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区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2014-02-03 19:39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人才

杨 军

(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政府 四川 乐山 6148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委把“创新驱动”作为治蜀兴川的三大战略之一。近年来,乐山市五通桥区不断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依托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对“产业兴区、科技强区”的新路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今年,连续第6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一、五通桥区推进“创新驱动”的主要做法

(一)抓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五通桥区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逐个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取得了较大突破。一是稀土新材料产业。国家出台新的稀土工业生产排放标准,传统的盐酸优浸、碱转、再优浸工艺已不符合新要求。盛和稀土创造了“氟碳铈矿少铈氯化稀土、氟化铈一步生产法”,精矿分解稀土回收率从95%提高到98%,生产成本降低54%,实现无含氟废水排放,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乐山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是硅材料产业。永祥多晶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发和改进新工艺,创造了业内推崇的“永祥法”,拥有技术专利授权36 项,每吨多晶硅综合耗电量从34 万度降至12 万度,副产物四氯化硅从24 吨到全部回收循环利用,综合成本从40 万元降至15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开工10 万吨四氯化硅冷氢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形成1 万吨多晶硅产能,每吨成本降至13 万元。银邦硅业与陕西天宏硅材料公司、浙江大学成功开展“多晶硅副产物制备有机硅技术研究”,并把研发成果运用于即将组织实施的4 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集群项目。三是机电设备制造产业。东川机械将其发明专利“自动换向装置”运用于组合机中,实现了碾米与粉碎的自动转换,变“一机一用”为“一机多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东风电机开展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一体化、高性能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等多项共性技术应用和集成研究,获得发明专利2 件、实用新型专利17 件。

(二)抓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中,五通桥区注重打造各类技术研发平台,加速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使其成为推动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一是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小发电设备研发中心1家,草甘膦清洁生产、氟碳铈矿综合利用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 家,农机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家,总量居全市第一。二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东风电机、亚西橡塑、川本电器、银邦硅业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 家。三是推进一批科技成果项目。今年,成功申报科技项目27 个,获得无偿支持资金1364 万元,同比增长39.8%;3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 个,其中省级项目2 个。全区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12%,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8%。

(三)抓人才培养,蓄积高层次技术队伍

一是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人才。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先后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人才80 余人,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培养人才。积极引导企业把培养科技人才融入科技创新研究、科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实现多赢目标。福华集团在实施“草甘膦生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过程中,引进高科技人才8人,培养出技术人才15人。近两年来,五通桥区通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共培养企业技术人才近50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0 余人。三是组织参加科技培训培养人才。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区内企事业单位参加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川南片区科技统计培训会等各类大型培训8 次200 余人次。

二、五通桥区推进“创新驱动”中的突出问题

(一)创新意识不强

全社会开展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还不够浓厚,多数企业仍然习惯于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通过引进、购买专利或技术来实现企业的技术升级,忽视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目前,五通桥区绝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无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二)科技投入不足

在企业投入方面,整体科技投入水平偏低,一些企业没有安排科研开发专项经费。在社会投入方面,由于还未建立科技风险投入体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的力度有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

(三)创新发展不均衡

五通桥区创新发展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制造、多晶硅等产业。在机电设备制造方面的专利占全区申请专利的7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机电产品制造专利又集中在东风电机厂。

(四)科技人才紧缺

虽然五通桥区加大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与整个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创新型人才仍然紧缺。目前,全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仅为270人,科技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低。

三、对策与思考

(一)营造自主创新氛围

一是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引导企业转变“重视跟踪仿制、忽视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引才引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掌握产业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二是优化科技创新服务。进一步完善3个省级统筹城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示范点建设,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专家咨询、科技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有效带动科技、信息、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要素的交流合作。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政策。全面梳理、用足用好国家及省、市各类扶持自主创新政策,抓紧研究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打造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委托研究、共同开发、有偿使用等形式,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科研院校共同建设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区财政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二是打造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发挥重点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对成长快、效益好的科技创新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鼓励其进行专利的申请、购买、储备、改进和产业化,快速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打造交流合作平台。积极申报实施“乐山市——中科院成都分院”院地合作孵化资金、“乐山市——四川农大”市校合作等项目,不断深化科技交流合作的层次和范围,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来五通桥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三)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深化院企战略合作,积极探索赴科研院校培训技能、攻读在职研究生等交流合作途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中级技术工人培养机制,支持企业成为高等学校和职业学院的实习、培训基地。二是积极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依托工程技术中心,引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入,把引进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列入成本核算。三是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鼓励企业采取期股、期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才,通过合约明确投智者和投资者各自享有的权益。对取得突出业绩的人才,优先推荐申报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科技人才奖励资金。

(四)拓宽创新投入渠道

一是科学使用科技创新激励资金。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科技成果奖励资金,支持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工程的实施。当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产值和税收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 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在30 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二是积极培育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主体。设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专项资金,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扶持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对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通过政府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与科研成果产业化,重点支持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的信贷需求。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实施专利资助资金制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够各级专利资助政策,今年五通桥区财政已对区内单位、个人专利申请、授权进行了奖励补助。二是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建立健全专利技术产业化激励机制,支持技术创新水平高、后续创新潜力强、市场预期好、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品。三是建立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引导和促进企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推进国家计量检测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科技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