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绘本指导孩子写作的策略

2014-02-10 00:40李万青
教育观察 2014年8期
关键词:萝丝篱笆墙大熊

李万青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江苏南京,210000)

绘本作文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是需要智慧的。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孩子有准确的了解和定位,包括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只有这样,教学目标定位才会准确,教学策略选择才会精当,教学流程安排才会适切。其次,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转瞬即逝的课程资源。绘本作文的教学是以绘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形式,准确把握住绘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儿童的特点,绘本的特点,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选择出最佳的教学策略。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观察单幅图写画面

与常规的看单幅图写话不同,绘本的每一幅图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鲜明的讲故事能力,这就对儿童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他们会很乐于沉浸其中,细心观察。教师指导时,也就可以从观察的重点、观察的顺序、观察的细节等方面作具体的引导了。这些单幅图可以是封面,可以是环衬,可以是扉页,也可以是正文中的某一页。

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扉页就是一个单幅图。指导孩子写本幅图时,教师可以确定其描写重点是房子,按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介绍。在介绍次要景物时,教师可以提醒孩子注意理解次要景物与主要景物之间的关系。例如草地对房屋的衬托,再如大树会让房子更凉快等。这样写,画面就能形成一个整体了。在欣赏这幅图(如图1)之后,孩子这样写:

图1

萝丝是一只漂亮的老母鸡,它的房子很漂亮!房顶尖尖的,墙壁是由一块块木板拼组成的,下面还有四根又细又长的柱子支撑着。远远看上去,萝丝的家就像一座小小的宝塔。

房子正面墙壁的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门,门上有一个个小洞,方便它透气。打开门就可以看到萝丝的卧室了。只见地板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草。我想,萝丝睡在上面一定又温暖又舒适。

萝丝家的周围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小花,就像是铺上了一块绣花的大地毯。草地上长着一棵非常大的树,它长长的枝叶,已经盖住了萝丝家的房顶。这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萝丝家也是很凉快的。

萝丝家的环境真美啊!

有些绘本,其中的每一幅图都把孩子引向自己的生活,让孩子从中读到自己。所以,单看一幅图,也会激起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积累。

图2

例如《大卫,不可以》(如图2)就是这样的作品。笔者指导的孩子作品如下:

“海盗来啦!”

“大卫,该洗澡啦!”妈妈对汗流浃背的大卫说。

大卫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带上了他的玩具鲨鱼、玩具章鱼、海盗帽、潜水套装……进了浴室,大卫悄悄地戴上海盗帽,穿好潜水套装,并把玩具全扔直了浴缸里。紧接着,他自己也跳了进去。只听见“扑通”一声,浴缸里的水一下子升了起来,全都漫到了卫生间的地上。

大卫把头潜到水里,过了一会儿,又猛地一抬头,再“唰”的一声,把玩具章鱼抓到手里。他嘴里高声喊着:“海盗来啦,海盗来啦!我抓住了章鱼怪物!”接着,大卫又在水里摸啊摸。突然,他往前一扑,一把抓住了玩具鲨鱼。他大喊着:“我又抓住了一只鲨鱼!我是一个了不起的海盗!”

“大卫,你在干什么?不可以……”妈妈尖叫了一声,一把推开了浴室的门。大卫吓得一下把头钻进了水里。

在与孩子们一起写这个绘本故事时,笔者是安排每周写一篇。读到“食物超人”的内容后,我们就开始写了。大卫还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后面的内容要到下一周写的时候才能读到。所以,在每次写完之后,对下一周的写作,孩子们都充满了期待。有了这样的心理期待,他们就不会觉得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了。在浴室里玩水,这恐怕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经历。这幅图就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情景。在写这篇文章时,难点是把大卫的动作、语言写具体。所以,笔者主要是引导儿子想象大卫会在浴缸里怎么玩,把一个孩子自言自语玩耍的样子描绘出来。

