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教育学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2014-02-03 08:35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英汉语料库

王 平

(山东艺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

英汉教育学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王 平

(山东艺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

以英汉教育学学术论文摘要是否在修辞策略上存在差别为研究目的,研究采用斯威尔斯学派(The Swalesian School)的语步分析法,对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的宏观语篇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在语篇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学术论文摘要;体裁分析;语步

摘要,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研究体裁,是对长篇报告的一种表述或事实概要,目的是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简要的了解[1]。学术论文摘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发表和检索,或能否引起读者兴趣进一步阅读全文。因此,掌握摘要的宏观语篇结构和写作特点至关重要。

自从斯威尔斯(Swales J.)对学术论文进行交际语步分析之后,摘要的结构研究引起了诸多体裁分析学者的关注[2]。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论文引言部分[3,4]、跨学科摘要研究[5-7]以及跨文化摘要研究[8,9]。但在教育学领域,缺乏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采用斯威尔斯学派(The Swalesian School)的语步分析法,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的宏观语篇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发现中文学术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语步分析(Move Analysis)

语步分析起源于1981年Swales的Aspects of Article Introduction,这篇论文为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Swales于1990年又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即对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分析使用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模式,该模式是专门用英语体裁法中一种普遍接受的语步分析法进行。语步(Move)是指由一些词汇意义、命题意义、言外之力等语言特征组成的一个正文段(text segment),每个正文段都有统一的定位和特定语篇内容[10]。因此,语步有它自己“次要交际目的,也反过来要服务于所属体裁的主要交际目的”[11]。

“正如斯威尔斯所述,语步分析在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有层次的语篇方面代表着学术论文;其中每一部分都能划分为多个步,而每一个步进一步被划分为节。”[12]语步分析主要分析特殊体裁文章的体裁结构和特定体裁的语言特征,使读者对文章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二)对比修辞

对比修辞最初由Connor和Kaplan于1986年在WritingAcross Languages: Analysis of L2 Text中提出。对比修辞主要关注同一领域学术论文的结构组织是独立于本语言之外的还是因语言和文化不同而不同的。也就是说,对比修辞的焦点是在非本族语者学术写作中的问题上,据此去判断二语写作是否受到母语及其文化的干扰。对比修辞学者们指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是造成跨文化写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二语写作者在完全融入到国际学术团体之前往往会把他们母语的语篇结构和修辞策略迁移到二语写作这种新语境中[13]。

对比修辞学家已对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学术论文的语篇结构差异进行了大量研究。Ahmad分析了20篇马来西亚语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14]。Golebiowski对8篇波兰语心理学学术论文的引言和10篇波兰人用英语写的心理学学术论文的引言进行了对比修辞研究[15]。Bonn和Swale对英语和法语语言学论文的摘要进行了对比分析[16]。

二、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的建立

本文分析研究80篇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和汉语学术论文摘要的英文部分,所建语料库均基于山东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英语语料库是由40篇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组成,这些摘要是从四种国际著名的教育学类期刊2012年度文章中随机选出,期刊分别是: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为保证语料的平行性,40篇汉语学术论文摘要的英文部分从四种教育学类的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度文章中随机选出,期刊名分别为:《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和《复旦教育论坛》。这样,两组数据在时间跨度上达到相同,在学术性方面也具有可比性。由于实证性研究论文摘要倾向于使用Swales提出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I-M-R-D)”的模式,因此,实证性研究论文摘要被选为研究分析对象。

(二)研究步骤

研究主要分三步进行。首先,以斯威尔斯学派的四语步模式(I-M-R-D)为参照,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语步进行分析,确认英、汉语料库中是否每篇摘要都分四个语步。语步确认之后,对比英、汉语料库中语步分布,并分别统计两个语料库中语步数量;最后,对英、汉语料库中语步内部结构特征即嵌入式语步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研究表明,构成学术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M-R-D)在英、汉教育学学术论文摘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尽管英、汉两个语料库的英文摘要部分在四个语步出现的频率和分布上存在一定相似性,但区别仍非常显著。

(一)语步分布据表1可以发现,中、英教育学者都特别重视摘要结论语步的写作,英、汉语料库结论语步的出现频率均为

97.5%;英语语料库中方法语步出现频率为100%,而汉语语料库则为85%;导言语步在英语语料库中占95%,在汉语语料库中为82.5%。以上三个语步出现频率差距不是非常显著。但是,就讨论语步而言,汉语论文的英文摘要倾向于省略该语步,出现率仅为65%,而在英语论文摘要中讨论语步的出现频率为82.5%,差异显著,p值小于等于

0.0001。鞠玉梅研究发现,汉语论文摘要的导言与讨论两语步出现频率较低,大部分汉语论文摘要以方法和结果语步为主[17]。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教育学研究人员更多采用国际学术论文写作惯例,导言语步的写作模式由读者负责模式(a reader-responsible pattern)发展成作者负责模式(a writer-responsible pattern)。中国研究人员在摘要写作时,摈弃原来含蓄表达主题、由读者自己体会的做法,开始采用国际论文写作惯例,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引入论文讨论主题,明确表达论文中心思想。

表1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英文部分各语步分布和出现频率

(二)语步数量

图1指明,75%的英语语料库中摘要部分同时具有四个语步,而汉语语料库中只有42.5%的英文摘要部分展现四个语步,主要原因是汉语语料库摘要大多省略了讨论语步。45%的汉语学术论文的英语摘要呈现三个语步,而在英语语料库中仅有25%是三个语步。还有12.5%的汉语语料库中英语摘要只呈现了两个语步,这种概率在英语语料库中为零。

