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4-01-28 13:44穆园园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13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节奏技巧有效性

穆园园 (北华大学 吉林吉林 132013)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穆园园 (北华大学 吉林吉林 132013)

新课程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当前,一些小学课堂上任存在教学有效性低的问题,不符合新课标的标准与要求。作为小学音乐老师,我们每一个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通过尝试提出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种策略,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

所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指的是音乐老师在新课程标准引导下,遵循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投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更多的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文学素养,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重教育价值需求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就当前情况来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暴露出教师已有教学方式的不足。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究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就几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介绍。

一、以情境之美陶醉学生

情境是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种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境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世界,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可以使唱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雪绒花》这一课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及了解相关内容融入歌曲中,我认为:短短的一节课不应该负载过多的东西,而要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快乐”,学生只有意识到合唱的声音效果与情趣,那么他们就已经有所收获。所以这节课我充分运用音乐语言,通过带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体验、参与、表演(唱)等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而且我的这节课中,知识得到了很好渗透,三拍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势得到了掌握,二声部的演唱,学生知道了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更要聆听其它声部,使声音融合在一起。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绒花实际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主线明确、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故事

小学学生由于其年纪小,一般都对故事感兴趣,如果在音乐课上引入故事,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本上的教学歌曲,一般都是有故事情节的,这就为教学的开展提供的基础。比如,我在教《小放牛》这一堂课程的时候,先把“小放牛”的故事讲给学生,学生停了这个故事自然就对与故事相关的音乐产生了兴趣,这么一来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并且由于听过了故事,学起来歌词也会记得更快。又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闪烁的小星》这首歌的时候,我自己编了一个关于星星的故事,并把它讲给学生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不是一个人自己讲,我采用的是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我问学生“什么东西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千万只小眼睛,挂在天空会放光明。”对于这种简单有有趣的问题孩子们毫不犹豫异口同声的回答“星星”。我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与肯定与掌声,并说道:“我们今天来给小星星唱一首歌,让老师交给大家好不好?”孩子们高兴地学起了这首儿歌,我想,他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脑海里也一定有星星在闪耀着。

三、舞蹈演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不相同,音乐也不例外。在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中,音乐与舞蹈是分不开的。通过音乐我们更好的理解舞蹈,通过舞蹈我也更好的学会了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借助舞蹈来实现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让他们在舞蹈动作中加强其对音乐的特性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维族歌曲《青春舞曲》和藏族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时候,我就是先把这两个民族的舞蹈简单的交给学生,在交的同时为他们讲述这些少数民族的特色与文化,使他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对于民族文化有一个简单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歌曲的理解。

四、影视欣赏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的应用于大中小学的各种课程的教学之中,在小学的音乐课上也普及了这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亦是学生和老师都喜爱的方式,因为多媒体的使用,是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与形象,耳听眼观的的形式更多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也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剧,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观看一些指定的音乐剧。如在学习音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闪闪的红星》等选段。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丰富听觉感受,又可以扩宽学生的文化领域,并且加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

器乐教学属于学生学习音乐一部分,它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实音乐爱好,提高识谱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可以教学生们学习口琴、竖笛、电子琴、打击乐等乐器,并通过乐器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小孩子天生都是好动的,他们乐于自己去鼓弄这些乐器,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会惊奇的发现音乐的美丽,并受到音乐美的感染与熏陶。为此,在加强节奏训练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运用重组法进行节奏的创编与演奏练习,学生不仅能运用手中乐器进行自编练习,还能表现自己的创作兴趣。

六、在游戏中加强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

音乐中所谓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指的是:唱歌技巧、视听技巧、视唱练耳、节奏训练。这些技巧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连写,作为老师应当将这些技巧密切的联结在一起,找到一种可以同时体现几种技巧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听觉能力,增强节奏感及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学生在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方面更成功。

1.唱歌技巧应当将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声和清晰的咬字、吐字都包含在内。唱歌技巧的教学一定要贯穿整个唱歌教学过程,并且结合发声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最终实现教学的目的。

2.视唱听音。在音乐教材中一般都比较系统地编写了一部分,在每节课上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多练常做,这是训练学生音准、识谱能力的基础。

3.节奏训练。对于节奏训练,我们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不可跳跃式的进行,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如:“走与跑”的对比。当学生学会了四分音符的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即可通过游戏来巩固这两种节奏。当教师弹出四分音符的节奏时(X),学生摆动双臂原地踏步,当教师弹出八分音符的节奏(XX)时,学生原地跑步,教师时常交换节奏,学生在走和跑的游戏中愉快的学到了知识。

目前,就我们教师而言,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教学,热情投入,不断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1]林杰.小学音乐课堂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研究[J].教育管理,2013(12).

[2]薛金.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解读《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谈起[J].学科教学•小学音乐,2010(09).

猜你喜欢
节奏技巧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节奏
轻快漫舞
指正要有技巧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