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治 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

2014-01-31 06:00
中国水利 2014年15期
关键词:旱区堰塞湖关键期

◇ 纪 平

甲午年的主汛期很不平静。

一场严重的干旱肆虐多省,因逢秋季农作物需水高峰期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高温和缺水叠加,对秋粮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恰在此时,西南又传警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引发红石岩堰塞湖,严重威胁震区牛栏江上下游、左右岸安全。这段传统上以防汛为主要任务的时期,呈现出多灾种并发重发的严峻态势。

旱魃面前,国家防总科学调度,着眼流域尺度调水驰援重旱区,通过南水北调东、中线分别向南四湖、平顶山应急调水,黄河防总加强水量调度,保障流域抗旱用水需求,旱区各级政府全力以赴抗旱减灾,同时两手准备时刻严防,应对可能发生的旱涝急转。悬湖当头,水利部迅即启动应急响应,统筹协调,密集会商,靠前指挥,充分运用北川唐家山堰塞湖、舟曲白龙江堰塞湖处置经验,周密研究排险处置方案,快速稳妥组织实施,尽最大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避免极端天气、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不现实也不可能,但从历次应对灾害的实践中成长进步,正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多难中兴邦、和平中崛起的诀要所在。在这次水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场检验中,各级水利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安全新老问题,还要依靠立足长远、综合施治。

一段时期以来,除全力以赴抓好抗旱防汛应急工作之外,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新时期治水思路,一系列关乎根本、关系长远、关涉民生的水利动作节奏频频:就大力提升首都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首都持续健康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专题调研;选择七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探索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启动《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实施工作,提高重旱、易旱地区群众饮水安全和基本口粮田作物生长关键期用水需求保障能力;全面开工三江治理工程,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有序推进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紧张步伐的背后支撑,正是推进综合治理水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日前,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治水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着力抓好贯彻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值得期待,伴随着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和各项治水兴水措施的深入落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水安全保障必将更加坚实有力。

猜你喜欢
旱区堰塞湖关键期
陈曦雨作品
加气对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基于根系层水分状态的旱区净灌溉需水量模型构建和应用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堰塞湖
堰塞湖多源信息及其感知技术
学习
——关键期
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期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浅谈有机培肥措施对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