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任逍遥》中无奈的逍遥

2014-01-28 13:44谢明治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巧巧长镜头干嘛

谢明治 (温州大学 浙江温州 325000)

贾樟柯电影《任逍遥》中无奈的逍遥

谢明治 (温州大学 浙江温州 325000)

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用一种直白的、现实的手法展现了贾樟柯眼中的“故乡”。三部电影的故事都发生在贾樟柯的“故乡”——山西。《小武》、《站台》的拍摄地都在贾樟柯从小生活的地方:汾阳。而“故乡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任逍遥》,故事的地点从汾阳来到了大同。用贾樟柯的话说:“大同对我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城市。每一个山西人都说那儿特别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就想去那儿看看”1“传说里那里的每个人都在及时行乐,普通的餐馆都要提前30分钟定好。”2贾樟柯去了大同,留下了一部让然回味的电影《任逍遥》。贾樟柯用自己的电影阐释着自己对大同这座城以及生活在城里的人的理解,给观众留下了让人回味的“无奈的逍遥”!

电影用写实的风格展现了大同城里几个年轻人迷茫的青春,大同这座城在“无奈的逍遥”,而生活在这座城里的小济、斌斌、巧巧用“无奈的逍遥”寻找着生活的出路,最终他们用一种笨拙的、滑稽的抢银行的方式结束了他们各自的“逍遥”。在电影中,大同这座城在逍遥,几个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在逍遥,他们都有着他们自己对于逍遥的理解!城与人到底在逍遥这什么呢?

一、城的逍遥

谈到山西,马上想到的是煤,而说到山西的城市,大同甚至是比其省会太原的知名度还要高。电影中的大同,21世纪初正在经历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贾樟柯将大同这座城的公共空间不加修饰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将要拆迁的房子、拆迁后杂乱的空地、破败的工厂、破落的车站、嘈杂的歌舞厅,还有条件很差的发廊等等。在电影中看到这些公共空间不禁会问:这座城到底怎么了?

影片开始,导演用长镜头跟随斌斌摩托车行驶的路线将大同街道的整体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斌斌身后大同的街道:没有生气活力,破落的建筑,古老的公共汽车,城市在嘈杂中逍遥着。斌斌摩托车发动机沙哑的声音像是这座城无力的宣泄与嘶吼。镜头一转接着又是一长镜头,这时镜头的主角来到了已经破败的车站。导演用声画分立的手法给人留下悬念:到底是谁在唱歌,是谁还在这破落的车站唱着让人听不懂的歌曲,这座城到底怎么了?电影开始就用两个长镜头交待故事发生地点的背景,因为这座城才电影真正的主角。影片中用大量的长镜头去展现人物和环境,甚至是人物的内心。电影中几个让人深刻的场景几乎都是用长镜头给以展现,特别是那块被煤所染黑的空旷地,在电影中多次出现。这块空地象征着大同的历史,也象征着大同的将来。这座城为了发展将原来的建筑拆除,留下一大片空旷之地,这块地在以前很可能是这座城最辉煌的地方,这是他的历史;而拆迁之后的留下未知的未来;而为什么现在还是空地被废弃在城里?这是这座城的逍遥。就像后现代主义学者提倡的那样,社会在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流行着不同的文化,我们只能是模仿和复制而没有时间去创新。建筑也在流行,拆迁的房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事物不断地出现,这座内陆城市也要与时俱进,它想与时俱进,想模仿复制,可是条件的限制让这种模仿和复制只能停滞,这座城复制模仿不成只能消极无奈地逍遥着。

贾樟柯在电影中用城市的环境将城市无奈的逍遥展现得淋漓精致,而这些公共空间的展示像是一种无声的宣泄,是对大同这座城无奈的逍遥地宣泄。城在逍遥,城里的人也在肆无忌惮地逍遥,就像贾樟柯所听到的传说一样:城里的人都在及时行乐,都在无奈地逍遥!

