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手机报发展

2014-02-05 03:03韩颖
文教资料 2014年31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内容

韩颖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手机报发展

韩颖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手机报越来越成为人们接受最新资讯的一种方式。从最初纯文本格式的短信样式到如今图文并茂的彩信型、WAP型、掌信型和彩e型等等,手机报的传播形式不断翻新。然而手机报也存在着报道内容分散、缺少独创性和深度解析、广告过多、可信度低等缺陷,这些都无形中阻碍和延缓了手机报的良性发展。只有尝试新闻出版机构和通信运营商等多方合作监管,加强“把关人”制度、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健全采编体系,才能使手机报的发展日趋完善。

信息传播 新兴媒介 手机报 媒介管理

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手机使用无处不在。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人数已超过4亿。无论是商务通信还是娱乐购物,都可以用手机轻松搞定,以手机为载体的无线媒体也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媒介融合使手机媒介衍生出的手机报,作为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结合的产物,不仅丰富了传统新闻报道手段,体现出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而且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为大众提供着更加快捷、便利的信息。

一、手机报的发展溯源

手机报是以手机彩信为载体,向受众输送新闻、资讯的一种新型无纸之报,其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及网络,这些信息经过整合编辑,成为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新闻,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浏览到当天的社会动态。它的实质是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联合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日本是手机媒体起步最早的国家,早期的日本手机报业务依托一种叫做I-Mode的技术推出的无线互联网服务,以其低廉的价格逐渐被手机用户所接受。我国手机报事业起步于2004年7月18号,是北京好易时空公司和《中国妇女报》一起合办的《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之后各个地方又推出了WAP手机上网报、彩信手机报、“声讯版”手机报、具有独立域名的手机报等等。从业余到权威,手机报的地位开始在通讯行业变的举足轻重。目前,手机报已覆盖全国,各大通信运营商竞相与报业集团合作拓展手机报业务,当然竞争日益加剧也为手机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手机报的发展优势

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步推进,通讯工具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愈加先进,网络和手机日渐普及,传统媒体的受众不断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分散,越来越多的报纸也选择做一个拥有多媒体和多传播渠道的全方位的内容服务商,把新闻内容的多媒体开发与商业运营结合起来,手机报以其众多的优势成为手机用户接受最新资讯的一种方式。

首先,手机报的便携化和传播速度快,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快捷生活。只要携带手机并且移动通信网络畅通,你就可以随时打开手机浏览新闻内容和最新资讯。另外,手机报的报道内容篇幅短小,信息精简,往往把最新的内容压缩为短小精悍的标题呈现给大众,暗合了现代人的标题式阅读习惯。手机报传播覆盖范围广,让人们可以随时获得来自全球的最新事件动态,适合受众快速浏览的阅读需求。

其次,手机报形式多样,适合分众化的媒体发展趋势。早期的短信版手机报内容较为单一,缺少图片、动画形式,但适用于内容较少的新闻。彩信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俱全,质量也比较高,用户可以离线观看。WAP版手机报使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访问手机上的WAP地址获得在线服务。掌信型手机报和彩e型手机报都是针对拥有智能手机的商务客户,实现了各种资讯的动态下载和随身浏阅。而且,手机阅读的私密化、个性化,使其具备了个人媒体的特征。手机作为一个私密化的个人通讯工具,它所连接的受众就只是手机的持有者,不会涉及到更多,具有享受传媒分众化的服务的条件,定制只属于自己的手机报也已经成为现实。

再者,手机报及时化、迅速化,互动性强,能够让受众在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的信息。当危机事件发生时,手机报能发挥其“贴身”优势,及时公布最新权威消息,稳定民心。另外,对于重大事件的专题报道也能很好地帮助受众及时把握最新的信息。同时,手机报业务提供了读者互动服务。读者可以发表对本手机报的意见或建议给对方,当然也可以把自己身边的奇闻趣事以手机报的形式发送给对方,实现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有效及时的互动,实现了时时监控事态,双向传播,互动共赢的传播效果。

三、手机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手机报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报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它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是内容分散,且娱乐化现象严重。手机报的内容众多:从国家到地方、从集体到个人以及各种各样的花边新闻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大量内容以追求娱乐为导向,娱乐头条、明星追踪、体育报道、购物、旅游等娱乐化的新闻充斥着人们的视线,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报道。

二是缺少深度,可信度低。由于手机报的内容容量不大,只能用简短的文字准确的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对事件的背景、经过、都不能全面的报道,缺少新闻应有的广度与深度,难以满足受众对新闻深度的需求。为争取发布时效性和取悦读者、吸引读者眼球,有些报道内容措辞不够严谨,甚至前后矛盾,信息来源模糊,缺乏可信度。

三是缺少独创性,而且为了盈利广告颇多。手机报的来源是各大报纸以及网络,没有自己的独家采访,依附性强。新闻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手机报的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虽然能给人们提供一些有效信息,但最终因为泛滥导致人们对其产生了厌恶。

四是媒介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它的声音不如收音机;画面不如电视机;论广度与深度不如报纸;综合性、深入性也不如网络。还有来自受众经济收入和文化修养方面的限制,这些问题无形中阻碍和延缓了手机报的发展速度。

