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彩画语言的文化内涵探析

2014-02-10 12:00李培裕
关键词:重彩画颜料矿物

李培裕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郑州450046)

一、中国重彩画的语言特征

中国重彩画是中国绘画的最初的语言形态,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创作阐述与风格变化。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写道:“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彩郁而用之”[1]。“重彩”一词就来源于此。张彦远所记载的颜料通过研磨、熔炼、淘汰分出深浅、轻重;胶用漆姑汁煎炼,都作为重彩,通过郁色后使用。清代张式在其《画谭》中提到“石青、石绿、朱砂、谓之重色”。古人因矿物颜料色彩艳丽且具有覆盖性称之为“重彩”或“重色”。上古时期,中国绘画一直都是以色彩斑斓为主,因此中国古代把绘画称之为“丹青”。文徵明对此也曾云:“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丹青;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2]

对于重彩画材料的发掘和开拓的基点是中华美学,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阐述的中华两大美学范畴“镂金错彩”和“出水芙蓉”。[3]这种通过反复渲染、多重着色或者使用矿物颜料绘制成浓重艳丽视觉效果的绘画作品被称为“重彩画”。重彩画分为传统重彩和现代重彩两种形式,传统重彩运用勾线设色的方法塑造形象;现代重彩将传统的方法与没骨画法、写意以及材料制作等现代绘画语言要素融合起来,强调绘画的本体特征,更具视觉影响力。在现代,中国重彩绘画中传统意义上“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类界限已经不再清晰,内涵和外延更加开阔,并且更加注重绘画作品的立意和主题性,在取材和立意上更自由。现代重彩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减弱传统中线的束缚,以使用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语言形式的重彩画发展日新月异。中国重彩画的材料语言形式有了更为广泛的拓展,重彩画强化了色彩意识,关注了色彩的各种美的潜质,从油画、版画及水彩画等同样重视色彩表现的画种中汲取营养,丰富了重彩画的表现方法。重彩画主要使用矿物颜料表达色彩,矿物颜料主要可分为:天然矿物颜料、人造矿物颜料、合成矿物颜料、金属色等四个大类别。天然矿物颜料是将天然形成的矿石粉碎研磨而成,拥有最纯最美的色相,并能经受岁月的侵蚀。人造矿物颜料是金属酸化物高温溶解而成,这种颜料色相丰富,色彩鲜艳明快。合成矿物颜料是将天然的水晶或方解石磨碎加入耐光性强的染料做成的。合成矿物颜料是水银和硫磺的合成物。中国传统的金属色有金粉、银粉、铜金粉和铝银粉等。金属色彩和矿物颜料搭配,具有高贵而独特的材质美。

矿物颜料的色彩种类丰富,又能研磨出不同的粗细,加入骨胶作为媒介之后,可层层叠染,显现出丰富的色调,是其它绘画材料无法取代的。在传统与现代的重彩画中,常用的着色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平涂、分染、积色、撞色等方法、这些方法产生不同的肌理与色彩效果,也可搭配金属色彩,如描金、洒金、堆金、拨金、雕金、截金等技法,或运用金属箔类的绘画技巧,营造华丽、绚烂的画面。

二、中国重彩画的文化内涵

中国重彩画的独特的绘画语言,形成了将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与绘画材料美感相融合而成的独特绘画种类——重彩画。它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因画家的创作内容不同而有所变化。清初画家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写道:“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4]阐述了色彩与笔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在《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说:“山石的设色以色彩分层、勾皴略加染和排列、交错等方法,充分运用设色技术所产生的色彩效果解决画面上山水自然景色具有层次丰富的“取巧”与“取势”的视觉效果。”[5]当代重彩画以色彩为中心的笔墨语言,是从“色彩”出发,回归了中国色彩绘画的传统观念,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本真的表达语言,它不再以追求真实再现为创作目的。其对色彩抒情化的追求,契合了中国传统的色彩观。“所谓现代重彩画,具体探究起来,一般是在水墨绘制的基础上,施以胡粉,再以其上用泥性、水性颜料或水干颜料铺地色,达到丰富微妙的画面色彩效果。”[6]这就是现代重彩画的表现方式,也是画家表达自我精神世界与品格内涵的绘画语言,蕴涵着中国文化艺术的民族精神和独特气质。

