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动画形式的演变

2014-01-28 13:44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8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迪斯尼动画电影动画片

焦 琨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8 1)

迪斯尼动画形式的演变

焦 琨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8 1)

本文以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经典动画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迪斯尼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在动画形式上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迪斯尼动画长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深受喜爱的深层次原因。

动画形式;歌舞音乐;异域文化

一、迪斯尼动画影像的演变

传统二维动画电影从1928年至今已经发展了八十多个年头,迪斯尼在此期间陆续推出了五十多部的经典动画片,然而迪斯尼的经典动画作品大多还是秉持手工绘图的传统动画制作方式,这一度也成为能够代表迪斯尼动画的重要特色之一。1928年沃尔特•迪斯尼制作出首部搭配音效的动画片《汽船威利号》,这可以称得上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动画电影,也就是从这一部动画片开始,大家熟识的米老鼠这一经典卡通形象问世了。这一时期的迪斯尼动画作品还包括《飞机迷》《飞奔的高卓人》等,这些动画片都采用传统手绘配合逐帧拍摄的方式进行制作,但是迫于技术所限,这一时期的迪斯尼动画都是以黑白片的影像形式示人。20世纪30年代开始,迪士尼一直想要突破的问题是如何正在动画片中加入色彩,毕竟斑斓的颜色会令动画片更加活泼和富于生命力。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迪斯尼公司于1932年推出了动画影片《花与树》,这部动画片是首次采用彩色胶片拍摄方式制作而成的全彩动画电影,这一全新的影像表现形式一经推出就在电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并在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迪斯尼在短篇动画已获得成功并趋于稳定的状态下,开始有了创作剧情长片的想法,这就是后来的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迪斯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在影像颜色的处理上对于沃尔特•迪斯尼来说是一大挑战。迪斯尼一直想要在卡通影片中给观众呈现一种三维空间的错觉,迪斯尼摄影部门的主管威廉•盖瑞提想出一种制作方法:他们在透明玻璃片上画上背景与人物,当多平面摄影机将焦点对准远处画面,拍摄时可将玻璃左、右移动,产生多层次的空间视觉效果。直到六十年代电脑动画的崛起,1964年肯•诺顿开始利用电脑科技来制作影片,从此动画界开始渐渐迈入电脑动画的时代。迪斯尼的二维动画制作却很少使用电脑绘图的方式,但是却可以在迪斯尼其他种类的动画电影上看到。例如,1995年迪斯尼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制作的三维动画片《动画总动员》(Toy Story)就是一部完全借助电脑制图的方式制作的动画电影。后来在而为传统动画形式逐渐受到观众冷落的情形下,迪斯尼不得不大量削减传统二维手绘形式制作的影片,并与皮克斯动画公司一起合作推出了多部全部采用三维影像形式制作的卡通片,这里面包括了《虫虫危机》《怪兽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赛车总动员》等一大批优秀三维动画片,同时也确定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迪斯尼动画影像的主流制作形式。

二、迪斯尼动画音乐的发展

早期的默片时代,动作可以说是演员唯一的语言,而音乐可以加强电影的叙事功能,早期的默片配上音乐只是为了招揽观众的商业性功能,例如1895年卢米埃兄弟为了吸引电影观众,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用钢琴现场演奏的方式为电影加上声音,当时的配乐与电影画面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紧密联系。

1937年迪斯尼公司制作推出了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由戴维•哈德执导,赖瑞•莫里、法兰克•丘吉尔创作影片音乐,导演哈德坚持片中每一首曲子都必须兼具刻画角色和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如主题曲“Whistle While You Work”,不但传达出影片中人物的心声与梦想,同时也透过影片的传播魅力,使得《白雪公主》的主题曲成为当时美国非常流行的歌曲,载歌载舞的长篇卡通形式就此产生,形成了一种画面与音乐并重的创作模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迪斯尼动画电影陷入了创作与销售上的双重危机,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才又活跃于市场上,而动听的音乐就是让迪斯尼动画得以重放往日光彩的重要因素,甚至超越了过去的辉煌成就。迪斯尼在八十年代末将歌舞片的形式融入了动画片中。1989年出品的《小美人鱼》一片中,歌曲音乐融入了故事情节之中,迪斯尼借由音乐的搭配让故事呈现更活泼的叙述方式。《小美人鱼》尝试了以歌舞片为基准的动画风格,每一首曲子都是为剧情而作,这样的大胆尝试为迪斯尼带来了庞大的票房与商机,让迪斯尼的决策者重新尝到了丰收的滋味。

