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制约转型升级的效应分析

2014-02-03 18:05杜明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资源性产品价格要素

■ 杜明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 450002)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制约转型升级的效应分析

■ 杜明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 450002)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会对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利用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制度质量和诱导寻租行为,抑制要素利用创新活动,导致创新机制受损,形成“荷兰病”的风险;对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严重负效应,导致要素不当利用,阻碍结构优化提升,增大陷入“贫困化增长”陷阱的风险。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的校正路径:要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建立差别化价格政策体系,形成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的纠偏机制、校正机制,提升民生福利、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转型升级;效应

0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新的重大突破,也是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校正改革的新号角,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意味着要通过市场竞争、价格信号、合理的比价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优胜劣汰等具体途径,发挥市场引致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决定》中指出的水、油气、电力等资源性产品是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百姓福祉,需要在重点理顺其价格关系、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同时,还应制定科学、公平、人性化的改革方案,完善价格调整与利益调节机制。

要将这一重大判断和基本要求的内涵落到实处,必须充分认识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制约效应,变压力为动力,才能变宏伟蓝图为现实发展。发掘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理解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是导致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罪魁祸首之一,才能充分意识到《决定》提出资源性产品价格决定问题的高屋建瓴和政策导向,深入认识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紧迫性和关键性,增强资源性产品价格决定市场化、比价改革合理化的改革使命感和自觉性,改变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完全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形成资源性产品有效利用和合理消费的有力、有效激励约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1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对其它要素利用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原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从资源性产品角度讲,意味着一种资源性产品的过渡开发、投入和利用对其它要素的替代,在此主要指资源性产品对人力资本等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和科技要素等的替代和挤出。也即,鉴于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要素禀赋条件是一定的,当资源性产品价格存在失衡,依托资源性产品的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非常庞大,会导致其他部门得不到发展所需要的种种要素。

1.1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对资本要素的挤出效应

资源性产品禀赋及其价格失衡对资本要素被挤出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被许多学者所述及,主要解释可被归纳为:

首先,丰裕的资源性产品及其价格过低会导致较低的储蓄和投资水平。①Gylfason(2001)、Papyrakis和Gerlagh(2006)认为,依托丰裕的资源性产品对财富创造和收入增加的持续提供,会降低资本要素投入和利用的积极性,导致经济结构源于资本积累和投入的缺乏和被抑制。②Sachs和Warner(2001)、Larsen(2006)认为,丰裕的资源性产品依赖导致对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特性的制造业的资本要素投入降低,使其结构功能升级缓慢。③刘海洋(2008)认为,依托丰裕的资源性产品的产业部门“干中学”的效应较小,导致发展缓慢。④邵帅(2010)认为,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通过对制造业、外资、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削弱传导来抑制基础经济结构功能的扩张和升级。

其次,资源性产品价格及相关的汇率波动导致资本投入风险。①Auty(2001)等认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波动导致需求、财政收入随之波动,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以及投资者对未来投入预期的不确定性。②Herbertsson etal.(1999)认为,资源性产品产出的波动导致利率和汇率波动,加大投资风险。

再次,丰裕的资源性产品存在诱发冲突的政治风险,降低资本要素利用数量和效率。①Collier和Hoeffler(2005)认为,资源性产品租金的存在提升了暴力冲突的概率。②Olsson(2007)通过钻石租金、军事冲突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探讨,认为资源租金的诱惑导致开采权争夺的冲突,影响增长。③Welsch(2008)认为丰裕的自然资源增加对抗性活动、冲突或战争的概率。

1.2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对劳动要素的挤出效应

丰裕的资源性产品及其价格过低会导致对教育的忽视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形成经济结构功能提升优化受抑,增长动力的削减。①Birdsall etal.(2001)认为,丰裕的资源性产品会导致人力资本与均衡增长的良性循环可能根本无法实现或被打破。②Gylfason(2001)认为,依托资源性产品的过于依赖和相信,导致对教育投资的忽略,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较低。③Douangngeune etal.(2005)认为,相对于韩国和日本,泰国经济增长缓慢源于其丰裕的土地要素挤出了教育的投资。④Bravo-Ortega和De Gregorio(2005)认为,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可弥补资源性产品对增长的负效应。⑤胡援成和肖德勇(2007)认为,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有效解决中国省际层面存在的“资源诅咒”效应。⑥邵帅和齐中英(2008)认为,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通过挤出科技要素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滋生寻租和腐败来阻碍增长,其中人力资本投入传导作用最强。⑦程志强(2009)认为,资源性产品通过教育成本、预期收益率和贴现率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2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导致创新机制受损