此外,还有很多绘本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单幅图的写作指导。例如《大卫惹麻烦》《快睡吧,小田鼠》《小猪变形记》《贝贝熊系列》等。

二、观察多幅图写故事

绘本强调画面的连贯,即画与画之间的衔接、连续。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形象,这种衔接起着推进故事,将读者带入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要不断展开故事,就需要不断地保持和发展形象,注重在图画之间埋下线索。这些都给孩子们写绘本故事,留下了巨大的创作空间。

再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举同一个绘本的目的是想让读者明白,同一个绘本,可以根据其内容的不同、阅读对象的不同,采取多样的写作练习,从而实现一本多教,发挥其多元价值。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作者用了四幅图(如图3、4、5、6)来讲述故事:

图3

图4

图5

图6

笔者指导的孩子是这样写的:

倒霉的狐狸

萝丝还是悠闲地踱着步向前走。不一会儿,它走到了篱笆墙的边上。她看见篱笆墙中间的一块木板掉了,便想起了它住在墙那边的好朋友蜜蜂。于是,它就穿过了篱笆墙,准备去看望看望朋友们。

狐狸紧紧跟在萝丝的后面,看到萝丝出了篱笆墙,赶紧追了上去。它低着头,使劲往洞里一钻,结果头被卡住了。这下它钻也钻不过去,退也退不回来,哭也不能哭,叫也不能叫。眼看着萝丝越走越远,它心里也越来越急。于是,它用前腿踩在木板上,使劲往后一蹬,终于把头给拔了出来。

怎么过去呢?狐狸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跃过篱笆墙的好办法。只见它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往前一冲,纵身一跃,终于跃过了篱笆墙。可没想到的是,篱笆墙的旁边正好停着一辆四轮小车。狐狸“啪”的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四轮小车上面。四轮小车被狐狸一撞,动了起来,“唰”的一声,带着狐狸冲向了萝丝。狐狸心里暗暗高兴,心想:哈哈,还可以坐着小车去追这只大肥鸡,真是太幸运了!

这时候,萝丝已经走到了蜂箱的下面,它一边踱着步,一边和它的朋友们打着招呼!

突然,只听见“嘭”的一声,狐狸坐着车撞倒了蜂箱。蜜蜂们纷纷飞了出来!它们一看,原来是狐狸把房子撞倒了,非常生气,就排着整齐的队伍朝狐狸扑了过去。

狐狸吓得赶紧逃跑!可是,它哪有蜜蜂们飞得快啊,刚跑到山坡上,就被蜇得浑身是血啦。

狐狸一边跑一边想:下次遇到这只鸡,我一定要报仇!

这个场景的故事用了四幅图,内容已经较为丰富了。所以,在写作的时候,笔者主要是提醒孩子注意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写出图画中隐含的内容。例如,狐狸选择跃过篱笆墙,那它为什么不钻过去呢?孩子认为它钻不过去。那它尝试过了吗?会是什么结果呢?这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狐狸如果想从小洞钻过去,它肯定会被卡住。那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这个思维过程会让孩子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对今后写想象类的作文会很有用。因为,从高年级的作文现状来看,同学们写想象类的作文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想象得不具体。

三、阅读绘本,续写故事

有些绘本作家会在作品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悬念。利用这些悬念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绘本原来的内容,续写故事。即让孩子们借鉴绘本原作中的构图、色彩等绘画技巧,以及画面叙述的方法,自己尝试续写绘本。

例如,《疯狂的星期二》讲述的是一群青蛙坐着荷叶飞上天的故事。故事的结尾画面是:“下一个星期二的晚上七点五十八分,墙上映出了一些肥猪的剪影,这回是……猪飞了起来!满天都是欢天喜地的肥猪,咧着嘴,打着旋儿,喜笑颜开。那么下一回呢?下下一回呢……”这里给孩子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自由的创作空间。我们在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也可以人为地制造悬念。例如,读绘本《不要再笑了,裘裘》(如图7、8、9、10、11):妈妈带裘裘到森林里学习装死,突然,森林里传来了一声大熊的吼声。故事到这里,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可以把绘本一合,问孩子们:后面会发生什么呢?让孩子们续写下去。笔者指导的孩子是这样写的: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我们负鼠家族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一项最重要的本领——装死。可是,我是一只特别爱笑的小负鼠。每次学习装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会笑。为了这事,妈妈非常担心。