二、人的逍遥

电影主角是三个年轻人:斌斌、小济、巧巧。斌斌和小济是好朋友,小济追求巧巧。三个年轻人都在这座逍遥的城市里无奈地逍遥。

斌斌,在电影中刚刚下岗,用他的话说:他把老板炒了,原因是看老板不顺眼。把老板炒了是一种反讽,更是一种无奈。“当斌斌骑着借来的摩托车穿越大街时,他脸上的表情是一种空洞的麻木。吕彤邻也指出,这个镜头和《任逍遥》其余的摩托车推轨镜头暗含着一种‘身处陷阱的感觉’”3影片的开场就是斌斌骑着摩托车在大同的街上没有目的游荡,他刚丢了工作,没有出路。随着影片地发展,他越发找不到方向,他和朋友无奈逍遥地混着。他为了爱情也为了自己想去北京当兵,结果体检被检测出有乙肝,他当兵的梦碎了,爱情也丢了。他和小济更加肆无忌惮地混着。他对朋友讲义气,可他自己却找不到出路。当他丢失爱情去发廊寻找安慰的时候,发廊小姐说:“混口饭吃”,而他的回答却是“吃口饭混吧”!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他最初的逍遥是来自任贤齐的歌曲《任逍遥》:“英雄出身不怕太单薄,有志气高哪天也骄傲……”他也有他自己的理想,他出身单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处境。现实的环境,自己的病,让他的理想破灭、爱情消失,他连自己逍遥的观念都变了。最初斌斌和他的女朋友在小屋子里一起跟着电视哼唱《任逍遥》,他的脸上透露着希望。可是当一切都偏离的理想,他的逍遥变成了无奈的逍遥:“吃口饭混吧”!最终他和这座逍遥的城融在了一起。影片结束的时候,抢劫银行失败的斌斌再一次唱起了《任逍遥》,只是此时,他的脸上已经看希望,除了失望就是无奈!

小济,这个出身单薄却混着的年轻人。他一出场就在看报纸找工作,通过朋友的介绍知道蒙古王酒在招聘买酒的人员,他和朋友斌斌去了,工作没找上,却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巧巧。他死缠烂打地追巧巧,尽管巧巧是乔三的情人,尽管他知道乔三很有钱(蒙古王酒的老板),他还是继续追,哪怕巧巧告诉他,她刚打掉了孩子。巧巧问小济怎么泡他,他的回答是:“就像开水泡方便面一样”。电影中小济可以说一直在追巧巧,追着追着就想到了抢银行。当他知道乔三死之后和斌斌聊天,他们聊到活多久的问题,小济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惊讶:“活那么久干嘛,三十岁就算”。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于生命的长短做出了让人惊讶的回答。是什么让他觉得活到30岁就算了?是现实,是无奈。小济最终追到了巧巧,尽管他一直碰壁,尽管这样的爱情注定会没有结果,可是她从巧巧那儿得到了另外一种逍遥: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巧巧的解释是“想干嘛就干嘛”!他们的逍遥最后得到了统一。巧巧和小济分开之后,巧巧在公交车上露出了她肩上的蝴蝶,而斌斌的胸前多了一只画着的蝴蝶。贾樟柯借蝴蝶来暗示巧巧和小济的逍遥,只是这种逍遥多少有些无奈。“想干嘛就干嘛”,确实很逍遥,可是小济和巧巧不能想干嘛就干嘛,他们甚至连自己都有可能养不活。“想干嘛就干嘛”更多是是一种想干嘛不能干嘛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靠自己奋斗,而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上,他们想逍遥却不去实干,只能无奈地逍遥!

20出头的年轻人在这座逍遥的城市选择了无奈地逍遥,他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放纵着自己的青春。贾樟柯用一种反讽的方式述说他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了”。4

贾樟柯用他一贯喜欢用的长镜头写实风格,将在社会转型期没有方向的年轻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奋斗还是“逍遥”任凭青年自己选择。可是在一切向钱看这个大环境之下,青年一代在迷茫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社会转型让他们被动的、无意识的向钱看,这是社会的无奈,亦是青年的无奈。处在转型期的每一个人,不得不忍受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只是青年一代付出的代价更大。青年想改变现实不想无奈的逍遥,可是现实让他们没有选择。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国家还需要青年去建设,少年强则国强。贾樟柯用电影告诉大众,青年一代中有许多人还在迷茫中,还在无奈的逍遥着,这需要每一个去努力改变这个社会,使社会,使青年一代健康的发展。

注释:

1.贾樟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任逍遥[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4.

2.贾樟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任逍遥[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4.

3.白睿文.乡关何处.[M].连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37.

4.贾樟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任逍遥[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

[1]贾樟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任逍遥.[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2]白睿文.乡关何处.[M].连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4]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贾磊磊.什么是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6]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谢明治,温州大学文艺学专业。

猜你喜欢
巧巧长镜头干嘛
电影《芳华》长镜头应用技巧及其特色分析
干嘛总是洗手呀?
凶爸爸
干嘛总拉我的手
让我看哪儿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干嘛追你
巧巧巧妙妙妙
纪实性电视片中长镜头的叙事角色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