2.制约手机报发展的原因

第一,专业人员的缺乏。许多手机报的出版单位面临极度严重的人才问题。目前我国的新闻传播类的专业教育侧重理论较多,业务方面也以传统的采写评为重,传播技术方面的课程几近空白,而通讯运营公司熟悉新闻传播专业内容的精尖人才就更少了。

第二,接收终端对手机报发展的限制。手机报的发行要求很高,手机终端的限制大致来自两方面:一是手机的性能不能够支持如手机报等多媒体业务;二是手机屏幕的制约难以培育受众新的阅读习惯,流量网速等问题也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

第三,收看成本限制了用户的增长。目前我国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整体不高,手机报的价格较高,一般彩信采取包月订购或按流量计费,其他的延伸服务还需要另收费,这对于大量的低收入者来说是无法承担的。

第四,新闻类手机报内容高度同质化。手机报的内容大多来自传统纸质媒体,只是在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有所精减、加工而已,使得手机报与传统纸质媒体之间呈现出高度的内容同质化现象。

第五,广告信息承载量有限,盈利模式单一。手机报的广告承载量是有限的,如果手机报运营商不能在手机报上构筑适合手机报媒介特性的广告空间,实现手机报新闻内容的二次售卖,就将使手机报缺乏盈利支持的发展动力;而过量的广告又会造成的手机报用户流失,手机报的订阅量减少,同样影响实现手机报运营商的收入增长。

第六,普遍的信任危机。用户订阅手机报会把个人的信息透露给信息平台,因为手机报短信上当受骗和过多的个人信息泄漏造成的隐患不仅危害个人信息安全也使手机报的发遇阻。

四、媒介融合时代手机报的发展策略

1.注重高素质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升传播内容的品质

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信息内容品质是传播的基础,这就要求现代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首先要坚守受众本位的理念,在传播内容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手机报一方面要依托传统报业集团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另一方面要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加强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加工,深耕信息内容,着力打造出思想性强、观点鲜明的权威言论,充分发挥手机报的互动性优势,使信息内容的品质不断提升。而手机报的出版不仅要求其拥有优秀的内容,同时也要很高的技术水准。所以,掌握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也是手机报从业人员应有的技能,只有具备对传统出版流程、数字技术以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从业人员,才能使手机报顺应时代真正成为受众的贴身媒体。

2.借力三网融合,健全多样化的传播模式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或其他信息生产与发布的技术更为多样、复杂,传统媒体很难单凭自己的力量应付新的技术的挑战。因此,整个传媒业的机构需要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进行融合、重组,每一小机构都是作为一个大机构中的一分子,完成自己所擅长的某一个“部件”或某一环节。在手机报的传播过程中,传统报业集团更多地是作为内容的提供者,许多网络专业技术公司则作为内容的包装者、发布者与推广者,移动通讯公司更多在通道与平台上提供便利,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合作传播模式。这样才能实现手机报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满足新型移动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

3.以变应变,用服务开拓市场

手机报必须要重视广告收入。手机报应像其它媒介那样,把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赢利条件,化被动为主动。广告商家通过付费给用户信赖度高的手机报制作商,获取手机报的客户群,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用户也不用支付费用就能浏览新闻和广告内容,数量就会扩大。再者要提供多种增值业务。随着4G技术的不断应用,手机报可以向用户提供很多新的服务。比如可以向用户提供突发新闻事件的及时报道、对某一重大事件提供手机版的跟踪报道;开辟不同主题的探讨区,鼓励手机报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利用更好的图像处理、语音点播、现场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手机报提供电话会议、电子商务链接等多种信息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吸引大量的商务客户。

4.尝试合作型监管,加强“把关人”制度

手机报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在监管方面面临着技术快速发展与立法相对滞后的矛盾。首先,要建立健全手机媒体管理的行政干预体系,建立手机报监管部门,严格手机报的准入制度。政府需要施以足够的压力,积极参与和帮助业界实施自律,检查、监督其自律执行情况和自律标准的合理性;其次,加强手机媒体经营管理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意识。一方面,相关的部门要强化对手机报内容的把关,加强“议程设置”功能同时采取培训等措施,提高编辑的理论业务道德素养,使他们称职地扮演起有社会责任感的把关人角色;另一方面通信行业监管部门更加需要学习与不同部门共同合作,采取合作型监管措施,促使手机报运营商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媒介素养,以确保手机报内容的健康和报业的合理经济收入,最终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新媒体的冲击和数字化浪潮的演变中,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融合了现代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优势,是媒体不断演进革新的表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不断地应对挑战,手机报的发展会日趋完善。相信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手机报的种种业务也将日趋成熟和发展,更多原创的高科技水准的手机报将逐渐摆脱缺陷的束缚,提供给人们更加个性化的适用空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传播方式。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陈轶群.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介在危机传播中的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4]朱德全.手机报,未来不必太悲观[J].青年记者,2012(30):96.

[5]王亚丽.齐鲁晚报手机报经营策略分析[J].青年记者,2011(23):70-71.

[6]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人民日报,2014-04-23(7版).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