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鉴定的辣椒品种(一)

2014-02-01 11:05王述彬孙世贤
中国蔬菜 2014年2期
关键词:青枯病株距抗病性

王述彬 孙世贤 戈 伟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2013年国家鉴定的辣椒品种(一)

王述彬1孙世贤2戈 伟1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师研1号

选育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种。果实粗牛角形,始花节位为第10节,株高55 cm,开展度60 cm。果长18.9 cm,果肩宽5.1 cm,果肉厚0.39 cm,单果质量112.2 g,果面略皱有光泽,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味微辣,VC含量1 32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9.6,炭疽病病情指数3.4,疫病病情指数4.4,青枯病病情指数2.0。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3 361.5 kg,比对照江蔬1号增产6.2%。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3 259.6 kg,比对照江蔬1号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保护地早春栽培,大棚或温室加温育苗,12月至翌年1月播种,2~3月定植,起垄栽植,覆盖地膜,每垄栽2行,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施足底肥,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苏椒18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种。果实长灯笼形,始花节位为第9节。果长13.1 cm,果肩宽4.8 cm,果肉厚0.29 cm,单果质量65.7 g,果面略皱褶有光泽,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味中辣,VC含量1 18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0.0,炭疽病病情指数3.6,疫病病情指数6.0,青枯病病情指数1.5。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2 603.4 kg,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1.2%,其中在河北、辽宁、江苏、安徽试点平均产量2 590.7 kg,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4.8%。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2 769.5 kg,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0.7%,其中在河北、辽宁、安徽、新疆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2 919.2 kg,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春茬栽培,9月上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早春栽培,一般于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翌年1月中下旬定植。每畦种植2行,株距40 cm,行距60 cm。重施基肥,及时追肥,促早发棵、早封行。春季生长前期注意保暖防冻,生长后期注意通风降温。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轻收勤收。

中椒0808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生长势强,果实灯笼形,株型半直立,主茎生长优势较明显,叶片近卵圆形,叶量较大。果色绿,果面光滑,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173.9 g,果实纵径9.3 cm,横径8.3 cm,肉厚0.50 cm,味甜,VC含量1 60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1.1,炭疽病病情指数3.7,疫病病情指数4.0,青枯病病情指数2.0。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232.5 kg,比对照冀研6号减产8.9%;总产量2 752.5 kg,比对照冀研6号减产0.5%,其中在河北、辽宁、江苏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3 277.6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5.4%。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258 kg,比对照冀研6号

增产6.4%;总产量3 041.7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11.6%。

栽培技术要点:北方日光温室栽培。大棚或温室冷床育苗,定植畦宽110 cm,每畦栽2行,穴距35~40 cm,每667 m2定植3 200~3 800穴。施足底肥,定植后加强管理,适时采收青果,轻收勤收,及时追肥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冀研16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果实方灯笼形,始花节位为第11节,株高65 cm,开展度60 cm。果长8.9 cm,果肩宽8.4 cm,果肉厚0.50 cm,单果质量168.4 g,果面光滑有光泽,青果绿色,成熟果黄色,味甜,VC含量1 41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1.0,炭疽病病情指数2.6,疫病病情指数3.9,青枯病病情指数3.6。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379.7 kg,比对照冀研6号减产0.1%;总产量2 817.5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1.8%,其中在河北、辽宁、安徽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3 238.7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16.9%。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462.8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23.8%;总产量3 017.3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10.7%。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温室冷床或加温育苗,12月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株距40 cm,行距60 cm,每667 m2定植3 000株左右。施足底肥,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轻收勤收,及时追肥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京甜1号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果实圆锥形,始花节位为第10节,株高65 cm,开展度52 cm。果长12.7 cm,果肩宽6.2 cm,果肉厚0.45 cm,单果质量110.8 g,果面光滑有光泽,青果淡绿色,成熟果红色,味甜,VC含量1 50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2.0,炭疽病病情指数3.2,疫病病情指数3.9,青枯病病情指数1.6。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416.4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4.7%;总产量2 978.2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7.6%。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296.9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9.7%;总产量2 729.5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0.1%,其中在辽宁、山东、新疆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2 892.5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16.4%。

栽培技术要点:西南地区拱棚种植,8~10月播种,10月初至12月底单株定植。株距40 cm,行距60 cm,每667 m2定植3 000株左右。施足底肥,追施磷钾肥,注意钙肥施用,钙肥对果实品质和着色有一定促进作用。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轻收勤收,及时追肥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沈研15号

选育单位: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果实长灯笼形,始花节位为第9~10节,株高65 cm,开展度58 cm。果长9.3 cm,果肩宽8.0 cm,果肉厚0.48 cm,单果质量147.7 g,果面光滑有光泽,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味甜,VC含量1 39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4.6,炭疽病病情指数3.5,疫病病情指数4.7,青枯病病情指数2.0。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276.7 kg,比对照冀研6号减产5.7%;总产量2 818.8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1.9%,其中在辽宁、江苏、安徽、山东、重庆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2 749.3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8.9%。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575.9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33.3%;总产量3 561.1 kg,比对照冀研6号增产30.6%。

