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藏医学专业“一中心、四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2014-02-01 03:00赖先荣泽翁拥忠黄晓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藏医中医药大学医药

赖先荣 泽翁拥忠 张 丹 黄晓芹 张 艺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0)

本科藏医学专业“一中心、四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赖先荣 泽翁拥忠 张 丹 黄晓芹 张 艺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0)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成都中医药大学自1994年开办藏医学教育以来,以民族医学博士点及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以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特色鲜明的藏医学本科专业“一中心、四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即 “以提高藏医临床综合能力为中心,藏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传统藏医学与中西医诊疗技能相结合、藏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藏汉双语教学相结合”的 “一中心、四结合”,培养了一批民族地区急需和紧缺的藏医学专门人才,改善了藏医学临床从业队伍的学历结构,为藏医学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藏医学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藏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医学实践,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藏医历来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佛陀仙人教导与遗训”[1],以师承教育为主的传统方式培养了一代代藏医名医,从公元十七世纪开始创办了日喀则藏医讲习班、日喀则藏医学校、药王山藏医学校等藏医学教育新方式,1985年以后创办了西藏藏医学院等藏医高等教育新载体,不仅学习了传统的藏医药知识,同时也兼学—些现代医学知识,为藏医药学的飞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培养了优秀的现代藏医学专业人才,这可以说是藏医学教育方面的一大改革。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拥有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3],四川藏医学现代教育从中等专业教育起步,于1994年开始委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办藏医学高等专科专业教育,于2001年开始招收藏医学本科专业学生,2009年藏医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本文以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本科特色专业为例,提出了藏医学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1 藏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国内开办藏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有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等高等医药院校,其中依托高等中医院校办学的有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在这些高等医药院校中,藏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主要内容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依托建设院校在历史沿革、专业背景、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生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培养的藏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的在藏医学传统理论知识方面表现突出,有的在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方面表现突出,有的在藏医学交流和传播方面表现突出,说明藏医学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存在差异。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在现代藏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临床工作及医学实践中往往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传统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具备适合新医学模式的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基础扎实、知识广博、素质全面、勇于创新等特点,单一型人才已经逐渐被复合型人才取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4],改革传统单一型藏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藏医学本科专业人才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复合型藏医学专业人才

由于藏医学在形成、完善过程中吸收了中医学等其他医学体系的医学理论和医学经验,并将其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其更适于藏族文化和环境[5],因此在中医院校培养复合型藏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存在可行性,在已经开办藏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的高等医药院校之外,近年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中医院校中也开展了藏医学人才的联合培养工作。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由于在藏医药发展中的地理区位和人才优势,在开办藏医学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创建了全国首家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 “一体化、多层次”的藏医药人才创新体系,拥有中医学、中药学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民族药学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拥有中医学、中药学等2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拥有民族医学四川省重点学科,成都中医药大学在藏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

成都中医药大学根据多年的藏医学办学经验和实际效果,发挥现有在中医学、西医学、藏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重点学科等办学优势,结合四川、青海、甘肃及西藏等藏区的医疗事业单位和藏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开展了以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藏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借鉴相关的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6],逐步建立并完善 “以提高藏医临床综合能力为中心,藏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传统藏医学与中西医诊疗技能相结合、藏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藏汉双语教学相结合”的“一中心、四结合”的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 “复合型”藏医学专业人才,力争建成以继承和创新为特色的藏医学本科专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选择富有藏医临床诊治经验的藏医师担任导师,坚持藏医主体地位,从进校开始就为同学提供藏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引导和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传承、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及民族医学重点学科平台作用,借力中医学、中药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实验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医学院校教育和相关医学学科知识,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藏医学知识和技能,也具备足够的中、西医诊疗技能,成为在藏区基层医疗服务中 “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提升藏医临床从业队伍执业能力,让学生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对外交流能力,成为在藏医学医疗、教育、科研和对外推广、交流等工作中具有较强发展潜能的藏医学专业人才,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医院及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是藏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四川藏区的藏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具有本科学历的藏医专业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图1 复合型藏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完善藏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过调研 (社会需求、毕业生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在校生需求),结合 “一中心、四结合”的藏医人才培养模式,聘任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医院、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自治区藏药厂、阿坝卫校等相关用人单位、毕业及在校学生、专业教师等相关各方,参与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修订完成《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2010级、2011级藏医专业实施4+1培养模式 (4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藏医学及现代医学知识,1年临床实习在各临床实习基地完成),强调素质、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培养出热爱藏医药事业,满足人民群众藏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扎实的藏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基础、临床知识;具有足够的藏医传承能力和藏医临床思维能力及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准确地运用藏医药理法方药和中西医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并具备对常见的急重症进行急救处理能力的实用藏医师及在藏医学教育、科研和对外推广、交流等工作中具有较强发展潜能的藏医专业人才。同时以本专业的优势和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展藏医学继续教育,提升藏医师整体学历水平,发挥藏医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

