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意识及教学传承

2014-01-28 13:44张海彬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服饰广西

张海彬 彭 强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广西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意识及教学传承

张海彬 彭 强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色彩除了是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语言之外,也是一种设计符号。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族群区分的标志,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服饰文化。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将民间美术与设计基础教学相结合,既能提升教学的效果,更能延伸和创新民族服饰色彩语言的运用。

广西民族服饰;色彩设计;地域;象征;教学传承

本文系2013广西高等教育教改项目(2013JGB159) “基于广西民间美术与文化生态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广西教育厅2014人文项目“广西民间美术生产性保护的本真性研究” 的成果。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族群区分的标志,广西有壮、苗、侗、瑶等十余个世居民族,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服饰文化。广西民族服饰在用料、款式、色彩、图案、配饰、工艺上千姿百态,其中色彩以五彩斑斓的表征传递着民族的存在和思维,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情趣。

一、广西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意识探析

(一)色彩设计与搭配驾轻就熟

广西民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设计与款式、丰富的色彩及富有意味的纹饰著称于世,尤其是色彩的搭配,无论是鲜艳夺目还是素净自然,独立性和稳定性都很强。广西民族服饰用单纯表现丰富,直观而整体,善于用有限来表展示无限,这一特色体现在色彩上就是突出色彩单纯明快,讲究的色块对比与调和以及装饰趣味。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对比都较强烈,为达到整体的协调,常使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彩相调节,洋溢着一种自然而又充沛的生命活力。如壮族服饰以黑、蓝两色作为主色,女装一般穿黑色镶边衣裤,上穿黑色布褂,下着黑色宽脚裤,戴黑布头巾包头,富有简洁的朴素美。但在鞋、帽、胸兜上则运用五色丝线绣上人物、鸟兽、花卉,等五花八门花纹,色彩斑斓,绚丽夺目。与整体素雅深沉的色调形成“统一中求对比,对比中求统一”的视觉效果。可以说,无论怎样选择和搭配色彩,最终都会依照均衡、和谐的审美标准进行,达到视觉上的协调。再如龙胜地区的瑶族常穿红色绣花衣,被称之为“红瑶” 和生活在“桃花林中的民族”。成为瑶族中的一个特有的以色彩命名的支系。在所有的色系中,红色最能激起人的情感,也最能表现人类最早的生命本能,红瑶服饰以蓝靛染织的黑色土布加刺绣红色上衣为特点,红色花边沿颈口至前襟,双侧开衩,前面稍短后背略长,以大红色为基调,浅红、绿、紫、黄各色参与其间进行搭配。瑶家红衣制作工序十分复杂,瑶族姑娘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针线,到出嫁时针法、绣法都达到极为精湛的水平,一件精致的红绣花衣作为嫁妆,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方能完成。广西各民族在长期的服饰设计衍变中,逐步掌握了各种色彩的搭配与组合,进而发现了色彩借助于服饰这个载体的对比、变化与调和之美。

(二)色彩设计富有地域和自然的烙印

每一个民族的服饰色彩都是在本族群生活的具体环境中生成和发展的,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来解析民族服饰色彩的设计,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到其中所蕴藏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内涵。北京服装学院王蕴强教授曾专门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分析过民族服饰色彩的成因,认为阳光照射、地理位置、温度湿度、雨水雨量等因素都对民族服饰色彩造成深刻影响。而天津师范大学华梅教授则从地理、地形的角度来探讨民族服饰色彩的设计,如高山、平地、海洋、江河等地理条件。人类在自然条件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中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服饰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必然彰显地域环境的特质。广西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与粤、滇、湘、黔等省相邻,西北有大苗山、凤凰山、猫儿山等,东北有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等,高山环绕。据统计境内海拔高于1500米的山峰有数十座,大多山体险峻,气势磅礴。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中,广西少数民族生存环境恶劣,食物短缺,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少数民族的求生意愿极其强烈,服饰色彩与山地环境、农耕文化联系紧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体现在色彩的变幻之上,这已经不是视觉层面简单的感受,而已成为民族心理的观念所在。如广西苗族的服饰色彩的设计就与祖先的迁徙路线相关,裙子下摆的条纹表现的是迁徒中经过的山川与河流,蓝色代表水浪,红色象征红河,白色象征黑河,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观念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再如广西山高岭幽,在传统山地生活的影响下,人的心境与大地自然本色相契合,逐步形成了广西侗族服饰独特的清冷色调。无论是大襟长裤,还是短衣短裙,多以单色布料为底布,再以彩色丝线作为点缀装饰,或黑或青或蓝,色彩淡雅明快,忌大红大绿,注重原色和复色的互补,协调而统一,与大自然相融相依。在这里所说的地域环境,不仅包含地理状况,还包括了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区域,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因此广西民族服饰多以以蓝黑色短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充盈着自然的气息,生动展现了各族人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据调查,广西民族服饰色彩的染料也绝大多数取材于自然,如植物有蓝靛、茜草、薯良、紫藤、栀子、五倍子、野山柳、野杜鹃、板栗壳、稻秆、油麻秆、烟叶秆、绿条刺等,其他自然物有黄石、蜂蜡、牛血、锅灰、石灰、土碱、皂矾、蛋清、皮胶等,染色工序繁多,过程极为复杂。

(三)民族文化的设计物化与象征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要让这些抽象的元素外化需要借助于象征的表现手法,色彩天生就具有“表情”的特征,属于有着象征内涵的事物。换言之,色彩能够成为世间万物的相关联的纽带,引发人们与现实物之间产生不同的联想,民族服饰就是运用隐喻、暗示、烘托等手法, 借助色彩来激发人们的感受与想象,来表达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观念。当色彩被赋予象征意义之后,它就不再单单是一种设计表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是建立在对色彩直觉领悟的层面上,逐渐培养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的思维定势。民族服饰的色彩象征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民众长期的历史生活中,由各种民俗思维堆积、重合及沉淀而成的。所谓“象征”是用有形事物表现抽象理念的一种设计方法,德国文化哲学创始人卡西尔说过:“人是象征的动物”,意即没有象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色彩作为一种激发机制,直接引起服饰设计的表现,通过象征让人们进入主客互渗、物我合一的体验状态,让色彩成为少数民族的第一外在标志和外人眼中的第一印象。色彩的色相、明度、彩度等三要素可以视为服饰设计的形式要素,而色彩所象征的神话、人事、传说、图腾、灵异等包含了少数民族的愿望祈求和情感宣泄。如广西瑶族服饰常用红、绿、黄、白、黑等五色,即所谓“好五色衣裳”,这“五色”作为一种设计符号,赋予了特殊的文化观念与民族情感,形式之下是一个民族顽强而不屈的意识,以及瑶族先民对祖先、土地、自然、生存空间的膜拜,在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服饰广西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欢欢喜喜购物记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饰设计
意象油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审美意义研究
汤鹏作品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