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2014-01-28 13:44杨景淞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观景景观设计景观

杨景淞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浅议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杨景淞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云南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对高速公路景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应当成为彰显云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底蕴的窗口,也是旅游精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相结合理论的具体阐述,试图找寻出实现云南高速公路景观特色化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云南; 旅游产业;云南元素;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指出的总体目标是“把云南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

而作为串联着各个旅游胜地,实现云南“七出省、四出境”的高速路网大通道建设项目,理应成为科学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仅是云南发展的大动脉,更是云南对外展现区域精神风貌,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以云南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为例,以保护野象生存环境的生态性为宗旨, 结合公路两旁茂密的原始森林,专门设计了野象通道,这不仅仅是中国高速公路生态环保设计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亮点,更是傣族人生态自然观的具体体现。另外,把全线15个隧道中的一部分隧道外口设计为具有浓郁傣族建筑风格的结构样式, 并标有汉文和西傣文双语标志,提示着游客将要进入西双版纳,体验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傣族文化,在几个景观优美节点上设置高速公路观景台,则为到访的游客提供了停车小憩,进一步亲近自然的机会。2009年,思小高速公路荣膺全国第一条AA级热带雨林高速公路风景区称号,同时因为其位于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区域合作大通道—昆曼公路之上,又是各地游客到版纳旅行的必经之路,因而使其通过科学规划设计造就的与地域自然、人文资源和谐共生的美丽形象广受各方好评,成为助推地方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无疑,思小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理念值得我们进行很好的总结推广。接下来,我将通过两个版块进一步阐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相结合的理论。

1.路堑边坡设计。云南是千山耸峙,百川交汇的高原地貌,高低落差6600多米。而高速公路建设要满足“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要求,势必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沿线洞穿山体、高填深挖,产生巨大陡峻边坡,为防止崩塌,要开挖成一至几级边坡,用水泥砌石片或安装不同几何形工程骨架进行山体护坡。这些构筑物破坏了边坡上原有自然植被和土壤,使土壤瘠薄、干旱、土层稳定性差,生态环境恶劣;不仅使边坡绿化施工难度大,也损害了路容美观。冷漠的水泥构件,使司乘人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是公路廊道最突出的问题。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距离上短则十几公里,长则几十、上百公里,沿线跨越了不同的区域。在26个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聚落格局共居的云南,服装饰品、民居建筑、宗教节日等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以此为据,就应该选择富有少数民族个性特征的文化图案替代生硬刻板的几何形构件,以利于恢复原有植被的生态技术加以实现。如昆楚高速昆明用滇国青铜器上的浮雕和线刻图案,楚雄用彝族服饰上的刺绣挑花图案;大丽高速大理段用白族扎染、刺绣图案,丽江用东巴象形文字图案;进入香格里拉用藏族的“藏八仙”等吉祥图案。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渲染,能极大丰富高速公路景观的文化内涵,对游客又起到导示的作用,在充分感受七彩云南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建设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高速公路节点设计。其中包含进出站口、互通立交区、观景平台,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部位。

首先,云南高速公路的进出站口是高速公路整体景观空间序列的起点和终点,有的还建有州市分界,起到州门和市门的作用。但这些设计大多都缺乏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内涵,成为千篇一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其门楼式景观设计,则更应该有效结合立地的自然环境,醒目而不张扬,合乎功能需求而没有多余的符号化装饰,其它如:收费亭、防撞设施、广告牌等服务性建筑都呼应此风格,醒目的“个性化”景观将是人们感受一座城市或地区的第一印象。

其次,互通立交区是由匝道及横跨的桥梁和涵洞围合而成的内向型空间。桥梁和涵洞建造的地方多为险峻或开阔之地,这些区域往往视野开阔,景观雄浑壮美,是人们驻足观景感受“天堑变通途”荡气回肠之美的绝佳之地;例如:元(江)—磨(黑)高速公路上的号称世界第一高桥的红河大桥, 构造特殊、工艺精湛, 极具观赏价值,是中国路桥建设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但因规划之初并未设计开辟专门的观景区域,致使在大桥交付使用之后,屡屡发生游客违章停车,大量滞留在应急车道上拍照观景的现象,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在交管部门的严令禁止以保证行车安全这一首要前提下,却也不得不牺牲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来往游客只能在稍作减速的情况下,坐在车中匆匆一瞥,便就此作罢了。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在公路沿线设置观景平台, 供旅游者观景拍照、停车休息,已经不仅仅是充分利用沿线人文、景观资源,依据使用者需求完善通道功能的有效方法,更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措施。

高速公路景观是公路科学与环境艺术交汇的边缘学科,它需要建筑、园林、美术、旅游等学科的学术支持。设计为人民服务,设计要强调民族特点,它和建设精品旅游区的设计理念是协调一致的,需要尽力把握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创造出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尽力把握云南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地域文化,才能设计出凸显云南民族元素,人无我有,独一无二的高速公路景观。穿越不同州、市区风格各异的高速公路景观,景随车移,“一州一特色 一市一景观”必将成为代表云南形象的“美丽”名片。

注释:

1.百度新闻中心:云南网.

[1]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08年11月24日编制.百度新闻中心:云南网.

[2]苏金明.徐年生.《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探讨》[J].1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 29 (9) 1.

[3]张阳著.《公路景观学》5页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8.第一版.

杨景淞,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观景景观设计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麓湖春天观景
旋转房屋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屠辰飞室内设计作品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