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反思
——中国当代动漫绘画原创性缺失的探究

2014-01-28 13:44郑智超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原创性动漫艺术家

郑智超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批判的反思
——中国当代动漫绘画原创性缺失的探究

郑智超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自8 5新潮开始,中国艺术的原创性和本土性已在逐渐孱弱,“西方中心主义”对于我们的精神与物质多方面的侵蚀正在加剧,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和理论家对于“模仿性”一词视而不见,更多人则认为生长在西方理论体系下的艺术,才能称之为世界艺术且更容易被世界所接受,许多带有典型本土性语言的作品便因此“流失”,当代动漫绘画不免也在其列。随着黄一瀚在1992年发起的“新人类卡通一代”艺术实践,再到陆蓉之2007年在上海当代艺术馆成功地举行了第一届“动漫美学”双年展,将动漫作为一种审美的态度推出开始,中国当代动漫绘画已成为业内的焦点。虽然国内对于动漫化的各种否定、批判早已出现,但大都流于形式上的表面化,难见深刻剖析,更无从反思可言。少数学者对“动漫行业”的原创性和民族性,进行了批判论述,但对当代动漫绘画艺术并未发出过多的声音,本文则是针对中国当代动漫绘画原创性的缺失进行批判反思,目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此发出一些声音和完善自我创作中的探索。

动漫;批判;反思

这里所指的“动漫”主要是相对于绘画方面而言,不做“动画”和“漫画”的细分比较,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动漫化的语言,之所以不去咬文嚼字,是希望将其笼统地看作是一种绘画语言符号,将它作为一种艺术现象进行展开讨论。批判二字,也不代表着全盘的否定,目的是为了反思,是为正视某些现象。纵观历史,艺术总是伴随批判而前进,正是因为批判的反思,才促使新艺术的不断更新产生。另外,原创性一词含义的界定,在字典中解译为: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不由复制、改编、剽窃、模仿、抄袭、二次创作,或系列作的衍生作品。在述清以上的名词解释和反思目的后,便可展开以下的讨论了。

世界动漫中,亚洲动漫发展较晚,时至今日,日本已成为动漫强国,位列世界第一。“动漫”本身可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后由英美两国推向世界,作为后来居上的日本,正是因其作品自身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创新力。而日本动漫业的蓬勃发展,也促使当代艺术中出现了不少以动漫符号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其中备受70、80后关注的村上隆和奈良美智,都已跃居世界艺术家的舞台,村上隆更以作品与商业的完美融合,将自己推入世界潮流,为众多青年艺术家所膜拜,也迎来了蜂拥而至的效仿。村上隆作品中带有极强的本土色彩,这一点则成为他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作品中他融会贯通了东方审美传统与西方现代科技文明,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对立元素,与此同时保留着可塑性和娱乐性。在他的一些个人著作中,也详尽阐述了多年来对艺术行业游戏规则、日本当代动漫艺术、美学观点等的个人看法。(《艺术战斗论》《艺术创业论》)

国内当代绘画中动漫语言的普遍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业界对此也主要以两种形态显现,一种是批判,将动漫批判到底,这种批判就“现象”而现象,完全不去究其原因,更加不存在反思的概念;另一种是赞扬,“卡通,卡通了,世界就这样了”,对原创性采取视而不见,避而不谈的行为,以上的两种声音都太过于偏激,不利于当代动漫绘画的多元化及本土化的稳步发展。中国当代动漫绘画中,以李继开、高瑀、陈可、韦嘉等人为代表的青年艺术家,“成功”的运用动漫化绘画语言,将舶来文化入侵的现象进行“完美诠释”,他们作品画面的图像志主要来源于模仿,但对于本土原创性文化语汇的缺失却显而易见,论证的最佳载体就是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家本人。其中以高瑀为例,作为80后首个作品突破百万大关的青年艺术家,其作品中经典的中国熊猫形象经常出现在服装、文学、漫画、画布上。虽然他将中国的熊猫元素进行改编,打破了常规及改变了视觉和认知的一贯定位,但其作品中的图像志都还具有一定的模仿性,从色彩、风格、造型、题材,甚至是商业运作手法上,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村上隆的影响,这点他本人也不予以否认,在一次与高瑀的闲聊之中,谈到关于儿时记忆,他对于《森林大地》之类的日产动漫一往情深,这或许也是众多动漫青年艺术家们的苦恼之处—受动漫生存模式的潜移默化影响。对于艺术地域性的问题他则认为当下不存在艺术地域性,但我认为世界多元化不代表地域性的抹灭,纵观西方绘画发展史,作品的个性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到了西方近现代,作品是否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则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就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标志,因此艺术家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是至关重要的,在西方认可的中国艺术家中,如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他们作品中都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融合性,因此我所理解的艺术家个性之中必定包含地域性等因素。当然这里单以高瑀为例,不免有些以点盖面的嫌疑,但在我所采访的另一些动漫青年艺术家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相近的想法,另外的具体些案例笔者会在《批判的反思——中国当代动漫绘画原创性缺失的探究》的论文之中详述,这里便不再多言。