有一天,妈妈又带我来到森林里,要我练习装死。这次,妈妈装成了一只凶恶的大熊。只见她伸出爪子,眼睛瞪着我,发出凶狠的光,嘴里发出低沉的吼声,向我扑了过来。我觉得妈妈装得真好玩儿,正想笑的这时,突然听到了轰隆轰隆的脚步声,紧接着,我就听到了高吼声——哇!一头真的大熊!妈妈和我都很害怕,就“咚”的一声躺倒在地,一动也不动了。

那沉重的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近,走到了我的身边。大熊先是闻了闻我的后背。我觉得后背痒痒的,真想挠一挠啊!可是,现在是装死,不能动。大熊又闻到了我的脖子里。我感觉一股热气直往我的脖子里钻,我真想把脖子缩起来啊。接着,大熊用爪子戳了戳我的肚子。大熊的爪子比妈妈的大多了,又尖又硬。我感觉非常疼,但还是忍住了叫声。突然,大熊抓着我背上的皮毛,把我拎了起来,还使劲地甩了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了海盗船上一样,头非常晕。但我还是忍住了,既没有动,更没有笑,就像真的死了一样。因为,我可不想成为它的晚餐。

突然,大熊把我扔在了地上,坐在一旁,自言自语地说:“我这么凶,都没有人陪我玩儿,什么事儿也不能让我笑起来。我还以为裘裘能让我笑起来的,可是,它竟然死了!真可惜啊!”说着,它就“哇哇”大哭起来。我心里想:真是一头可怜的大熊,原来它不是来吃我的啊,还是让我帮帮它吧。我“啪”的一声跳了起来,说:“大熊先生,我只是在装死呢。”大熊突然停住了哭声,大笑了起来,说:“哈哈,你上当啦!”说着,它叼起我就跑。

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我心里想:这下我完蛋了!

写自绘本《不要再笑了,裘裘》

这次的故事用了五幅图,而且情节一波三折。先是裘裘再学装死,一副轻松的心态;接着,真的大熊出现,情况危急,我们都为裘裘捏了一把汗;然后,大熊突然哭了起来,让人莫明其妙。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篇文章的作者写的是裘裘受骗了。虽然与绘本原来的故事情节不同,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份期待又期待中,会写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四、改换绘本人称,叙述故事

绘本在讲述故事时,通常是从某个主人公的角度来叙述的。如果换个叙述的角度呢,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都会有很大不同,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就像《三只小猪》的故事是从三只小猪的角度叙述的。而《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又是从狼的角度叙述的。这两个故事就对同一件事儿,进行了截然不同的叙述。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启发我们绘本作文也可以这样写。

例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如图12、13)是从红狐狸的角度叙述故事的:“故事开始,一只红狐狸正在一边修爪子,一边思考着自己的午餐。此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只小肥猪送上门来了。”

图12

图13

笔者在和孩子们读到这个故事的第五幅图后,就提醒他们:如果是从小猪的角度叙述故事,这个故事会是怎样的呢?在改换了人称后,对小猪的内心活动就要作细致描述了。同时,有几个逻辑性的问题也是需要孩子思考的。(如图14、15)例如:小猪既然和小兔子是好朋友,它为什么还会敲错了门呢?孩子们这样写:

图14

图15

有一天,妈妈给小兔子买了一个新玩具。小兔子开心极了,邀请小猪皮皮到他家去玩。

皮皮接到邀请真高兴啊,一路上一边走一边蹦蹦跳跳地哼着歌。在就要走出森林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两条路。兴高采烈的皮皮想都没想,就直接走上了右边那条路。

皮皮走到了一座又高又大的房子前,用手敲了敲门,喊道:“喂,小兔子,你在家吗?”