知识要求: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藏语文和汉语文水平及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英文基础知识。②掌握藏医学基础理论、藏药理论的基本知识。③掌握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 、藏医诊断学、藏医药物学、藏医方剂学、藏历推算等基础理论与知识。④掌握藏医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⑤掌握西医基本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⑥熟悉藏医养老及保健、防疫基本理论知识。熟悉 《八支集要》、《月王药诊》、《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知识明纲》等藏医药古典基本内容。⑦熟悉国家及民族医药卫生方针、政策及法规。熟悉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⑧熟悉预防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技能要求:

①具有运用藏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采集病史和书写病历的能力。②具有运用藏医理论及方药、外治、针灸等内外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具有对一般急症进行初步诊断、急救处理的能力。③具有认药、制药、用药和天文历算的基本技能。④具有根据情况合理选择西医学临床技术和方法、手段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⑤具有阅读运用藏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藏、汉双语进行藏医理论语言表达的能力。⑥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⑦具有进一步学习英文知识的能力。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

(《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其它部分,略)

2.2 建设藏医学专业教育教学人才队伍 成都中医药大学积极实施 “外引内培”的藏医学专业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制定师资培养与师资引进规划,通过引进和培养藏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立一支以藏医大师 (阿嘎·旦科藏医主任医师)为核心、以高职称的藏医专家 (降拥四郎藏医主任医师)为主体、以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 (泽翁拥忠硕士 (讲师)、德洛硕士 (讲师)等)为骨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通过改善专业结构 (藏学、藏医学、医学、药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学历结构 (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等不同学历资质的专业教师)、学缘结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不同学校毕业的专业教师)、职称结构(教授、研究员、藏医主任医师、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助教、实验师、实验员等不同职称构成的专业教师)和年龄结构,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水平,承办了2011年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2011年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会议,协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民族医药分论坛,进一步扩大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药专业的学术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了以人为本、有序培养、科学使用、良性竞争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落实师资建设规划,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健全 《藏医教师到其它藏医院校、藏医医疗机构学习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教职工在职攻读藏医学硕士、博士学位的暂行规定》、《藏医专业教师在藏医医疗机构兼职坐诊管理办法》、《藏医专业图书资料室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如德洛硕士 (讲师)已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完成临床进修,张丹硕士 (讲师)攻读民族医药文献整理方向博士学位、德洛硕士 (讲师)报考民族医学博士研究生,在成都筹建藏医门诊及医院作为教学实践医院,学院副院长带队前往西藏藏医学院 (2010年)、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2011年)开展藏医学专业教学考察,藏医学教研室泽翁拥忠硕士 (讲师)、德洛硕士 (讲师)对藏医曼唐 (藏医医学挂图)教学、藏医树喻教学、藏医经典教学体系、藏医外治教学进行了观摩考察,购置《月王药诊》、《医学四续》、《蓝琉璃》、《晶珠本草》、《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藏医药孤本精选》、《藏医医决难点精析》、《唐卡中的藏医养生》等藏医药专业相关图书与学校图书馆的藏医药书籍共同搭建藏医药图书资料库,提高了师资队伍的藏医药专业知识储备。

2.3 优化藏医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成都中医药大学对藏医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深度、广度进行调研和分析,与国家、社会、地区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充分整合和利用中医学、中药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教学资源,按照 “一中心、四结合”的藏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遵循 “藏医扎实、中西医诊疗技能够用、强调能力”的原则,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临床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综合创新知识课程体系,每一课程体系中又开设必修和限制选修课程,以上理论教学层次与模块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全方位体现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7]、PBL教学法[8]等教学方法及 “曼唐 (藏医医学挂图)”[9]等藏医药特色教具,既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优良的整体素质,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藏医 “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培养出既适应专业工作需求,又具有一定发展潜能和个人职业规划的藏医学人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藏医基础和藏医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藏汉双语教学[10],切实提高学生以藏医学术语进行藏汉双语交流及用藏汉双语进行藏医学学术思想表达的能力。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民族药物学》,完成编写成都中医药大学 《藏医学概论》、《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药物学》、《藏药方剂学》、《藏药炮制学》等藏医学汉文版特色教材,2010年 《藏医药物学》、《民族药物学》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进一步提高藏医学教育教学水平。