1991年迪斯尼出品的《美女与野兽》将音乐歌舞剧的形式推上了又一个高潮。迪斯尼的动画师们将百老汇的豪华表演场面加入片中,加上著名音乐人曼肯所创作的美妙音乐旋律,使得该片再度赢得了很高的票房,也使得该片成为了迪斯尼第一部改编成音乐剧进军百老汇的作品。此后的《阿拉丁》《风中奇缘》《狮子王》等优秀动画作品更奠定了迪斯尼歌舞音乐这一鲜明风格的音乐形式的坚实基础。

转变音乐形式之后的迪斯尼动画加深了音乐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开始着重于音乐部分的制作,这一切也使得迪斯尼动画音乐多次在奥斯卡获奖,其中有些歌曲甚至成功进入某些国家的流行音乐市场中,使得迪斯尼公司所发行的CD、VCD、DVD等在全球市场热卖。

三、迪斯尼动画题材的突破

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动画电影销售方面开始出现的大幅下滑趋势,迪斯尼动画电影又有了较大的转变。迪斯尼开始想要创新动画产品来达到重新吸引观众的热情,于是开始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动画电影失去魅力。除了上述音乐形式的变革之外,迪斯尼动画电影在影片题材和内容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突破性的尝试。

迪斯尼动画电影的题材大致可分为名著改编、童话故事和原创故事这三种类型,并且在八十年代以前多是以欧洲地区的故事为取材对象。1989年迪斯尼公司考虑到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营销,所以在故事题材内容上增添了更多异域文化的表现。其实迪斯尼在1943年就有以非西方文化为创作背景的故事题材,例如因为政治外交问题而创作的《致候吾友》,就是一部以南美洲的风土民情为主题的电影,此后的1945年再度以中南美洲文化为题材创作了《三骑士》,这两部动画片可以算得上是迪斯尼最早以非西方文化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此后这种演变趋势越发不可收拾,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相关题材动画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改编自阿拉伯名著的《阿拉丁》和取材自中国题材的《花木兰》等影片。

《阿拉丁》的原著是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内容在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从最早的口述传达到现在的书面呈现,经历了七八百年之久,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迪斯尼版的《阿拉丁》与原著还是有很多的差异性,而且不只从一个故事中取材,而是经过几个故事互相融合改编完成的。影片一开始就用音乐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氛围中,一个沙漠商人骑着一头骆驼,轻快地唱着一曲“阿拉伯之夜”,带着观众穿过阿拉伯的市井风情,让观众随着阿拉伯商人的歌曲进入到了中东的异国情调之中。这虽然是一部以阿拉伯为故事背景的动画片,但是因为迪斯尼的原文化背景影响,美国文化符号经常出现在阿拉伯的文化中,如片中角色的典型的美式对白和一些欧洲的食品、生活物品等。这让美式风格转变为异域文化的角色融合于阿拉伯的动画电故事中,但是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些美国异文化存在于影片中是非常自然的,甚至对于许多不了解阿拉伯文化的人来说这些影像或许都会变成他们对阿拉伯地区文化的印象。

迪斯尼将外国文化改编成美国的和全球的文化产品,其最主要的原因和动力就是想要打开迪斯尼产品的全球市场。为使文化产品能够成功打入美国甚至是全球市场,异国文化产品必须先要被美国化,制作者必须先确定异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使之服从于文化转移者的需要。因此,原先的故事就必须要一再的修改,以满足全球观众的要求。迪斯尼为了使全球化更有效,尝试着将市场策略本土化,例如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动画片《阿拉丁》和《花木兰》,就请了诸如成龙、陈佩斯、李玟等国内知名艺人为影片配音或演唱片中歌曲,提高影片在该地区的知名度,同样的手法在也运用在其他国家的版本上。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片中许多的故事、角色以及经验成为了美国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元素,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迪斯尼的故事和想象可以与美国画上等号,也可以说美国就是迪斯尼。迪斯尼以一个传媒媒介的角色,收集各国的文化材料,再将这些题材融合与再造之后推销到全球市场,潜移默化地使各国观众接受了异国文化再现的全球文化形态。

[1]彭保良.《迪斯尼电影中的“他者”身份研究》.第一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8.

[2]易欣欣 生喜.《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第一版.海洋出版社,2004.5.

[3]薛扬.《动画发展史》.第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7.

[4]( 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第一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

猜你喜欢
迪斯尼动画电影动画片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音乐迪斯尼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音乐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