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与考核

2014-01-31 06:00陈远鸣
中国水利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上海市管理系统水资源

陈远鸣

(上海市水务局,200050,上海)

上海市水务局依托已有水务信息化成果,在已运行多年的“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以优化、完善、提升为目标,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考核,启动了新一轮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并计划于2015年年底全面完成。

一、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历程

上海市陆续建设了一些水资源应用管理系统,其中最早的水资源普查信息系统于1998—2001年完成。通过对上海市河道、水工程设施、水资源量及其利用现状、河道水质和底质状况、污染源及其主要污染物等信息进行调查后建设而成。系统采用GIS平台实现了信息查询、统计、制图等功能。

2000年上海市水务局成立以来,水务信息化在整合原有水利、供水、排水三大行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开始了支撑综合管理应用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数据汇聚整合、共享交换、规范流程,实现支撑电子政务、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等多任务应用。2005年开始,上海市作为水利部“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城市之一,开始在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 “上海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初步实现了已有水资源管理信息的汇聚及整合,并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对水资源信息进行综合发布和统计分析。

2012年围绕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资源普查,上海市水务局搭建了满足市、区(县)两级统一应用的普查信息管理平台,在各专题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河湖、水务工程等9个专题基础信息的较为完整的水信息数据库。

经过历年相关信息化项目建设,上海市水资源信息化在信息资源汇聚整合、应用平台集成和业务流程支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信息汇聚方面,积累了1998年以来的多比例尺、多时相数字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河道水系、工程设施等基础和管理数据;汇聚整合了气象、海洋、海事、水文、水利、供水、排水等10多个部门的实时监测信息 (涵盖了40个气象站、120个本市近海和流域水情测站、330个雨量监测点、118个水闸泵站监测点、263个原水供水监测点、156个积水监测点数据)。在应用支撑方面,不仅在网络和硬件基础设施上资源共享,而且在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上也高度集成统一,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和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统一门户登录、统一权限管理、统一信息发布”,建立了“一个平台、一张地图、多个应用”的集约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各类信息化成果为新一轮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2012年,按照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相关要求,上海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 《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一是在已有水资源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信息采集,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是建立市区两级水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进一步增强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对“三条红线”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的能力。

二、系统建设基本思路

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以水资源实时监测的建设和完善为基础,以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应用为核心,以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考核为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实时掌握全市规模以上取用水户取用水情况、动态掌握重要水功能区及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动态掌握全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基本信息;在线监督全市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费征收、计划用水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水资源调配,逐步增强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要取水口实行体系化控制的能力;动态掌握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应急处置情况,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反应和及时处置。

围绕基本要求,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近期建设目标为:实现地表水规模以上(年取水量100万m3以上)自动监测率100%,地下水自动监测率100%,;自来水重点用水监控单位(年用水量100万m3以上)计量率100%;水功能区定期监测100%,重要水源地实时监测率100%,黄浦江、苏州河、长江口和淀山湖等重要水功能区实时监测;中心城区污染严重的市政泵站(放江量90%)实时监测,中心城区污水厂溢流管放江实时监测率 100%;利用和共享其他行业水资源相关监测统计信息,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监测信息,环保部门重点监控工业企业排放口实时监测信息,长江、太湖流域有关水资源监测信息等;建设覆盖市、区(县)两级水资源管理需求的水资源管理应用,实现全市水资源管理的监管定量、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辅助决策,同时实现与国家、流域系统的互联互通。

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扩展陈行、松浦和青草沙3个重要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指标;规模以上用水户取水实时监测;地下水深井取水量实时监测;自来水规模以上大用水户用水量实时监测;水功能区在线监测改造;中心城区污染严重的泵站和污水厂溢流管排水实时监测;上海市水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其中部分任务内容纳入“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于2012—2014年先行实施,其他部分作为上海市地方配套项目安排在2014—2015年度逐步实施。

三、系统主要成效

通过近两年建设,目前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初步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取水监控体系和水功能区监控体系基本完成安装调试;上海市水资源管理云平台基本完成开发,系统在支撑上海市水资源业务流转、“三条红线”试考核中初步发挥成效。

1.现状能监

积极完善监测系统建设,目前全市已实现92%取水量(不含农业和火电)的实时监控,所有水功能区每旬一次的水质监测,大部分重要水功能区和主要水源地水质的实时监测,长江口氯化物的实时监测,以及全市85%以上污水排放量的监控。

2.报表能传

上海市水务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水资源报表上报管理制度和办法细则,并通过系统实现水资源管理定额、计划、月、季、年报和公报等核心报表在市、区(县)水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逐级填报、审批、上报等功能。报表数据的规范化采集、流转和校核,将大大提升水资源报表的数据质量,为“三条红线”的区县考核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3.统计能算

上海市作为国家水资源统计核算试点行政区之一,在2007年率先进行了水资源统计核算的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水资源统计核算体系。结合统计核算体系研究成果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要求,本系统对统计核算功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根据水资源业务管理过程数据和监控能力监测数据自动汇总和计算各个指标的落实情况,科学反映上海市水资源开发、生产、利用、管理中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过程。

4.红线能显

系统根据上海市水务局已经制定的各个红线指标设立了红线指标预警,以实时监测和基础表格数据为基础,通过搭建分析模型,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示,管理人员可以清晰、直观地查看考核对象的指标数据,同时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水资源管理分析综合报告。一旦考核对象的数据接近或者超过考核办法中所设定的指标,系统将采用红色报警的形式提出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早做出应对措施。

5.考核有据

系统根据红线指标和考核办法设立了考核评价模块,根据已经采集的基础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校核,并参照考评体系对考核的区县、企业集团进行模拟考核打分,对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成果进行量化考评。

6.决策有助

通过监控能力和应用系统的建设,部分实现水量分配、水资源调度、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计划、节约用水、水功能区与水源地保护等过程的定量化、精细化管理,为各级管理部门全面及时掌握上海市水资源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提供支撑,为水资源规划配置、水资源调度方案编制、水资源应急处置中提供决策辅助支持。

四、系统主要特点

①系统覆盖范围和用户较广。在管理内容上覆盖了水利、供水、排水、水文四大行业;在管理范围上覆盖了国家、直辖市、区(县)三级管理;在建设范围上覆盖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方面集成;在用户使用上覆盖了水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科研规划部门、社会公众等。

②注重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系统建设中秉持了 “一个系统、分级应用”的设计理念,全市水资源管理业务统一使用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统一系统中实现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同时,不同层级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权限不同,工作在各自权限范围的业务平台上。

③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等各类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和按需服务。

五、结 论

结合上海城市水资源管理特点,依托和整合上海水务信息化现有成果,不断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和统计核算体系,实现各级信息的汇聚整合和交换共享,优化规范水资源管理业务工作流程,推进水资源行政许可、行业监管、应急管理、规划编制等业务的协同管理,建立覆盖全市水资源监管定量、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辅助决策的综合管理平台,拓展信息化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水资源科学规划、配置、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上海市管理系统水资源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