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证分析

2014-02-07 05:34王邦田彭伯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珠三角用人单位广东

王邦田,彭伯涛

(南方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广东 广州 510515)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除了要求各地和高校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之外,首次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1]的问题。本文在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满意度结合起来考察,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或假定其处在同一水平上,可以较为全面而又简单地反映出不同地区就业质量的真实状况,这种分析对当下指导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和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二、不同地区实际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

我们近两年调查走访了不同地区86家用人单位及231名已经工作1至3年的毕业生,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满意度,评判比较就业质量。

调查采用问卷方式。用人单位对就职者考察评判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应变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8项指标[2]。统计回收到86家用人单位对3168位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打分,各地区用人单位分指标等级打分频数汇总如下(见表1)。

表1 分地区用人单位等级打分频数统计表

调查毕业生对工作状况的反映,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薪酬福利水平和发展空间等5项指标[2]。统计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其中华北地区16份,华东地区17份,西北地区38份,广东非珠三角地区104份,广东珠三角地区56份,毕业生对工作状况打分秩次统计(见表2)。

表2 毕业生对工作状况满意度评价等级打分秩次统计表

针对各级因素,采用是Zadeh算子模糊算法,等级指标赋值设为P=(95,85,75,65,55)。可得不同地区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得分。对五个地区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两两比较[3],根据的检验水平,各地区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5个地区单项指标评价比较,发现广东珠三角地区的评价都要高于非珠三角地区;华东华北的工作稳定性评价要比西北地区高;西北地区在薪水福利、发展空间与工作条件方面的评价都高于广东非珠三角地区。

五个地区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得分接近,分别为80.40、80.13。在用人单位的评价中,北部地区,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较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得分要高,差异也是显著的。在毕业生的评价中,五个地区没有显著差异,但就业稳定性单项指标比较有差异,广东珠三角地区、华东地区较高,西北地区和广东非珠三角地区较低。

三、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1.择业观念方面。从不同地区毕业生工作状况满意度评价来看,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单项指标比较,除广东珠三角地区毕业生对各指标评分都较高外,华东地区就业稳定性方面评价得分较高,西北地区在薪酬福利、工作条件、发展空间方面评价得分较高。对毕业生访谈调查显示,这与他们所持的择业观有很大关系。大学生长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就业区域取向上已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绝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到华东、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他们对西北部一些地区缺乏了解,没有亲身体验,不愿意选择到西北部地区就业,少数即便为了某种原因选择去了西北部工作,也总想着有朝一日“东南飞”。

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择业观念对提升就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原崛起战略,中西部等地区求贤若渴,当地政府及用人单位提供了各项优惠政策,对促进大学生成才、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在大学生教育实践中,应积极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广泛发布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动态信息,使学生了解国家、省市制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就业政策,并建立一种制度,通过制度激励和导向,推动毕业生转变观念[4],引导毕业生面向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2.能力结构方面。从整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评价来看,得分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应变和心理承受能力、创新精神。对不同地区用人单位评价比较,华东、广东珠三角地区综合评分较低,西北、华北地区较高。以上结果与高校能力培养和不同区域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存在一定关联。首先,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专业水平、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指导中强化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教育。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实际上,用人单位还非常看重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应变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毕业生的整体能力结构还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不高。其次,由于毕业生聚集在华东、广州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用人单位的可选择性机会增大,无形中提高了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标准,从而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能力评价也相对较低。而西北、华北等地区择业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毕业生需求量大,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等方面要求相对较低,评价较高。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教育,重视大学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能力非常重要。为此,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多参加各类社团、班级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整体素质能力。同时,应加强毕业生区域人才需求分析指导,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北、华北等大量需求人才的地区就业,以减轻华东、广东珠三角等地区的毕业生求职压力,降低对毕业生的过高要求,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

3.职业认知方面。从毕业生对工作状况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两个方面评价来看,评分都不高。分析原因,除上述提到的观念、能力方面因素之外,还与一些毕业生在职业认知方面存在缺失有关。大学生就业前很少有明确的科学的职业定位,缺乏对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的了解,致使工作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自身性格特征及兴趣、能力、价值观取向与岗位不匹配。部分毕业生工作后发现不是自己预想的职业,出现就业不稳定。部分毕业生工作中显现出能力不足,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重用。。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O/OL].http://www.moe.edu.cn.2011-11-10.

[2]王邦田.基于集值统计法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31-32.

[3]邹 舒,刘洪伟,曲晓波,等.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88-92.

[4]诸爱士.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报告[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209-209.

猜你喜欢
珠三角用人单位广东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广东舆情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珠三角,2012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