以上仅是对目前中国当代动漫绘画的简短概述和堪忧,对于原创性缺失的实质原因,究其原因,我把它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个人原因:80后这一代人,本没有经历过大的文化波折,趋于稳定的社会和多元文化艺术的开放整合,加之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主义,由此引发的随性和反叛的个体生活感受,带来标新立异的新锐感觉。另外一点,普遍存在的浮躁、功利和表面化是许多人的通病,在艺术行业急功近利的表现尤其明显,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文化市场的高度繁荣,由此导致艺术品需求的过盛,引得艺术家们急于创造“个人价值”。当然这当中包含很多现象和问题,这些结症都源自 “文革后遗症”。

2.家庭环境:梁漱溟先生,早就对集团生活(中国)和个体生活(西方),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集团生活架构下的中国,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的导向性是不言而喻的。再者,心里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的密切关系,早已达成共识。

1966年,文化波折带来的冲击,直接导致父母一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场域的断层,成年人在极为薄弱的知识、文化、精神场域现象面前,只能毫无防备的去接受了舶来文化,加之老一辈对隔代的疼爱,出于爱屋及乌的思想,自然就不会反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入侵,动漫化就以名正言顺的姿态,运用一种极为幼稚、纯真但又颇富成效的手段,入侵到未形成分辨能力的少年儿童思想中,这种文化入侵是带有计划性的,由此产生的同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并最终占据主流,动漫中存在的故事、形象、色彩、精神信仰等,竟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意识,本土原创性自然就被排挤并淡出。

3.日新月异的多元化文化:西方衰落的学院派教学模式,走向日益局限化的包豪斯模式(《当形式变成态度—及其他》中蒂埃里•德•迪夫已做详尽论述),力求创新,造就当代动漫绘画成为新形势下的表现,它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模式衍生与解构出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出现,追溯其艺术系谱的构建形成,从“伤痕美术”“85新潮”“后89艺术”开始,一切新艺术同时涌现,后现代主义的那些思想在中国迅速蔓延,反传统、反典型、反真理的“新”思想,就体现在绘画形式下的动漫化,也由此成为中国市场的着眼与突破点,为动画的滋长提供了温床,出于还未弄清动漫文化本身架构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趋于模仿,由此本土原创性自然难见显现。这一点的考证可通过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参照比对,这里不过多的阐述。

4.动漫的生存模式:动漫在日本已形成完整的产业架构模式,以各种形式和衍生产品出现,这种现象标志着动漫产业的完整性和成熟性,也就是所谓的产业链。这就意味动漫产业早已在各方面被研究的“透彻”,中国艺术家再从这种基础上去进行创作,其作品的图像志自然易带模仿性。

另外,这种生存模式也具有可行性,其在于,它的资本积累模式。由此少年儿童成为最有力的“下手”目标,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导致成年人会因疼惜子女,对动漫产品进行大量消费,不自觉地默认了这种侵袭,伴随着带有这些文化、故事、符号和精神环境下生长的青少年,在潜意识中已被不知不觉的同化,待他们为人父母时,就会将这种意识植入到下一代身上,这种积累就成为了固定循环模式。同样,资本积累对成年人也有其方法,通过和奢侈品、日用品、游戏等产业的“合作”,成年人所喜爱的玩意儿也被其入侵,在被动漫日常化包围的情况下,想要弄出原创性,实属难上加难。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原创性的缺失是由个人、家庭、社会、资本积累等(动漫产业链)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当然仅找出原因也只是反思的开始,对于实际创作中的原创性和本土性的融合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验,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实际运用的问题上,我个人也有一些粗略的看法,动漫虽然在中国发展较晚,但动漫形式早在国内出现,如连环画、壁画、插图等,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动漫作品也是非常不错的,如中国画中动物的笔法,运用在《小蝌蚪找妈妈》当中;连环画中齐天大圣的神话形象,运用在《大闹天宫》中,这些动漫作品中都具有强烈的中国韵味,因此在当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可否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借鉴?当然在现今动漫绘画中,许多艺术家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融合,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与赞扬,如李继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高瑀作品中的熊猫元素,但如何摆脱韩式和日式风格的冲击和影响,也成为众多动漫青年艺术家的结症所在。另外,绘画和艺术理论、哲学、美学是密不可分的,时至今日中国艺术家和理论家,若还是依靠在他者理论体系架构下一味的模仿,便无法进军世界艺术的行列,所以无论是中国动漫还是各类艺术,中国都急需有自己的现代、当代理论和绘画体系,走出自己的当代艺术风格。虽然这条路在初期探索时是崎岖且狭窄的,但我相信一旦走出这条探寻之路,必将会是一片广阔而清明的天地。

郑智超,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艺术学专业,专业方向:技法与创作。

猜你喜欢
原创性动漫艺术家
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标准探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作品的原创性
阿尔瓦罗·西扎
动漫二次元
原有“真人秀”语境下的转型模式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