门“唰”的一声打开了。小猪一看,“啊!”它不禁张大了嘴巴。原来,站在门口的不是小兔子,竟然是一只巨大的红狐狸!

皮皮吓得浑身发抖,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儿好了,腿也发软了,连跑都不会了!它结结巴巴地说:“对……对……对不起,狐……狐狸先生,我敲错门了!”狐狸高兴地说:“没错,没错,来得正巧,我欢迎!”

说着,狐狸一把抓住了皮皮,把它夹在了胳肢窝下面,拖进了屋子里。皮皮又蹬又咬又尖叫,可是,狐狸一点儿也不在乎。

狐狸把皮皮放进了锅里。皮皮感觉锅凉滋滋的,它心里想:这下我完蛋了!

再例如,绘本《狐狸的神仙》是从一个叫李慧的小姑娘的角度叙述故事的:“李慧把自己的跳绳丢在了公园里,等她回去找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跳绳被一群狐狸捡去玩了。一只小狐狸热情地邀请李慧和妹妹一起跳绳。临走的时候,她才知道,这只小狐狸也叫李慧。”这样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神奇故事,对孩子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小狐狸李慧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会兴致勃勃地写下去。

五、模仿绘本,写一写,画一画

儿童性是绘本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凯迪克奖就把是否具有儿童性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提出来:“评审团必须以儿童的理解力为前提考虑该书是否有杰出的表现。”正是具有这样的要求与特质,绘本的语言就特别容易影响孩子,悦读其中,孩子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将绘本中的语言在写作实践中进行迁移。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绘本作文《我爸爸》时,用的就是这一策略:

当孩子们认识了“我”爸爸那么勇敢、幽默、很酷等特点以后。

师:此时此刻,你想不想为你爸爸画一张像,为你爸爸写一句话?

生:自由创作,边写边画。

师:好,现在让我们把同学们请到台前来,看看这些同学画的画,听听这些同学的表达。

生:我爸爸的身体像丝瓜,头像西瓜。

生:我爸爸走路像乌龟一样慢。

生:我爸爸批评我像老虎一样凶。

生: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长颈鹿一样高大。

……

师: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手里都是同学们刚才创作的作品。如果我们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创作的绘本吗?我为你们骄傲,你们也和爸爸一样好伟大!

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孩子们将绘本的内容向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延伸,从绘本起步,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

再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有两段话反复出现,给绘本带来了韵律美:“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反复阅读、品味,并模拟动作,然后引导孩子们在作文实践中进行借鉴、模仿。这本绘本还有一个巧妙的设计,那就是在讲述约瑟与爷爷故事的同时,在图的下方还画出了小老鼠一家的生活。原来,爷爷剪下来的布料都在这儿派上了用场。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孩子们模仿绘本中的语言,也创作童话《小老鼠一家的生活》。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巧妙地借用了绘本中的语言:“老鼠妈妈一手托着蓝布,一手拿着针线,说:‘嗯……这块料子可以做……’她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做成了被罩、床单、窗帘、地毯,房间里真漂亮!”在模仿中,孩子们的语言灵动起来了。此外,还有《假如你给老鼠吃饼干》《快睡吧,小田鼠》等绘本,都是进行仿写的好的素材。

绘本凭借着它绚丽的色彩,可爱的画面,神奇的想象,帮助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文字与图画共同演绎的美丽新世界的大门。在绘本乐园里,孩子们聆听故事,积累语言,快乐习作,他们所播下的创作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1] 徐雯.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2009(31).

[2] 姜艺,郑薏苡.基于图画书特质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猜你喜欢
萝丝篱笆墙大熊
雨中的小草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篱笆墙
养鸡趣事
嘘,有熊出没
篱笆墙
篱笆墙
莉娜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