栽培技术要点:保护地早春栽培,大棚或温室加温育苗,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下旬播种,2 ~3月定植,株距35 cm,行距65 cm,每667 m2定植3 000株左右。施足底肥,定植后及时浇水,加强

田间管理,雨季要排水防涝,适时采收,及时追肥和防治病虫害。

湘研808

选育单位: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果实粗牛角形,第1花节位为第11~12节,生长势强,枝条硬,叶色浓绿。果长14.7 cm,果肩宽4.7 cm,果尖钝圆,青果绿色,成熟果为红色,微辣,果肩平,果表光亮,果实一致性好,单果质量73.0 g左右。VC含量1 29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2,炭疽病病情指数0.1,疫病病情指数4.4,青枯病病情指数0.4。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2 696.0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3.6%,其中在河南、江苏、广东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2 500.7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5.3%。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3 076.1 kg,比对照湘研13号减产3.5%,其中在河南、江苏、广东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2 955.7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11.5%。

栽培技术要点:露地覆膜丰产栽培,大棚或冷棚育苗,12月至翌年2月播种,4~5月定植,株距45 cm,行距50 cm,每667 m2定植3 000株左右。施足底肥,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轻收勤收,及时追肥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金田8号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种。果实牛角形,第1花着生节位为第10节,果皮绿色,微皱,果长14.2 cm,果肩宽4.5 cm,果肉厚0.3 cm,单果质量60.4 g,微辣。VC含量87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7,炭疽病病情指数0.1,疫病病情指数1.3,青枯病病情指数0.4。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2 668.0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2.6%,其中在江苏、广西、广东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2 715.1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6.7%。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3 319.5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4.2%,其中在江苏、广西、广东试点平均每667 m2产量3 220.6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肥水要充足,株距40 cm,行距60 cm,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要注意防治蚜虫、螨类等虫(螨)害。

东方168

选育单位:广州市绿霸种苗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种。果实羊角形,始花节位为第10节,果色深绿光亮,果面光滑,果长16.5 cm、宽3.0 cm,肉厚0.3 cm,味中辣,VC含量90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1.5,炭疽病病情指数0.4,疫病病情指数0.5,青枯病病情指数0。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2 542.0 kg,比对照湘研15号增产5.9%。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3 053.0 kg,比对照湘研15号减产3.3%,其中在黑龙江、河南、江苏、广东试点平均产量3 018.1 kg,比对照湘研15号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春植55~60 d(天),夏、秋植25~30 d (天)。采用双行单株种植,株距33 cm,行距50 cm,每667 m2定植2 600~3 000株。枝条略细,在结果旺盛期需搭架护果,在每次采果前3~5 d (天)重施1次肥水,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适时采收,综合防治病虫害。

粤研1号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种。果实长羊角形,始花节位为第10节,株高58 cm,开展度53 cm。果长17.7 cm,果肩宽3.2 cm,果肉厚0.32 cm,单果质量54.7 g,果面微皱有光泽,青果绿色,成熟果大红色,味微辣,VC含量1 110 mg·kg-1。田间抗病性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0.7,炭疽病病情指数0.5,疫病病情指数0.7,青枯病病情指数1.3。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2 658.6 kg,比对照湘研15号增产10.7%。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

均每667 m2产量3 235.2 kg,比对照湘研15号增产2.5%,其中在黑龙江、河南、江苏、广东试点平均产量3 225.2 kg,比对照湘研15号增产15.5%。

栽培技术要点:露地栽培,春植11月至翌年1月播种,秋植7~8月播种。株距30 cm,行距60 cm,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施足底肥,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轻收勤收,及时追肥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注: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市龙门大道71号,471022,联系人:韩建明,电话:0379-65526006(师研1号)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210014,联系人:王述彬,电话:025-84390265(苏椒18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联系人:毛胜利,电话:010-82109551(中椒0808号)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050051,联系人:范妍芹,电话:0311-87652104(冀研16号)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北京2443信箱,100097,联系人:耿三省,电话:010-51503007(京甜1号)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96号,150069,联系人:薛庆华,电话:024-86551700(沈研15号)

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寿昌路17号,410100,联系人:刘荣云,电话:0731-82791222(湘研80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510640,联系人:李颖,电话:020-38469605(金田8号);联系人:王恒明,电话:020-38469605(粤研1号)

广州市绿霸种苗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省农科院内,510640,联系人:伍瑾,电话:020-38469251(东方168)

王述彬,研究员,主要从事辣椒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工作,E-mail:wangsbpep@163.net

2013-12-10

猜你喜欢
青枯病株距抗病性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