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佛、道教文化资源 促进“文旅”经济发展

2014-02-03 19:39先锡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峨眉山凌云乐山

先锡文

(乐山市政府宗教局 四川 乐山 614000)

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为乐山市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乐山市宗教人文资源优势,将有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佛、道教文化是乐山市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乐山宗教历史久远。传说五帝时轩辕黄帝就曾在峨眉山筑台修道;周成王时有羌人葛优隐居绥山传道,立祠数十;东汉时道教在乐山市广为传承发展,峨眉山曾是道教第七洞天;清末,乐山市市中区茅桥人李涵虚创建道教内丹西派,成为道教内丹西派开山祖师,在道教界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现境内外有其大量门徒,港、台西派弟子多次到乐山寻根祭祖。东汉之前佛教传入乐山,乐山麻浩等汉墓均出土有佛像浮雕、佛像陶座;唐朝佛教在全市兴盛,市境内现存全国最大 (唐)石刻弥勒座像——乐山大佛;峨眉山为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目前,全市有6 座全国重点佛教寺庙,占四川省全国重点寺庙的二分之一。宗教文化的历史沉淀为乐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乐山文旅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对带动全市旅游经济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充分挖掘佛、道教文化资源,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在挖掘佛、道教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要正确认识防止“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与正常宗教活动对“文旅”经济影响的区别。对为“经济唱戏”搭台,违规滥建寺院,乱塑佛、神像,违规开展活动的要坚决制止;对宗教界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服务“两个文明”建设要给予充分肯定并积极引导。

(一)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和峨眉山景区的佛教文化

1.乐山大佛、乌尤景区。乐山大佛是建于唐代的弥勒佛坐像。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利耶、梅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世尊,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弥勒佛以超世间的忍辱大行于世,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1996年12月,乐山大佛、乌尤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乐山凌云寺2005年恢复佛教活动场所,满足了信教群众在乐山大佛举行宗教活动的愿望,同时让大佛景区佛文化得以充分体现。近年来,在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凌云寺筹集资金对受白蚁严重侵蚀的殿堂全部落架维修,解决了安全隐患。在维修中,凌云寺精心选料、施工,并邀请全国著名的雕刻工艺大师对凌云寺木雕、石雕精心雕刻,在打造精品寺院的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优美的观赏景点,提升乐山大佛景区形象。2012年11月,经省宗教局批准,凌云寺举行照观方丈升座暨凌云寺重光法会。乐山大佛景区寺院重新开光是海内外佛教界多年的期盼,凌云寺重光开放对促进乐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乐山大佛景区影响有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支持凌云寺规划建设,提升佛教文化内涵,促进景区发展。

佛教四大名山为文珠、普贤、观音、地藏道场。现贵州铜仁梵净山、浙江奉化雪窦资圣禅寺等都在积极宣传自己为弥勒佛教道场,宣称为弥勒佛信仰中心。乐山凌云寺无论从乐山大佛(弥勒佛)佛教历史地位、造像历史都应是弥勒佛重要道场。凌云寺恢复开放以来已汇集全国专家学者成功举办两期弥勒文化研讨会,乐山相关方面也应加大宣传乐山凌云寺弥勒佛信仰中心地位的力度,积极打造乐山凌云寺弥勒佛道场,提升乐山佛教朝拜地位。建议每年弥勒佛(乐山大佛)诞辰日,举行大型弥勒朝拜活动,在大佛景区举办祈祷世界和平、祈福感恩大法会,逐步形成以法会为主体的大佛文化节,开展佛教文化交流等各项文化活动;围绕佛教文化节,开展经贸、商务活动,逐步形成相应规模的大型庙会。

位于大佛景区的佛国天堂因多次违规宗教活动被投诉,造成不良影响,政府相关部门为此多次进行整顿。现佛国天堂已被景区管委会收回闲置,如将此处交凌云寺统一管理,按照佛教规制开展活动,不但解决凌云寺目前场地难以满足大型宗教活动需求的困境,同时为大佛景区增添新的景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分流大佛山头游客,将有效解决景区拥堵。

