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画中的戏剧人物形象表现形式

2014-02-11 21:23蒲玉荣
戏剧之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物画国画戏剧

摘 要:中国的戏剧文化与中国国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都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之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在文化精神和艺术创作的观念和审美上都表现出共同的民族性,具有共同的哲学渊源和共同的美学特征,具有同样的美学追求和相似的艺术手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贯通,尤其是戏剧中人物形象的设计、脸谱和化妆更是中国戏曲艺术和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最能够体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国画作品中有很多以戏剧人物形象作为创作题材,以“中国画”来表现“中国戏剧”,二者均为东方写意神韵,这种表现方式更是珠联璧合,使中国戏画更加散发出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

关键词:国画;戏剧;人物画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14-01

中国的戏剧文化与中国国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在文化精神和艺术创作的观念和审美上都表现出共同的民族性,具有共同的哲学渊源和共同的美学特征。戏剧和国画具有同样的美学追求和相似的艺术手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贯通,尤其是戏剧人物形象的设计、脸谱和化妆更是中国戏曲艺术和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最能够体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国画作品中有很多以戏剧人物形象作为创作题材,以“中国画”来表现“中国戏剧”,二者均为东方写意神韵,这种表现方式更是珠联璧合,使中国戏画更加散发出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

一、国画与中国戏剧的文化渊源

中国的戏剧文化与中国国画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姐妹艺术,其产生和发展繁荣都受到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神似、时空超脱具有同样的美学追求和相似的艺术手法。中国戏剧和中国国画同样追求创造意象,追求意境,均能产生独特艺术感染力的境界,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将画家的寄托和感情倾注于画中,使画作形成一种情景交融并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而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是文学、音乐和美术、舞蹈结合的艺术方式,追求的是各方面的综合应用以达到追求意境的目的。两种艺术形式追求的都是“传神”、“写意”而不是“逼真”。

二、国画中戏剧人物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整体勾画

国画技法中借助线条的勾勒能够尽量真实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形象,同时需要遵守戏剧舞台表演的特点,即要对戏剧舞台道具 、服饰、脸谱等忠实重现,完成对戏曲舞台灵魂的实录。同时由于国画和戏剧同样的写意艺术追求,以国画勾勒重现戏剧舞台时也保留了同样的艺术追求。

(二)戏剧人物形象服饰的处理

中国戏剧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多种多样,在以国画重构戏剧人物形象的时候应注意考虑服饰衬托的人物关系,既要求能够展现人物形象,又要求能够体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色彩和服饰以及脸谱图案中都需要做到符合创作主题。在注意戏剧人物服饰衬托美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国画中并不能全面重现戏剧舞台,因此在“写意”的境界上需要对戏剧人物形象的服饰使用抽象或意向的方式达到和谐写意的境界,需要做到能在一幅画中体现戏剧的艺术魅力。

(三)动作的处理

戏剧舞台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本身具有极强的动作性,同时具有一种延伸的趋势即动势。要以中国画表现戏剧演员唱念做打的动作就要抓住其动势,在构图和绘画中注意表现人物的动作趋势和人物内心,使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间延展性。

(四)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

在戏剧的舞台表演中,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手段综合表现人物的内心。而在国画中必须通过静态的内容来表现戏剧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国画中的小写意画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渲染,给人一种画面的动态感以达到表现人物内心的韵律之美。具体来说还可以通过直诉、暗示和比喻的表现形式。

(五)脸谱和意境

在戏剧长期发展中,人民群众和戏剧艺术家们已经对人物脸谱的色彩施以了特殊的褒贬之意,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品行和性格。因此在创作戏剧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注意对色彩的把握,做到不与人物内心和性格相悖。对人物脸谱如果一味照搬则显得呆板僵硬,在表现戏剧人物形象时可以根据创作整体思路通过虚化写意的方式对脸谱重新创作,达到神似而非呆板“逼真”的效果。

作者简介:

蒲玉荣(1977-),男,湖南省怀化市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人物画国画戏剧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国画欣赏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