图1 英语和汉语语料库中语步数量比率

Salager-Meyer研究发现,一篇结构完整的摘要应该包含四个语步(IMRD),这四个语步在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中是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18]。美国心理学会于2001指出,那些摘要有重要缺失信息的论文比起摘要结构完整的论文来说,被期刊拒绝的机率高出两倍。可见,学术论文摘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能否发表。中国教育学学者想要在国际教育期刊上发表文章,首先应掌握该类期刊在论文写作上的要求和特点,遵守国际教育期刊写作惯例,以便在更广阔的学术圈内进行交流。

两个语料库中摘要的结构要素基本上都按照典型的直线顺序呈现,即摘要的语步顺序是I-M-R-D,其中英语语料库中只有一篇文章的语步顺序是M-I-R-D,而汉语语料库中有两篇为M-I-R-D,另有两篇为M-I-R。证实了体裁分析专家们的研究结论:IMRD结构是学术论文摘要特有的修辞组织结构,并反映出整篇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三)嵌入式语步

在语步内部结构上,英、汉语料库中嵌入式语步出现频率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英语语料库中6篇摘要使用了嵌入式语步,占总数的15%,其中IM和MR各占一半,均为7.5%;而在汉语语料库中,如图3所示,15篇摘要出现了嵌入式语步,占总数的37.5%,其中MR有7篇,占17.5%,IM有6篇,占15.0%,RD和MD各1篇,均占2.5%。可见,方法语步在英、汉语料库中都是最常与其他语步混合的。下文主要分析IM和MR两种嵌入式语步。

图2 英语语料库语步内部结构

图3 汉语语料库语步内部结构

在英、汉两个语料库中,导言—方法(IM)嵌入式语步中导言部分通常描述的是论文研究的目的或主要内容,而方法语步则是数据收集步骤或实验步骤。以下两则例子,分别来自英语语料库和汉语语料库。

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that explored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studying online at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drawing on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focus groups and interviews with Chinese students, interviews with their Australian teachers and course document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at kind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s need, the author conduc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ix universities that firstly implemented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在英汉两个语料库中,方法—结论(MR)嵌入式语步中,方法语步往往比较短小,常用介词短语、分词结构表达数据收集步骤或实验过程。如:

Through participant interviews and personal narratives, findings revealed the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interviews, students arrived in class…

Comparing the data of learning engagement in Nanjing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it found that students…

Based on surveys of 4200 freshmen, this study found that most college freshmen…

纵观导言——方法和方法——结论这两种嵌入式语步,发现它们在句子长度上有所不同。在导言——方法嵌入式语步中,研究者往往使用一个或更多的句子来呈现导言语步,然后再嵌入方法语步;而在方法——结论嵌入式语步中,研究者往往使用短小的介词短语或者分词结构来说明方法,使其与结论语步嵌入在一个句子中。

四、结语

通过对教育学专业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进行语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语论文摘要在宏观语篇结构上更加完整和清晰,符合斯威尔斯学派的四语步理论;而汉语论文摘要的英文部分在结构上出现了重要语步缺失,15%缺少方法语步,35%缺少讨论语步,只有42.5%呈现完整的四个语步。

该项调查研究希望能加深对学术论文写作体裁惯例和对学术论文摘要性质的理解,并能对中国教育学专业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写作有所帮助,使我国学术研究成果能够更多地被国际学术刊物所接受,在国际学术领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传播。

[1] 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 essional setting[M]. London: Longman, 1993:198-210.

[2] Swales J.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M]. Cambridge: CUP, 1990:310-346.

[3] Swales J. Aspects of article introductions[M]. Language Studies Unit, University of Aston, 1981:266-301.

[4] Soler-Monreal C, Carbonell-Olivares M, Gil-Salom L.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al organization of English and Spanish PhD thesis introduction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1, 30: 4-17.

[5] Holmes R.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J]. 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 1997, 16 (4):321-337.

[6] Hyland K. 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8:312-335.

[7] Taylor G, Chen T. Linguistics, culture, and subcultural issues in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Anglo-American and Chinese scientific 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1, 12(3): 319-336.

[8] Martin-Martin P.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3, 22: 25-43.

[9] 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1997,16: 119-138.

[10] Dos Santos M B.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 Text, 1996, 16(4): 481-499.

[11] Kanoksilapatham B. Rhetorical structure of biochemistry research articl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5, 24: 269-292.

[12] Busch-Lauer I A. Abstracts in German medical journals: A linguistic analysis[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1995, 31 (5): 769-776.

[13] Connor U, Kaplan R B. Writing across languages: Analysis of L2 text[M].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86:168-192.

[14] Ahmad U K.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Malay: rhetoric in an emerging research community[A]. In: Duszak A(Ed.). Culture and Styles of Academic Discourse[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7: 273-301.

[15] Golebiowski Z. Application of Swales’ model i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 by Polish authors[J]. IRAL, 1999, 37(3): 67-102.

[16] Bonn S V, Swales J M. English and French journal abstract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Three exploratory studie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2007, 6: 93-108.

[17] 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3):32-36.

[18] Salager-Meyer, F.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J].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0, 4(2): 107-124.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ducational Research Articles’ Abstracts

WANG Ping

(Department of Common Cours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Jinan 250014, China)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rhetorical strateg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earch article (RA) abstracts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 So the structural units of the abstracts a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by using the Swalesian School’s four moves (Introduction, Method, Results, Discussion) and a corpus-based method. A number of marked differences will be potentially found in macrostructure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 genre analysis; move

H030

A

1009-9115(2014)03-0157-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40

2013-12-25

王平(1980-),女,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写作与英语教学。 -157-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英汉语料库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英汉校园小幽默
第9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