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贪腐现象调查

2014-02-05 02:37贾立政,陈阳波,魏爱云
人民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贪腐苍蝇老虎

小官贪腐现象调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拳反腐、从严治吏,一只只“大老虎”应声落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极大提升。与此同时,小官大贪的事件频频曝出,不断刺激公众神经。近日,一个副处级干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家中被搜出1.2亿元现金、30多公斤黄金,并拥有河北、北京等地的60余套房产,其贪腐程度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堪称“小官大贪”的典型。

应该看到,“老虎”贪腐固然可怕,但毕竟只是少数;而“小官贪腐”不仅距百姓近,且数量庞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苍蝇式”腐败更可怕。它直接腐蚀了基层政权,破坏了党群关系,危及到国家治理大厦根基的稳定;严重败坏了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挥霍了集体资产,加重了基层人民群众的负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基于9634份公众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实中的各类贪腐事件,“小官贪腐”占到了七成以上(76.17%),且发生在区县基层干部和村干部身上的较多。“监督不力、制度缺失”(78.19%),“权力集中、大权独揽” (69.13%),“管理混乱、漏洞太多”(59.73%)是“小官贪腐”最主要的三个成因。与“高官贪腐”相比,超过六成(63.76%)的受访者都表示“小官贪腐”更加令人难以容忍和接受……一系列调查数据显示亟待加强小官贪腐的治理。

观察社会舆论也可以发现,“无官不贪”的观点很有市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从制度层面来看,预防小官腐败的制度尚属“牛栏关猫”,这些小官不仅掌握着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权力,而且相当集中,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从管理监督方面看,由于山高皇帝远,对一些“手握重权”的基层小官往往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从小官自身的特点看,“小官”因为“小”而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善于混迹于老百姓之中,伪装成“老实人”甚至“老黄牛”;从价值观念看,“当官本来就是为了发财”、“公家的钱不贪白不贪”等不良思想认识客观存在;如此等等。

治理小官贪腐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站在治理政治生态的高度,从制度建设的根本着手,织密织细监督网,活化监督机制,净化社会环境;又需要有灵活的政治智慧或政治策略予以配合;还需要根据“苍蝇”自身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与技巧。如果说打“老虎”需要有政治担当的勇气的话,那么拍“苍蝇”则需要毅力和意志。从方法上而言,与打“老虎”相比,拍“苍蝇”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若干“老虎”和“苍蝇”一起组成特殊利益群体,不仅将严重腐蚀党的健康肌体,而且会给中国改革制造障碍。因此,反腐败要坚持“敢打老虎”和“勤拍苍蝇”并举,拍“苍蝇”必须与打“老虎”互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我们期待,全社会高度重视小官贪腐现象,把小官贪腐治理摆上更加急迫的议事日程,坚决打击“小官巨腐”,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反腐的红利”。唯有如此,才能修复政治生态,赢得民心,为改革攻坚集聚正能量。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策 划:贾立政

执 行:陈阳波 魏爱云 马静 刘建 李祥峰 周素丽 刘瑞一 谭峰

问卷设计:栾大鹏 袁静 严俊

猜你喜欢
贪腐苍蝇老虎
躲描猫的大老虎
老虎不在家
贪腐搭档落马记
老虎变成猫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