2.1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影响制度质量和诱发寻租行为

对资源性产品租金的过分依赖会导致制度要素调整动力减弱,并诱发争夺已有的、而不是去做大“蛋糕”的无效率的“寻租”行为,导致增长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抑制经济结构功能构建和优化。①Leite和Weidmann(1999)、Sala-I-Martin和Subramanian(2003)、Isham etal.(2005)认为,丰富而廉价的资源性产品会诱发寻租行为和滋生腐败,弱化制度质量,导致要素利用方式失衡,对经济结构发展和增长施加负面影响。②Tornell和Lane(1999),Torvik(2001)认为,丰富的资源性产品租金会增加非生产性活动的寻租激励,减弱经济结构发展的制度要素保障,阻碍增长。③Bulte etal.(2005)、Robinson etal. (2006)、Mehlum etal.(2006)认为,制度要素质量会对经济结构功能构建产生双重效应,掠夺型的制度安排会阻碍财富创造的增长,生产型的制度安排会促进财富创造的增长。④徐康宁和王剑(2006)认为,丰裕的资源性产品常常和落后的导致腐败和寻租盛行的制度安排紧密相随,破坏经济结构优化的制度基础。⑤张景华(2008)认为,制度质量的差异决定着资源性产品的作用性质,但制度阈值高于53.87时,资源性产品对增长是福音,否则,资源性产品对增长是诅咒,自然资源与增长负相关。⑥郭建万和袁丽(2009)认为,制度要素质量是中国地区层面“资源诅咒”效应存在的最主要传导机制。

2.2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抑制要素利用活动创新

首先,资源性产品抑制要素创新活动。①Sachs和Warner(2001)认为,丰富的资源性产品禀赋会通过对生产活动的初级部门偏好,抑制企业家行为和要素创新,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结构功能缺乏效率和推动力。②Papyrakis和Gerlagh(2004)认为,资源性产品开发挤出R&D行为。③邵帅和齐中英(2008、2009)认为,资源性产品开发可挤出区域技术创新,并利用中国西部11个省区面板数据进行了有效验证。④张景华(2008)认为,资源性产品收益通过劳动要素投入动力的直接减少,以及投入创新的劳动要素比例减小,抑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阻碍增长。

其次,资源性产品导致收入波动。鉴于资源性产品禀赋存量相对而言已定,总收入主要取决于其市场价格。因而,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品的收入波动性很大,特别是价格在短期可能剧烈变动时。Mikesell(1997)发现,1972-1992年初级品出口比例高的地区,贸易波动的剧烈性是工业化国家同期的2-3倍。收入波动性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收入波动会使得无法执行审慎的财政政策,也会给投资者的理性决策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3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导致“荷兰病”的风险

3.1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导致的“荷兰病”内涵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意味着资源性产品部门的繁荣会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最初指荷兰依靠石油、天然气的发展导致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繁荣,但后来却严重打击了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因而从资源性产品角度讲,“荷兰病”用来描述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依托资源性产品的经济功能结构构建而导致的“繁荣”扩张、价格膨胀,最终可能会使得制造业等其他经济结构功能失衡,甚至走向衰落。

3.2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导致“荷兰病”的发生机制

Hausmann和Rigobon(2002)认为,“荷兰病”的发生逻辑在于资源性产品收入会导致进口能力加强,但对不能进口的不可贸易品的需求增长更快,导致要素过度转移到诸如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促进经济结构变动。但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Corden和Neary(1982)以及Corden(1984)提出的。通过可贸易的制造业、资源性产品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主要是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三个部门的划分,假设在充分就业初始状态,如果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将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的“资源转移效应”(resource

movement effect),即:劳动和资本等要素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制造业为吸引劳动要素而形成的成本上升将打击其竞争力;同时,由于出口资源性产品的外汇收入增加导致本币升值,再次打击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最终导致制造业灾难和本国服务业重新繁荣的支出效应(spending effect),即:资源性产品出口导致的收入会增加对具有优势的国外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需求,对本国制造业造成灾难性打击;同时,刺激不可贸易的本国服务业重新繁荣。但很明显,该机制不具有持续性,因为资源性产品终久会耗尽。