“不论是敦煌壁画还是麦积山壁画等,都是以岩彩作为材料绘制的,站在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的角度上来看待,材料的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是否符合中国画的文化本质和精神内涵才是问题。”[7]当代重彩画以色彩为中心的笔墨语言与当下的文化观念互相融合,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在同一时空共存。重彩画通过现代的观察角度,借鉴西方绘画造型体系,创造自由个性的绘画方式。独特的精神视角与主观虚构的现实生活状态,加强了象征主义的绘画语言,表现了当代的东方文化精神内涵。当代重彩画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本土文化和传统图式在与西方的文化和艺术经验交流中演变而成的。重彩画虽然经历了语言形式的发展,但是它的风格面貌仍然属于中国画的范畴,建立的是一种中国式的微观,追求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承。

重彩画语言形式的转换,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形态的演进。当代工笔重彩绘画有几个特点,首先是重彩画强调了色彩运用,色彩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材料语言丰富、技法灵活多样,不再拘泥于传统程式化的技法,而是更多注重画家自身的精神世界的表达;绘画工具依据画面需要灵活运用,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增强;画面强调创新精神而更加突出个性;重彩画的艺术风格多样;实现了重彩语言的不断提高。当代的重彩画和传统的中国画相比,具有很多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与传统的中国工笔重彩有了形式语言和表现内容上的区别。重彩画既具有中国画平面化、线造型和写意性的主要特点,又强调肌理和造型的对比,突出材质美,从而丰富了创作语言,拓展了创作空间。重彩画家们在现今时代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创造,表达了现代重彩语言所展示的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而具有的独特艺术品味。

三、中国重彩画的语言形式

中国画以体现画者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为绘画的目的,以文化本体为核心。西方绘画是建立在科学的物质本源基础上的,在绘画上力求客观真实地表达。后印象派把东方色彩绘画元素引入西方绘画中,丰富了西方绘画的面貌。中西绘画在现今时代力求找出相互融合的中心内容。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成为中西方交流的材料语言。重彩的绘画形式强调了中国画的视觉因素和情感因素,突出了绘画的本质和特征。使中国画能在多种艺术形式中面对世界,与当代绘画艺术交流,进而能以崭新的艺术形态存在于世界艺术之中,与各民族艺术的交流中凸显而出。古代的重彩画在追求色彩的同时也同样追求文人画的“清、淡、雅”的气质,当代的重彩画以多样化的形式实现了对的古典重彩画的延承和超越。在当今交流日渐频繁的形势下,每位画者都遵循自身的精神追求找到一种表现独特生命精神的绘画语言形式。有的画家着重强调色块的表现力。有的画家致力与工笔画的线条美,在画面中追求色彩的时代感;有的画家则融入了水墨画的技法,使墨、色交融又能体现“线”的写意性;有的画家则使用西方的绘画方法,使用色块、加强笔触凸显画面的时代感。重彩画的这些语言形式超越了古典重彩画的勾线、渲染的局限,使重彩画步入了一个极其丰富的艺术创作空间。丰富的语言材料的运用,使现代重彩画以多元的形式语言创作出至美的画境,为中国绘画和世界的绘画艺术有了相互对话的契合点。

当代中国重彩画在现今的艺术世界中呈现出的文化艺术内涵,是传统重彩画在现代文化和审美形式下发展起来的。现代重彩画追求矿物色彩独特的表现能力;利用现代的多种颜料和不同的材质,结合西方构成与设计方法,以特有的魅力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当代重彩画在材料语言和文化内涵上赋予中国重彩画以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精神,为中国绘画拓展了一片新的风景。当代的画家是中国现代重彩画的生力军,他们以旺盛的创作激情,既承袭了优秀的中国绘画的传统,又将现代重彩画从传统绘画的母体中焕然而出,演进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种类,崛起于中国画坛。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于安澜.画史丛书:第1集,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714.

[3]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王原祁.雨窗漫笔[M]//李来源,林 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5]王伯敏.敦煌壁画山水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6]张小鹭.现代重彩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8.

[7]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56.

猜你喜欢
重彩画颜料矿物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对我国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水墨重彩画小品创作课教案
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艺术大学重彩画教学比较研究
颜料抹在了脸上
颜料打翻了
少儿重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