2.4 加强藏医学本科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临床实习是藏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11],是将院校教育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关键一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省内15所藏医专业教学实习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的建设,继续遴选出基础条件好和师资力量强的实习医院作为实习基地,目前教学实习医院的建设规划已增列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等全国知名藏医院。同时根据近年来藏医特色重点专科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毕业实习计划,成都中医药大学定期发布 《关于开展医学类相关专业毕业实习中期检查的通知》,要求加强医学类专业 (包括藏医学本科专业)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 “师带徒”的质量管理,提高以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水平为核心的实习教学质量,内容包括①毕业实习大纲和计划的执行情况;②毕业实习教学项目开展情况;③实习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现场考核;④实习生考勤记录和病、事假记录;⑤实习生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⑥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双向掌握教学执行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2.5 开展藏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鼓励教师和管理者开展考试改革研究、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新秀比赛、优秀教案比赛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从特色专业建设、专业综合改革、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等多途径争取教育教学研究资助,获得教学改革立项国家级1项、省级1项、校级12项,获得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2012年首届中国民族医药教育成果和经验交流会交流教育研究论文13篇,进一步提高了藏医学教育、教学水平。

2.6 提升藏医学本科专业人才的科研素质 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过遴选符合条件的藏医临床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做为专兼职研究生导师 (阿嘎·旦科藏医主任医师、降拥四郎藏医主任医师、杨宝寿藏医主任医师等已经被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在风湿病科、脾胃病科、糖尿病科等藏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四川省教育厅已经立项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藏药资源保护与应用”科研创新团队,创建了全国首家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 “一体化、多层次”的藏医药人才创新体系,提升了藏医药人才培养层次,积极推动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在藏医文献研究、藏医基础研究、藏医临床研究等领域,成都中医药大学持续增强本学科骨干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的能力,已经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族医学 (藏医学)方向立项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民族问题研究西部项目 (藏医学方向)2项,并鼓励藏医学本科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建立学院学生科技基金,由学生自主申请课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科学研究,如 “阿坝州藏医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藏医人体学与西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分析比较研究”、“藏药 ‘酥油丸’的研究”、“藏药乌头 (铁棒锤)的种类分析及临床用药分析”等藏医学学生科研项目获得了院级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鼓励学生从大二、大三就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展藏医师 “师带徒”实践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传统藏医的继承、创新能力[12],全面提高藏医人才的培养质量。

3 结语

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藏医知识和技能,也具备足够的中、西医诊疗技能,成为在藏区基层医疗服务中 “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提升了藏医临床从业队伍执业能力,目前四川藏区从事藏医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工作者中95%以上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极大地改善了藏医临床从业队伍的学历结构;得益于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专业毕业生除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外,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对外交流能力,已在藏医药推广、交流及科研领域崭露了头角,目前四川省内主要藏医院、国内藏药企业纷纷来校联系招聘藏医学专业毕业生,拓宽了藏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为藏医学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7.

[2]蔡景峰.藏医学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136-140,191-192.

[3]邓都.甘孜南派藏医药[J].中国藏学,2011,(4):138-145.

[4]沈星辉,雷蕾.浅谈医学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76-1078.

[5]阿瑞祖,李澎涛,裴门,等.中医学和伊朗医学对藏医学形成和完善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1-4.

[6]覃筱燕,周宜君.中央民族大学藏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08,19(2):33-37.

[7]洛桑东智.案例教学法在藏医杂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5):74-75.

[8]黄俊福,王军元.PBL教学法在藏医专业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7):68-69.

[9]扎西东主,官却南见,俞科贤,等.藏医80幅曼唐的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2):76-77.

[10]张发斌.对我院藏医学大学生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651-1652.

[11]旦增.带教藏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128-129.

[12]李小琳.藏医专业西医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63.

Reform Thinking of the“one center,four combination”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the Tibetan Medical Bachelor Degree

Lai Xianrong Zeweng Yongzhong Zhang Dan Huang Xiaoqin Zhang Yi
(Ethnomedicine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137,China)

Sichuan is the second largest Tibetan inhabited area,is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outhern Tibetan medicine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ince 1994,with doctoral program and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the basis,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d been offered Tibetan medicine education,and actively reformed a combin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education for the exis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gradually building a distinctive the combination of“one center,four combination”,the connota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one center”is improve th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mode of Tibetan medicine,“four combination”are combine with the Tibetan medicine school education and apprentice education,combine with treatment skills of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ombine with teaching and research,combine with Tibet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this mode had trained a batch of Tibetan medicine talents which needed in minority areas,and improved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Tibetan medicine clinical team,and played an exemplary and leading role for Tibetan medical bachelor degre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ibetan medical bachelor degree,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raining mode,reform think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46

1672-2779(2014)-10-0074-04

教育部、财政部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No:TS2490];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No:2011SZ0298];成都中医药大学藏药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No:2012-特色-5];成都中医药大学藏药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编号2012-专业-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73360]

苏 玲 本文校对:古 锐

2014-02-09)

猜你喜欢
藏医中医药大学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