3.3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导致“荷兰病”的借鉴价值

虽然“荷兰病”模型的充分就业假定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但其模型分析思路对本土制造业等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价值强调,以及其资源性产品的转移效应和优秀人才等劳动要素会转向租金丰厚的资源性产品部门,进而导致总体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等结论具有参考价值。鉴于制造业承担着科技要素创新、组织变革甚至企业家培养的责任和使命,而资源性产品部门普遍缺乏关联效应、正外部性,以及对人力资本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制造业的衰落会导致人才外流、增长放缓的发展趋势,导致经济结构功能构建严重失衡和财富创造发展潜力匮乏。

4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对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严重负效应

4.1 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估提升功能结构利益空间,导致要素不当利用,阻碍经济转型升级

依托资源性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拥有丰富的资源性产品要转化为优势资源条件还依赖其他诸如科技、劳动等要素的配合与制约,其中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会对创造财富的要素组合的比例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包括生产成本、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受自然垄断经营、公用事业领域等的影响无法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信号,存在低估的可能必然性,但是,鉴于资源性产品的投入量取决于主要由科技要素水平所决定的功能结构效率,在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估的背景下,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利用成本大大降低,刺激经济结构规模的过度畸形扩张,产品价格降低;同时导致资源性产品利用的高投入、高消耗,使资源利用效率大打折扣,单位自然资源产出减少,形成资源性产品的相对价格难以提高的“悖论”。另外,以追求GDP和财政收入为核心政绩指标的地方政府官员,会争相以廉价资源性产品和不计代价的生态环境条件吸引资本流入,没有外部成本内部化,缺乏对利益相关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从而加剧自然资源及其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扭曲,推进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估,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需求和过度浪费,形成基于资源性产品低成本优势的比较优势陷阱风险,经济结构低端化,转型升级迟滞。

4.2 资源性产品低成本优势单纯化极易陷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

尽管封闭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存在着正向相关性,但开放条件下却不一定,甚至可能出现相反情况。若单纯依赖低成本的资源性产品及其功能结构优势,其中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低廉优势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在要素利益分割中的地位弱化、资源性产品利益的大量流失;使得国民福利的增加不足以抵消基于资源性产品低成本优势的生产者福利减少,导致国家净福利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而使外国消费者获益。最终不仅出口可能会遭受国外倾销的指控和反倾销的制裁,而且会形成与低价竞销的效益低下并存的尴尬“双输”局面,跌入比较优势陷阱,严重阻碍经济结构功能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

5 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校正的路径选择

纵观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严重制约,鉴于资源性产品对要素结构、经济结构的形成、功能发挥以及创新升级如此重要,化解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对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结构性重估,将更有利于经济结构功能的构建和优化发展转型,增加瓦解比较利益陷阱的概率。一要自觉坚定地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的常态机制、普遍机制,把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纠正改革作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内容。二要积极稳妥推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油价、电价、煤气价、成品油等资源产品的价格合理化,凡是条件已成熟、能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坚决交给市场;暂时不具备放开条件的,要建立健全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性产品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三要把资源性产品的政府定价限定在必要范围内,只能涵盖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资源极度稀缺、必须自然垄断经营、重要的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少数领域。提高政府在定价方法完善、定价行为规范等方面职能行为的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四要不断改进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政府管理和监督。通过监测和预警的强化、调控手段的丰富、调控预案的健全,防范和应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五要高度重视涉及民生的资源性产品价格管理。以增进民生福利为宗旨,区分资源性产品的基本与非基本需求,完善其需求的阶梯性价格机制,对基本部分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对非基本部分更多依托市场调控。六要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促进自然资源及其资源性产品定价进程,更好地发挥资源性产品价格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调节和杠杆引导作用,促进节能环保。总之,要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建立差别化价格政策体系,形成资源性产品价格失衡的纠偏机制、校正机制,提升民生福利、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1]Gylfason,T.,Zoega,G..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Investment[R].Working Papers,2001.

