内彝族”与“江外彝族”虽然都是彝族,却在语言、生活习俗、服饰和居住环境上有极大区别,其舞蹈和音乐更是具有很大区别,而且各有各的特色。彝族舞蹈的文化和艺术地位,是由它本身独有的魅力形式所决定的。

一、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中江外、江内的舞蹈特征

1.江内彝族的舞蹈特征

元江是红河境内彝族居住区域的划分界限,元江东部的石屏、建水等一带作为彝族的居住区被称为“江内”彝族。江内彝族最突出的舞蹈特点就是诙谐、活泼、而且充满活力。每当到了喜庆、收获的日子甚至是平常吃饭闲聊,江内彝族人都要跳一段烟盒舞。烟盒舞基本步子统称“三步弦”,其中有“杂弦”和“正弦”之分,舞蹈内容大多是模仿动物或者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动作,例如“蚂蚁搬家”“鸟儿啄木”“松鼠上树”“青蛙跳”等,建水、石屏两个县差不多收集了一百二十多个舞蹈套路。烟盒舞是江内彝族的主要舞蹈,其舞蹈的特征是手里拿着烟盒,舞蹈动作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节奏感。相传,烟盒舞最早的起源是男人用来为水烟筒装烟丝的方盒,当人们在抽烟起兴的时候,就会将烟盒里面的烟丝倒掉,两手分别拿起烟盒的盖和盒,手指在上面敲出各种欢快的节奏,并且能够跟着自己敲出的节奏舞蹈。直到后来,烟盒舞者们有了专门的竹制乐器,烟盒舞开始在大范围流传起来。烟盒舞可以说是古老的民族舞蹈,对于它的来源说法不一,除了上面的关于烟盒的传说,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传说,说是彝族人在狩猎的时候,为了方便猎取猎物,他们经常身披野兽皮,混进野兽群中,所以后来才有了的模仿野兽动作的舞蹈,由此有了“三弦步”的说法。关于三弦步,同时也有另一种说法,人们觉得“三弦步”像是人挑着秧苗走在路上,颇有上坡下坡的形态。总而言之,上面这些都说明了烟盒舞是关于红河彝族人们生活劳作的舞蹈形式。目前,烟盒舞已经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和庆祝丰收时必须进行的活动和娱乐手段。

2.江外彝族的舞蹈特征

元江西部的元阳一带,属于“江外”彝族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乐作舞是极具代表性的舞蹈。这种舞蹈在红河南岸非常流行,因此又被叫做“江外”彝族舞蹈,其寓意在彝族语言中为“材比”,有成双成对舞蹈的意思。江外彝族也有汉族人,当地汉族人将这种舞蹈称作“龙纵”,是舞蹈动作欢乐的意思,所以也可以叫做“乐作”。江外彝族舞蹈有其独特的风格,舞蹈动作优美、洒脱且富有韧性。用他们的理念来说,是大山蕴育了这里的文化,蕴育了他们的舞蹈和音乐。性格活跃的外江彝族十分喜好对歌、吹树叶,发出的声音调子婉转悠扬,十分动听,因此他们所跳出的舞蹈也和音乐的调子一样美丽动人。因为他们的舞蹈和音乐大多源于年轻人之间谈情说爱时候的“撵山”和“对歌”,所以他们的舞蹈大多是男女一起跳,基本上都是男子或者女子四人一组进行穿插跳。例如,“撸草”“踩荞”等,表演目的性强。其中的“踩荞”是最典型江外彝族的主要动作,据说,这个动作是由当地人在劳动时收割荞麦和踩荞麦的动作衍生而来的。“反弦”“拖步”“拧弦”以及“跳弦”这些动作大多都是男女插队跳,娱乐性质较强。舞者一边跳一边唱,期间或者跟着拍手,或者与人对穿,甚至翻身自转。每到节日和农忙过后,外江彝族人们都会在草坪上、大树下、院子里聚众跳舞。或许因为大自然给人欢快向上感受,江外彝族人跳舞的种类几乎都是重拍向上,不论是节奏较慢的“踩荞”,还是节奏欢快的“跳弦”。

二、江内、江外舞蹈特点间的区别

首先,从节奏上来谈论两者之间区别。江内舞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拍的时候,律动是向下的,与江外舞蹈在节奏上的欢快向上形成非常大的对比。江外的舞蹈整体节奏向上,律动较为明显的贯穿在舞蹈始末,此种舞蹈将本身特有的舞蹈韵律展露出来,风格特点具有起伏连贯的特点,上身在随着舞蹈动作倾斜、俯仰的时候,手腕和手臂配合着整体舞蹈,动作轻快流畅,协调自然。“翻盖手”在彝族舞蹈中应用广泛,不过在和江内、外彝族舞蹈融合的时候,两个支系之间在动作上还是有一些区别。江外舞蹈代表舞蹈动作是手拿烟盒,“翻盖手”的动作要领在绕腕上;江内舞蹈的“翻盖手”则是手腕提起自然翻盖。彝族舞蹈江内、外地域的舞蹈特点在进行舞蹈表演的时候特别突出。

三、结语

红河彝族舞蹈不断的延伸、演化,它的发展进程适应了人们的需要,符合舞蹈艺术的进化规律,舞蹈表现形式是人们愿意见到和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这种方式促进了彝族舞蹈的发展,同时也将原有的舞蹈动作韵律和风格特点保持完整。彝族舞蹈在发展的时候,既要创作大胆,也要小心严谨,不然可能导致舞蹈脱离原来的民族舞蹈韵味。保护好本土的舞蹈文化,对云南红河彝族舞蹈内、外江舞蹈风格的保存和延伸变得十分重要。

[1]李成,杨会芳.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彰显较大艺术和市场潜力[N].楚雄日报(汉),2007,21(02).

[2]郭建兵.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课程建设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13(01).

[3]熊云,孟姣.古朴典雅的生命律动——巍山县大仓镇啄木郎村彝族打歌文化初探[J].保山学院学报,2011,32(03).

[4]程玉.从体态、心态、节奏三方面谈民间舞教学中对风格的把握[J].大舞台,2011,23(06).

鲁文婠(1989—)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硕士在读,武昌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及实践教学法。

猜你喜欢
烟盒红河彝族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你坐在阳光最好的位置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烟盒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烟盒博物馆之旅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in L1 and Writing in 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