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创新发展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4-02-03 16:35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包瑞玲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民间规范融资

◎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委员 包瑞玲

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创新发展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委员 包瑞玲

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437万户、其中大都是中小微企业,另有个体工商户4223万户。从工业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工业企业32.5万家、占97.3%,从业人员6100多万人、占66.1%,年主营业务收入54.6万亿元、占59.6%,税金1.95万亿元、占47.7%,利润3.39万亿元、占60.1%。中小微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相关技术创新、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一直以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仍然没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发展势在必行。

1.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目前,缺乏相应法律保障是我国的民间金融面临的首要制约因素。大多数民间金融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其金融行为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之外存在。要为民间提供更好的法制环境,赋予民间金融合法的法律地位,将民间金融纳入合法化和规范化程序,选择性地使民间金融的机构、组织和形式阳光化。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允许资本金、经营者资格等条件达到法律规定标准的规模较大的民间金融合会等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转变为正规的民间金融组织;同时,引导小规模的私人钱庄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正规民间金融组织的改制,壮大正规民间金融的力量,促进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

2.创新金融体制,构建民间多渠道融资结构。通过体制创新营造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和谐共生的环境,构建民间多渠道融资结构。一方面鼓励国有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放贷,更重要的是通过体制创新打破金融领域的二元性以及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单靠行政手段促使国有及大型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倾斜无法根本上改变现状,关键是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金融机构。2010年出台的民间投资新36条在金融准入方面给民间资金很大的自由,但现实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进一步有步骤地向民间资金开放竞争性领域,拓宽民间资金投资范围,鼓励并规范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金融体系、参与金融服务,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基金互助组织等一些小额、合规的借贷活动,解决经济运行中资金供给结构失衡,改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利率市场化是消除信贷歧视,改善金融供给不均衡现状的关键环节。近两年民间借贷利率飙升表明利率的非市场化表面压低资金成本,实际上却扭曲地、结构性地加大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等的融资负担。因此,应该尽快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的利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利率在调节资金供需中的作用,减少民间金融的监管成本,降低其活动风险。

3.加强监管机制,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大部分民间金融游离于现行法律和监管制度之外,缺乏制约与监管成为民间金融滋生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加强监管是保证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民间金融的监管应该结合立法建设,遵从全面性原则,对民间金融的市场准入、组织形式、财务制度、业务经营等制定标准明确的监管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按照规定要求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的用途、运用效益等情况,增强信息透明度;尝试建立微型金融监管格局的概念,监管体制上设置分层监管,对民间金融出台独立的管理办法,发挥各地政府在促进民间金融发挥作用,设立市县二级“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并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猜你喜欢
民间规范融资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