[2]Papyrakis,E.,Gerlagh,R..Resource windfalls, investment, and long-term income[J].Resources Policy,2006,31(2):117-128.

[3]Larsen E.R..Escaping the Resource Curse and the Dutch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2006, 65(3):605-640.

[4]刘海洋.资源禀赋、干中学效应与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08(1):36-39.

[5]邵帅.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济研究[J].财经研究,2010,36(3):90-101.

[6]Auty,R.M..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7]Herbertsson,T.T.,Skuladottir,M.,Zoega G..Three Symptoms and a Cure:A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Dutch Disease[J].Institute of Economic Studies, 1999(99):10.

[8]Collier,P.,A.Hoeffler. Resource Rents,Governance,and Conflict[J].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2005,49(4):625-633.

[9]Ola Olsson.Conflict diamond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 82(2):267-286.

[10]Welsch,H..Resource Abundance and Internal Armed Conflict:Types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the Incidence of“New War”[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7):503-513.

[11]Birdsall,Pinclney,Sabot.Natural Resources, Human Capital, and Growt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2]B.Douangngeune,Y.Hayami,Y.Godo.Educ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Thailand Compared with Japan and Kore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16(2):179-204.

[13]Bravo-Ortega,De Gregorio.The Relative Richness of the Poor?Natural Resources,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R].Working Papers,2005.

[14]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15-24.

[15]徐卫,周宇楠,程志强.资源繁荣与人力资本形成和配置[J].管理世界,2009(6):178-179.

[16]Leite,C.,Weidmann,J..Does Mother Nature Corrupt? Natural Resources,Corruption,and Economic Growth[R].IMF working paper,1999.

[17]Isham,J.,Pritchett,L.,Woolcock,M.,Busby,G.The varieties of resource experience:Natural resource export structures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conomic growth[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5(19):141-174.

[18]Tornell,A.,Lane,P.R.Power,Growth and voracity effect[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9(1):213-241.

[19]Torvik,R..Natural Resources, Rent Seeking and Welfar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67):455-470.

[20]Bulte,E.H.,Damania,R.,Deacon,R.T..Resource Intensity,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J].World development,2005,(33):1029-1044.

[21]Robinson J.A.,R.Torvik,T.Verdier.Political Foundations of the Resource Curs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6(79):447-468.

[22]Mehlum H.,K.Moene,R.Torvik.Institutions and the Resource Curse[J].The Economic Journal ,2006(116):1-20.

[23]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J].经济管理,2006:125-133.

[24]张景华.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基于制度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08 (1):9-16.

[25]郭建万,袁丽.自然资源丰裕、制度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南方经济, 2009(10):69-80.

[26]Sachs,J.D.,A.M.Warner.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27-838.

[27]Papyrakis,E.,Gerlagh,R.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181-193.

[28]邵帅,齐中英.自然资源开发、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个对“资源诅咒”的机理解释及实证检验[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3-9.

[29]Mikesell,R,Explaining the resources curs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ineral-exporting countries[J].Resources Policy,23(4):1997.

[30]Hausmann Ricardo, Roberto Rigobon.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Resource Curse’:Theor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R].NBER Working Paper 9424,2002.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nstraints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ith regard to Price Imbalances of Resource Products

DU Mingjun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The price imbalances of resource products would produce a crowding-out effect on the use of elements such as capital and labor, which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system and induce rent-seeking behavior, restrain the innovation of factor use, damage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take the risk of “the Dutch disease”; but also produce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lead to improper elements use, hinde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promotion,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falling into “immiserizing growth”. On account of th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rrection means for price imbalances of resource products, these are: establishing differential pricing policy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the basis, promoting fairness and sustainability; forming correction mechanism for price imbalances of resource products;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s welfar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and realizing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resource products; price imbalanc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effect

F407.1;F062.1

C

1672-6995(2014)05-0023-05

2013-12-11;

2014-04-22

杜明军(1965-),男,河南省郑州市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经济、经济转型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性产品价格要素
2022 年9 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浅谈将集体资源性资产纳入会计核算
企业产品价格信息
用“名义金额”核算集体资源性资产
企业产品价格信息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语言资源观”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