乌尤寺始建于唐代,是乐山佛教寺院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寺院之一。乌尤寺殿堂依山取式,布局巧妙,在我国寺院园林建筑中别具一格,青衣离堆更有“绿影一堆飘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的独特风貌。寺内铸造于唐代的青铜造像“乌尤大士”(乌尤菩萨)是我国汉传佛教寺院唯一的观音化身鬼王塑像,也称面然佛,相传能去凶除恶,排忧解难。近年来,团队游客基本不到乌尤寺,原因在于一些旅行社导游对团队游客宣传乌尤寺路远没有看头等诱导游客签署放弃游览完乌尤寺协议,使游客在购买大佛景区门票后,没有游览应有的景点,游客在大佛乌尤景区停留时间不到两小时,甚至更短。加上从大佛凌云景区到乌尤寺的通行标志也不十分明显,一般游客不易找到乌尤寺道路。景区在宣传包装中也缺乏对乌尤景区的宣传。更为恶劣的是一批黑导游在乌尤桥头和乌尤坝拦截游客,诋毁乌尤寺,将游客诱骗到回扣高的景点。这些都使乌尤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被白白浪费,同时令很多游客感觉大佛景区景点少、没有看头,造成不良影响。应整合景区线路,使游客游完大佛、麻浩岩墓、乌尤寺全部景点,积极打造“看大佛,得大福;观乌尤,解忧愁”的佛文化体验游。为此,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大佛乌尤景区的统一打造,加强对乌尤景区的宣传;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行社团队游览线路的监督检查,对采取不正当手段诱骗游客放弃景点游览的行为要加强查处力度;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景区黑导游的打击力度,使游客充分游览大佛乌尤美景。同时,可在乌尤山下打造佛教禅修体验、佛教素食、佛文化讲座等佛教参与性项目,在满足信教群众需求的同时,让游客更多地融入佛教文化体验,让“佛文化”不再是单纯的祈福之旅,而成为一种形式多样的体验游,提升旅游质量。充分发掘“乌尤大士”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唯一性,打造乌尤寺观音文化。乌尤坝经过棚户区改造可作为大佛节庙会活动场地,结合庙会打造文旅项目。

2.峨眉山景区。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称大光明山、银色世界,是普贤菩萨行化之道场。1996年12月,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山因佛而兴盛,佛因山而扬名”,千百年来,峨眉山以“行愿”为代表的普贤文化以及悠久的佛教历史而蜚声中外。“愿”是普贤菩萨崇高之理想,“行”是菩萨精勤之实践。古往今来,峨眉山僧众本着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精勤实践,为峨眉山积淀了丰厚的佛文化底蕴。按照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精髓和佛教“一切法皆有‘体、相、用’之表征”,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峨眉山则是普贤菩萨法体。若以佛教“佛”、“法”、“僧”三宝之寓意,以金顶为代表的峨眉山上段山好比普贤菩萨的头,寓意“佛”,表征朝圣之中心;以万年寺为代表的中段山好比菩萨的心脏,寓意“法”,表征菩萨修学行持之中心;以大佛禅院、报国寺为代表的低段山好比菩萨的脚,寓意“僧”,表征培养僧才、峨眉山朝圣之基础。

为更好打造金顶朝圣中心,应积极支持峨眉山佛协加快金顶二期建设工程。按照前期相关意见,协调二期工程建设用地,按照佛教规制完善金顶工程,使金顶朝圣中心更加完善,带动文旅经济发展。应尽快协调恢复金顶寺院香花券 (寺院门票),使峨眉山佛教协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峨眉山建设,打造峨眉山佛教文化。

目前,峨眉山游览主要在山底、山头两点一线(公路线)。洪椿坪、洗象池、九老洞步行线路逐渐被冷,团体旅游很少安排中段步行线路,很多游客没能体验峨眉山中段美景。过去朝山香客络绎不绝的景象也随着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而消失。应按照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在中段对佛教居士香客减免门票,打造中段山佛教菩萨修学行持之中心。景区管理部门应搞好峨眉山后山旅游规划,带动中段旅游发展。

大佛禅院的建设,为峨眉山举办世界佛教论坛提供了基础,应积极支持峨眉山承办世界佛教论坛,举办世界性佛学研讨会、讲座和佛教礼仪观摩等活动,打造世界佛教文化中心品牌,带动乐山文旅经济发展。

积极挖掘峨眉山佛教武术文化,挖掘峨眉山佛教“僧茶”制作技术,打造峨眉山佛教“禅茶”文化,做大相关产业链。

(二)道教内丹西派和老霄顶、龙神祠、峨眉飞来殿的道教文化

四川是道教发祥地,乐山道教古迹众多,峨眉山曾是道教第七洞天。建国初,乐山有道教活动场所300 多处。老霄顶(上清宫)曾是民国期间乐山市道教协会所在地。落实宗教政策时由于多种原因,全市没有恢复一处道教活动场所。2006年,在道教信众强烈要求下,市政府同意在任家坝村(碧山湖旁)恢复紫霞宫为道教活动场所。

