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系统诸要素作用发挥论析

2014-02-05 13:05诸鹤怀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教育

王 震,诸鹤怀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江苏苏州 215104;2.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江苏苏州 215104)

校企合作系统诸要素作用发挥论析

王 震1,诸鹤怀2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江苏苏州 215104;2.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江苏苏州 215104)

校企合作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不应局限于校企双方,而要立足于大角度、大视野、大方位。从校企合作系统六大要素: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教师、学生所发挥的作用阐释和能效组合来论述,提出了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师生共同成长、回馈社会的和谐发展之路。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合作要素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必经之路,也是直接关系社会就业、产业转型升级,涉及国计民生的大课题。要立足于大角度、大视野、大方位去理解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性地位,它不局限于校企双方,是一个整体化、立体化、一体化的概念;它是一个职业教育形象化代表,是一项职业教育系统工程,其中的诸多要素充分、有机和协调地组合,才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校企合作系统主要因素的组合来论述各自有效作用的发挥,以聚集各方面的正能量,减少掣肘,使校企合作这艘航船劈波斩浪,不断前行,通向胜利的彼岸,开创中国式现代职业教育之道路[1]。

1 政府,要主张“理”

校企合作,政府责无旁贷,起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2]。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希望,人民的未来,无论怎样强调它的极端重要性也不为过,因此突出“理”字当头,恰如其分,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有主心骨和灵魂。具体来说,要从三方面在“理”字上作决策:

1.1 理论

发展职业教育,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出发,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好中国式现代职业教育,既不照搬别国所谓的现代模式,又不固守自己管用的传统经验;要把好的东西拿过来消化吸收后再培植适宜于本土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新苗,加以保护、鼓励和推广,不能好高骛远,不能画饼充饥,更不能搞华而不实的假、大、空,要重视立法、科学规范,更要勇于实践、总结过去,保证上下一致,纵横贯通,出主意、集智慧,从全局上、战略上辩证地推进和发展校企合作各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3]。

1.2 理念

发展职业教育,要体察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事业公平、公开和公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坚持人人都有出彩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深化教育体制的综合改革,消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偏见、校企合作“纸上谈兵”的思维定势,切实考察和调研一切不利于公平正义的思维观念、体制机制、传统习惯和文件制度,采取“负面清单”的原则,大刀阔斧地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放开和放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

1.3 理想

发展职业教育,要着眼和着力办好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职业教育本身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最重要的是要让各级政府有效地推动,绝对不搞花瓶式的政绩工程。除了要领导重视,还要部门配合,政策研究、密切协同,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经信部门、财政部门等都要有机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去掉衙门作风和官僚主义,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小事。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职业教育、搞好校企合作的舆论环境,搭建和拓展校企联姻产业对接平台,传播正确的办学导向、可靠的人才需求信息,牵线搭桥,加强校企沟通联系,体察师生、家长的愿望,引导和疏通就业渠道,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各得其所,充满就业的满意感。

2 行业,要把握“权”

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专业协会及其组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效提升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吻合度、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用性和针对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主旋律,行业的地位和职能更加凸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强行业指导和治理能力建设,应该在正确把握“权”字上动脑筋。

2.1 赋权

行业指导作用的发挥没有政府明晰的赋权是万万不能的。行业组织不能另立门户,自搞一套,也不能包罗万象、随心所欲,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采取“负面清单”的原则,或者采取特别的赋权和授权,有机地对接政府主导下的办学体制机制和校企合作各种运行模式,避免越位、错位和抢位,真正做到有位、有责、有为、有果。

2.2 用权

行业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在依靠法律和政府严格赋权、授权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地“用好权”,千万不能弃权、滥权、放权,坚持行业性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采取深化产教融合,突出重点领域,加强系统规划,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促进改革,推动对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过程监管,确保质量。

2.3 确权

行业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始终坚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正能量,摒弃各种形式的歪门邪道和弄虚作假,把“权利”放在阳光下运行。行业的指导权也要放在制度的笼子里,避免负面效应。

3 学校,要善待“名”

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当然的主人翁。但是现在校企合作还不尽人意,还存在“两张皮”现象和“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复杂状况,我们有必要理清学校在校企合作的思路和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正确善待“名”字上做文章。

3.1 名称

校企合作中学校要重名称,但不要唯名称。校名和规格是办学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无论是应用技术本科还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都应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同时更需凸显校企合作之实。校企合作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都是与现代职业教育不相符的。

3.2 名誉

校企合作是学校办学的本质内涵。任何脱离生产劳动、脱离人民实践、脱离实体经济的教育都是没有出路的:既不可能给国家带来财富,也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实力,更不可能给个人带来实惠。因此,追求虚名是不可取的。

3.3 名气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为了一块金光闪闪的学校名称招牌,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上级好评的名誉奖牌,而是为了把名称招牌与名誉奖牌高度融合的名气。校企合作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我们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和美好的前景,这才是学校办学者、受教育者和学生家长所期望的。

4 企业,要理解“利”

