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话剧《日出》有感
——浅谈角色体现

2014-01-28 13:44邓文洁重庆大学重庆40044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公债情境

邓文洁 (重庆大学 重庆 40044)

读话剧《日出》有感
——浅谈角色体现

邓文洁 (重庆大学 重庆 40044)

第一部分:初排

1.认真感受规定情境

在排练过程中,大家都会很清晰的知道任何一个行动都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下进行的,当演员要在排演中行动起来的时候,就不能不去研究与感受剧本为角色行动所提供的规定情境,所以规定情境在一定情况下一定要弄清楚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塑造人物去理解人物关系和每个人物的行动,比如:潘月亭这一角色如果我不知道他的银行准备金不足,不知道抵押的银行买公债,不知道当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肯定很难理解潘月亭是一个很有心计,老奸巨猾的人,他已经把银行抵押来买公债,随时面临破产,而他却为了掩人耳目,他每天来旅馆里潇洒挥霍和盖大丰大楼,以掩盖银行缺钱不让别人来提钱。

2.真正地在规定情境中行动起来

在初期排练的时候,作为剧中的角色一定要找到每段戏自己的行动,自己要去达到什么目的,如何去做,怎么来塑造自己去达到目的,这是剧中角色必不可少的,如果找不到行动这段戏没有行动,那么所塑造的这个角色整个精神状态,整个的人物基调都没有了,让观众看不出来你在演的是什么,以在初排是自己很清楚的弄清自己演的行动,潘月亭第一幕的戏主要的还是在旅馆作戏以掩盖银行缺钱,第二幕主要的还是打听公债的情况,最后一幕是自己得知公债跌落最后逃跑。第三幕小顺子的主要的目的是招呼客人打扫卫生!

3.注意与同演者建立起真实的交流适应

与角色建立起真正的交流和适应是很重要的,如果两个角色的对手戏,两个人都沉醉在自我感受当中,那么这段戏就缺少了真实感,是很难把各自的行动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真实的交流起来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在角色塑造和这段戏两个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要有真实的交流,这样才能把这个人物演绎的活灵活现,才能把这段戏演绎的真实精彩!

第二部分:细排

1.运用行动来进行角色的性格刻画

去抓住角色的行动,在演绎这段戏时为了行动起来肯定会使角色有不同的态度不同情感不同的对待,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对角色性格的刻画,例如:在第二幕中潘月亭被李石清抓到小辫子,潘月亭很生气,但是经过反思了一下,潘月亭还是为了大局忍气吞声迎合李石清,这段戏就是牢牢的抓住行动,李石清想上位,不择手段要挟潘月亭,潘月亭想公债升赚钱,不想让别人知道抵押银行买公债,这一段只要抓住角色的行动,去体验去刻画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的转折就容易的多了,也会更加的形象更加生动。第三幕小顺子的人物形象也是这样的,去抓住他的行动,小顺子就是招呼客人,打扫卫生的小伙计形象,得知这一点就可以很好的刻画这个小人物形象,底层的人物形象!

2.角色情绪体验的创造

3.哲理思索与演员的评价意识

当代的很多戏剧中很多都去追求具有更多的思辨的色彩,都喜欢去追求哲理上面的东西,日出这部戏其中的每一幕中的很多片段都在真真实实的反应着现实中很多的现象,像潘月亭这样的人,想李石清这样的人,这个社会上至今也不无缺乏,很多时候大家多多少少的都会遇到接触过,但是大家又怎么对待的呢。这是一种反思,像黄省三这样的人,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的,潘月亭和李石清对待黄省三这种人我们可以去反思到一种人性上去,是人与人的交流,人与人的公平,人与人的求生之路之道,都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但是又有多少个陈白露,又有多少个方达生呢。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深究一下,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演员的评价意识其实就是演员本身对待这个角色的态度和对待这个人物的求生之道的理解,潘月亭身处这个环境当中已经很难在让他去改变什么了,他已经在骨子里养成了这样商业模式,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他其实也是为了生存,为了在这个环境下生存而不得不去这样,因为在这样商业的对抗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4.运用形体与语言来体现角色

角色的塑造是要靠形体和语言来支撑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形体动作和说话方式来塑造。潘月亭这个角色因为他是银行的经理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就需要有汹涌澎湃的大气之风,树而静止的威严和气场,这都需要体现出来,小顺子则不然,小人物形象,一个小伙计做事麻利,拱腰哈背的去埋头做事的一个劳动者的形象。在说话方面,潘月亭则是五十六岁接近六十的老者嗓音,声音苍老浑厚,有老年人的情调,说话则也是很有威严,小顺子则是结巴,一个做事麻利,说话没有太多的分量。整个在语气语调上小顺子和潘月亭是相对的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在顿歇,语调,重音,语言的速度节奏及气息都是有所不同和明显的体现的。

5.角色构思的形成

(1)生活体验:去体验这样的一个人物,跟我的年龄差距比较大的角色来说,只能去在生活中尽量的去找模型,去观察一些这样的在当今社会的这样的人物,去观察一些五六十岁的大老板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在此位置上对待员工的一些状态。去细致的观察五六十岁的上层社会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外部特征、做事处事方法。在去查阅书籍和影像资料了解那个时代人物的生活方式和该有的生活实习、外部特征。

(2)主观上的作用和局限:这里也就是说演员对自己的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去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首先做的还是对自己有个深刻的认识,认识一下自己对这个角色还有什么地方的不足或对这个角色的创作上的优点。从我来说对这个角色,我认为我对这个角色那种上层社会人物的外在感觉还是有一些欠缺,没有更好抓住他的外部形态神态的感觉,在内心的活动的转变,和他那种油滑劲还把握的不过,没有更好的去抓住这些。

书中一句话“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情不动人”,任何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都应该是情理交融在一起的。所以在日出中,每个角色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在每段戏每一幕都有大大小小的情感情绪的变化,例如:第一幕中的潘月亭的态度,整个的情绪基调是高兴的来玩乐的,但是背后确实有天大的事压着,第二幕中的潘月亭在询问李石清公债的情况时是很谨慎积极,当李石清要挟的时候潘月亭先是怒在慢慢的忍下来去迎合李石清,这里有很明显的情绪变化,这里就要求演员完全全身心的去体验这个角色的情绪变化,从行动中去慢慢发觉,第四幕中潘月亭对待李石清是有些解之前的要挟之仇,这时整个人物的情绪变化一定要抓住行动,去体验这个人物的那种有仇必报,那种奸诈。

猜你喜欢
公债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