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护理

2014-01-28 09:27陈素君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根性颈椎脊髓

陈素君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017)

颈椎管狭窄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护理

陈素君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017)

目的 分析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发生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分析术后发生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应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测试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来评估护理疗效。结果通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与切口敷料护理、卧位与翻身指导、饮食护理与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脊髓休克,神经根压迫症状显著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的VAS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 予以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程度。

颈椎管狭窄 脊髓再灌注损伤 神经根性水肿 护理

颈椎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两个及以上颈椎管骨性或纤维性退变而造成的管腔狭窄,从而引起脊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一系列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1]。临床实践证实,退行性改变、外伤、肿瘤、畸形等颈椎疾病均会导致颈椎管狭窄形成。由于颈椎管狭窄会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临床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首选,而最为常见的手术方案为全椎板减压以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2]。但是,由于此类手术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这不仅降低了手术疗效,也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疗效以及减缓躯体痛苦[3]。我院通过总结32例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期对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4 ±10.1)岁。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8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肩胸部紧束感、颈项疼痛、四肢麻木以及双上肢活动不灵等临床症状。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俯卧位,且颈略屈姿势,予以全麻及气管插管,常规消毒铺巾并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后,取后正中切口,行全椎板切除加椎管减压加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中常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 000mg,以预防脊髓损伤。

1.3 观察指标

1.3.1 记录患者各自的下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1.3.2 于术前、术后1周对患者分别进行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试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调查(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VAS测试评分标准为: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为有疼痛并影响睡眠,患者尚能忍受;7~10分为有较强烈的疼痛,患者疼痛难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以均数(±s)表示,术前与术后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指标分析 本组患者的下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0.7)d、(2.9± 1.2)d、(12.8±2.1)d。

2.2 VAS与SF-36评分比较 术前、术后1周本组患者的VAS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1)。

表1 本组患者临床效果指标比较(分)

3 护理

3.1 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后均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持续心电监护,持续性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颈部手术影响呼吸道,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因此,需要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及血氧饱和度,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声音嘶哑、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变化以及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颜色、尿量的变化等。在床旁准备好吸痰装置和气管切开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防出现窒息。在ICU监护(1~2d),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1]。

3.2 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护理 临床发现,约有10%的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后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这与脊髓再灌注损伤以及神经根性水肿相关,并且这也会进一步加重导致脊髓及神经的损伤程度,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四肢运动障碍、麻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护理人员应于术后3d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神经根压迫的相关症状是否出现或有加重趋势,及时发现异常后汇报医师,按照医嘱给予及时的处置。术后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不得频繁翻身以及过早运动等[3]。

3.3 呼吸道管理 由于颈椎管狭窄手术的术中牵拉等操作会刺激颈髓以及神经根,导致发生脊髓水肿及脊神经根水肿,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发生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必须重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防止突发颈部伤口血肿压迫及喉头水肿,应在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术后每日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每日两次予患者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并确保患者每日的充足水分摄入[4]。

3.4 引流管与切口敷料护理 术后由于伤口渗血渗液量较多,为防止压迫,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护理人员应观察引流管状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叠以及管路滑脱,保持引流通畅和有效负压状态。注意维持患者头低足高位,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认真作好记录。当患者诉伤口胀痛,且出现引流液骤减,考虑引流管阻塞,应及时排查问题;当患者出现憋气感、头痛或伤口有压迫感等情况,则应观察切口有无肿胀及伤口局部渗血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5]。

3.5 卧位与翻身指导 术后回病室后应重点保护颈部,取平卧位休息,保持头、颈、脊柱在同一水平面,注意避免颈部过度屈伸、扭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发生。搬动时要注意保持间隔在2h以上,翻身时应用颈托固定颈部,动作协调且保持中立位,或专人保护颈部以避免扭转颈部,造成脊髓二次损伤。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伤口有无渗血,敷料是否脱落或移位以及管道是否脱出等。术后3d后可根据医嘱下床行走,但在术后3个月内仍应应用颈托保护脊髓[3]。

3.6 饮食护理与功能锻炼 术后6h待麻醉状态消除后,方开始进温流食,注意尽可能减少咀嚼和吞咽运动,以避免导致伤口出血和疼痛。饮食上应重点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少食多餐,避免便秘发生。对存在吞咽困难以及咽喉痛难以下咽的患者,可给予口含冰块以消肿。术后3d后,应开始肢体功能锻炼,调整活动协调性,提高活动能力,改善全身机体状态。视病情状况,在医生许可下可早日下床活动,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4 讨论

临床流行病调查显示[1],随着颈椎退行性改变、颈部肿瘤以及交通事故导致颈部外伤等事件的日益增加,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由于颈椎管腔体积是固定的,当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发生狭窄,颈椎管内的脊髓长期受压迫,引起脊髓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3]。目前,治疗主要为通过外科手术给予全椎板减压,同时进行颈椎内固定,但是临床实践也发现,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多,常见的为脊髓神经功能受损,临床症状多为四肢运动障碍、麻木、疼痛等。研究证实[6],长期受压迫脊髓经充分减压后,在短时间内恢复血供,会导致脊髓发生再灌注损伤,水肿程度加剧,从而导致脊髓功能进一步下降。病理生理学研究显示[4],这一阶段主要与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钙超载、大量自由基产生、周围神经组织中炎性细胞增多等病理变化发生有关。同时,如果术中止血不彻底导致周围血肿的压迫、减压时操作的震动对脊髓的冲击或手术的牵拉创伤均可致使脊髓本身及周围组织引起反应性水肿,也称之为反应性脊髓水肿,这也会导致术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因此,颈椎管狭窄术后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出较高要求,应有预见性给予护理措施,早期发现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必要干预。本院通过予以此类患者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与切口敷料护理、卧位与翻身指导、饮食护理与功能锻炼等,以此来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程度。而从本研究结果分析,通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的下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较文献有改善,在纳入研究中的患者均未发生脊髓休克,且每位患者的神经根压迫症状显著改善。同时与术前相比,每位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SF-36评分也有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认为,予以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神经根性水肿的程度。

[1]陈德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现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3):48-51.

[2]祁金梅,张秀军.循证护理模式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16(8):1199-1201.

[3]李彩红.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3):301-302.

[4]Akhavan-Sigari R,Rohde V,Alaid A.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and central disc hemiation c3/4in a man with primary complaint of thigh pain[J].J Neurol Surg Rep.2013,74(2):101-104.

[5]Odate S,Shikata J,Yamamura S,et al.Extremely wide and asymmetric anterior decompression causes postoperative C5 palsy:an analysis of 32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5palsy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J].Spine,2013,38(25):2184-2189.

[6]Lubelski D,Abdullah KG;Alvin MD,et al.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existent cervical stenosis and multiple sclerosis:a cohort-controlled analysis[J].Spine J.2014,14(2):331-337.

Cervical stenosis Spinal cord reperfusion injury Nerve root edema Nursing

陈素君(1972-),女,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6,R651.2

B

1002-6975(2014)09-0805-03

2014-01-12)

猜你喜欢
根性颈椎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着眼“根性”,指导学生品评时事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前锯肌与颈椎旁肌在C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电生理诊断中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