校企合作是企业应该主动担当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途径中如果唯我独尊,以自我实现单一局部利益为唯一目标,就是肤浅的、短视的做法。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情况下,企业应旗帜鲜明地参与校企合作,无私地协作奉献,紧密地合作共赢。要在正确理解“利”字上用气力。

4.1 利用

校企合作遵循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良机。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方式多样化,作为不同行业和企业应敏锐地觉察到对自己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实事求是地对接,持之以恒地坚持,互利共赢地推动;利用各自的长处,利用各自的资源,利用各自的知识和技术,发挥出1+1>2和1+1=11的最大效应[4]。

4.2 利润

校企合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追求的是人才使用价值,企业追求的是产品市场价值,表面上看好像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方向并不一致。但是如果我们放开眼界,放大视野,实际上可以殊途回归,共同为社会创造的总利润是增加的。学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可以更快地适应企业,企业接收实用人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利润,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人才更能体现学校的名气和价值,从而吸引生源,成才成长,良性循环以至无穷[5]。

4.3 利益

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企业不单是经济利益的最大追求者。俗话说“君子谋财,取之有道”,企业参与办学或参与投资是担当社会的应尽责任,要站得高,看得远,既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又不能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讲排场、摆阔气、图虚名、爱面子,要寻找利益共同点、契合点和平衡点,让别人也得利,自己也就可以安然地得利。既得经济利益还要有共得社会利益,是双赢、多赢和共赢。

5 教师,要体现“质”

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离开教师的参与,校企合作是不可想象的。校企合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教师的身影、教师的投入、教师的追求,这样的校企合作才有吸引力、才有源动力、才有生命力。要达到这样的一种良好愿景,不仅仅限于教师为此付出,作为担负职业教育的教育者都应如此。因此教师要在正确体现“质”字上下功夫。

5.1 品质

教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者,校企合作平台是进一步培养和锤炼其良好品质的大课堂。教师的品质决定和服务于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反之,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升着参与校企合作教师的基本品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在这平台上发现、发挥、发掘教师的品质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关键点所在。

5.2 素质

校企合作实践载体平台的搭建和运行模式的正常推进,无不需要具备“双师型”专业素质的教师的切入加盟。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做得有声有色。紧密的校企合作可以练就既有高深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热爱职教事业的双师型素质专业教师。这既是目标与方向,也是过程和手段,两者均不可偏废,有了对“质”的深层理解,才能有对提“质”的自觉行动。

5.3 优质

对教师来说,校企合作不仅要求其具备基本的内在品质,而且还要完整地培养“双师型”素质,要向优质看齐、瞄准和奋斗:只满足于一般的教书讲课还不行,还要强化立德树人,担当全面育人的重担;教书育人需要“打铁必须榔头硬”的劲头,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要做到;教育学生要缩短与企业的距离,教师首先要熟悉、了解、关注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用性、应用性和复合型的人才。

6 学生,要感恩“惠”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更多的实惠利益,并且还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广大学生及毕业生的关心,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报答于社会、报答于母校、报答于人民。这样的校企合作才是成功的,因此,要千方百计动员学生自觉参与校企合作具体实践中去,不当消极者、旁观者、评论者,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6.1 优惠

校企合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学生,作为政府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在最大限度上把优惠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规范同类学生平均标准投入、技能素质评价、工作收入福利待遇。学校与企业在共同育人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更多优惠政策,让更多人才更快成长。无论是择校选专业,还是顶岗实训,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着想,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学习实践积极性,让他们更多释放各自不同个性的潜在能量。

6.2 实惠

校企合作的最大收获是让学生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无论是订单培养还是现代学徒制,其根本是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掌握更多的一技之长。使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并能够惠及今后继续深造,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为学生分忧,为家长减愁[6]。

6.3 恩惠

校企合作给学生明确的优惠政策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不是我们的全部目的。要想校企合作的传统和经验继续发扬光大,要使学生懂得感恩。一旦自己成就了事业,创造了新业,更应该回馈和报答培养和教育自己的母校、师长和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联络更多校友及企业同仁分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成果,为转型升级提效贡献应有的力量。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10-11.

[2]喻忠恩.政府应如何主导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4(7):42-45.

[3]杨善江.国际视野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J].教育与职业,2013(14):11-14.

[4]张利庠,杨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56-59.

[5]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17-18.

[6]彭解华,周平,刘一兵.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四元联动机制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2):47-49.

〔责任编辑:胡 菲〕

On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WANG Zhen1,CHU He-huai2
(1.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mploymentWork Department,Suzhou Industrial Vocational College,Suzhou 215104,China;2.Suzhou New Fire Machine Tools Co.,Ltd,Suzhou 215104,China)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operation shoudn't be limited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t should be based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aspects.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six factor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government should be the leader,with the guidance of industries to help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get a win-win,to help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grow together and to help the society develop in a harmonious wa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factors of cooperation

G646

C

1008-8148(2014)04-0013-03

2014-08-02

王 震(1963—),男,江苏苏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校企合作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诸鹤怀(1952—),男,江苏苏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校企合作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