1.道教内丹西派。道教内丹西派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开创于清代咸丰年间。创始人李西月(1806-1856),四川乐山市中区茅桥人,初名元植,字平泉,入道后更名西月,改字涵虚,又字团阳。他撰写和编辑有《收心法题词》、《太上十三经注解》、《大洞老仙经发明》、《九层炼心》等著作,在内丹修炼方面,建立了一套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被称为内丹派别的“西派”。《中华道藏》和《乐山县志》卷九均有专叙。

道教西派在境内外有大量门徒,港、台西派弟子多次到乐山市寻根祭祖,其境外弟子有很多商界实业家,香港谭兆基金会还捐赠350 万元建设紫霞宫涵虚殿。乐山市应充分挖掘李涵虚的名人效应,挖掘道教内丹西派文化,促进西派弟子寻根祭祀,促进乐山旅游经济。紫霞宫的恢复重建,不仅满足乐山道教信众宗教生活需求,而且打造了道教内丹西派祖庭,将成为海内外西派弟子寻根祭祀的场所,同时为乐山提供了具有道教历史内涵的旅游景点,成为新的旅游亮点,为乐山市文旅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围绕紫霄宫可开发道教休闲养生文化为主体的碧山湖景区,打造道教内丹气功、道教养生会馆、百家姓祠堂、沿湖酒吧区,成为大佛景区的组成部分,服务乐山旅游经济。通过系列开发,建成旅游经济区后,也可带动碧山湖区域内酒店、宾馆建设或别墅群等房地产项目,提高土地利用附加值,发展经济。

2.老霄顶(上清宫)。上清宫曾是乐山道教协会所在地,是城内最高点,与文庙、叮咚井、公园构成一道风景线。现在,文庙、老霄顶、叮咚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缺乏保护,逐渐衰败。应借鉴成都市恢复大慈寺、打造大慈寺经济圈经验,恢复上清宫为道教活动场所,连接文庙、叮咚井。可结合市高新区学校建设将二中搬迁到车子,由政府对老霄顶、文庙片区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城内文旅、观光、商务经济圈,形成山、城一体,景、城一体,带动乐山老城经济发展。

3.龙神祠,又称九龙祠。龙神祠位于乐山市中区嘉州古城拱辰门旁九龙山上 (九龙巷23号),为纪念隋代嘉州太守赵昱的祠庙。《三教搜神大全》记载:赵昱原为道士,从李珏隐青城山,被隋炀帝起为嘉州太守,死后成神。宋真宗追封为“清源妙道真君”。九龙祠曾是道教活动场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过去作为公司宿舍,年久失修,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利用。失火被烧。应充分发挥九龙祠道教文化,恢复九龙祠为道教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其宗教文旅价值,增加城内旅游景点。

4.峨眉大庙飞来殿。飞来殿位于峨眉山市城北2 公里,建于宋代,坐落在突兀的山岗上,地势高朗,四周林木葱笼、岗峦起伏如城堞,云蒸霞蔚,气势磅礴。祀东岳大帝像,名为齐天五行庙,道教场所。现存宋、元、明、清木构建筑群2119平方米,寺内有飞来殿、香殿、九蟒殿、观音殿等,都是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藻井绮丽,建筑雄伟。飞来殿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大庙飞来殿一直是养在深闺人不识,没有充分发挥其文旅价值。道教界多次要求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2009年,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与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恢复大庙为道教活动场所;2012年10月12日,峨眉山市第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讨论研究了《关于开放大庙飞来殿为道教固定处所有关问题的报告》,同意将大庙飞来殿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使用;2012年11月,道教教职人员正式入住大庙飞来殿,恢复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飞来殿恢复重建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目前有企业提出了投入数十亿资金打造飞来殿周边景区的规划意向,应积极抓住机遇,搞好飞来殿景区规划,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充分挖掘飞来殿道教文化,促进峨眉山市山、城一体的旅游发展。

发展文旅经济,涉及面广,需要政府强有力地领导。建议政府制定全市文旅经济发展规划,指导督促重点文旅经济发展项目,在土地、资金、政策方面提供支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等方式促进乐山市文旅经济发展。在挖掘佛、道教文化中多征求宗教界人士意见,调动宗教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服务文旅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峨眉山凌云乐山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峨眉山下
Q萌霸气凌云秀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勇登峨眉山
以标准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彰显乐山旅游的文化灵魂
唯有凌云多壮“质”
峨眉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