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陶艺三十年(三)

2014-02-12 02:26于长敏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陶艺家陶艺大师

于长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中国是世界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华陶的文明之初、彩陶的同时代,世界其他地区也有陶的初始印记。尤其是大江、大河流域的两岸。水是生命之源。因为人类、动物繁衍生息,人们做陶、烧陶都离不开水,在自然条件下,适者生存。人类的文明也都是从大江、大河两岸开始的。如: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尼罗河、印度河流域等等。陶艺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院派现代陶艺圈与产区传统陶瓷的划分

中国的现代陶艺圈大部分以大专院校的教师、研究机构的公职人员、部分雕塑家组成。现代陶艺在没有功利思想的状态下,境界是最高的,最容易烧出好的现代陶艺作品。笔者将中国的现代陶艺圈和传统陶瓷艺术圈划分为:

1、以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韩美林、杨永善、陈进海、吕品昌、刘正、白明、左正尧、刘宏伟、何炳钦、吴鸣、张晓莉、远宏、陆斌、陈琦、周武、郑宁、金文伟、姚永康、陈淞贤、许以祺、李正文、尹光中、陆斌、唐英、陈光辉、黄焕义、黄胜、张甘霖等为一个陶艺圈,似乎是正宗的现代陶艺圈(国军),以中国美协会员为主。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在杭州中国美院举办的两年一次的陶艺双年展、各省美协下属陶瓷艺委会举办的现代陶艺展(邀请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参加)等;负责召开全国的陶艺大会、研讨会等。代表学院派现代陶艺群体。以阳春白雪为主;协会的主要学术期刊是韩美林出资、白明主编的《中国陶艺家》。

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主任韩美林先生多次走出国门,去过四十多个国家,跑遍世界五大洲,在中国又常带着他的团队,开着大篷车跑遍中国的旮旮旯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既是画国家、书法家;又是雕塑家和陶艺家;且文笔很好,韩美林著的《闲言碎语》、《韩美林散文》,笔者都认真拜读过两遍。相信搞艺术的看后都会有所启示。在中国当下“官本位”严重,物欲横流、一切都向“钱”看的今天,艺术家不迷失方向的不多,韩美林老师算一个。对民族艺术、对民间美术、对人生、对社会、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对母爱,对老百姓,韩美林先生充满了大爱。汶川大地震,他捐了100多万人民币。还资助过不少乡村小学(如:延安、内蒙、敦煌、云南等偏远的小学)。笔者记得他说过:“我们到底是人民的艺术家?还是人民币艺术家?”发人深醒。

2、以中国轻工联合会(原国家轻工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委会、全国陶瓷行业:傅维杰、秦锡麟、张守智、宁刚、罗小平、王建中、张海文、周国桢、刘远长、洪树德等,包括全国各陶瓷产区的企业、陶瓷集团、研究多所、大师、高工等无数陶瓷一线的职工,还有不少院校的教授、教师、是中国最大的传统陶瓷艺术群体。专业期刊:中国轻工部陶研所《中国陶瓷》(中文核心期刊)李川主编、《中国陶瓷工业》周健儿、吴大选主编、《中国陶艺》张甘霖主编、《陶瓷科学与艺术》邹明林主编,等刊物。

这个庞大的中国传统陶瓷群体圈的陶瓷美术家多以传统陶瓷创作为主,分散在中国各陶瓷产区。陶瓷企业、陶瓷作坊、陶艺工作室;产区的陶瓷艺术家必须靠陶瓷产品销售挣钱生活,养家糊口,他们没有国家编制、没有固定的收入。几十年都在陶瓷一线模、爬、滚、打,经历了国家企业改革、转型的阵痛,经历过下岗、失业的坎坷。那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大师、省大师们才是每年、每月、每日都在做陶瓷艺术作品,做陶瓷工艺品、中国传统陶瓷的传承、继承、发展、振兴还得靠这个陶瓷群体圈。有些学院派现代陶艺家,会对传统陶瓷不屑一顾,认为现代陶艺才是正宗、时尚和主流。有时还自己将自己划线,深怕划入传统陶瓷艺术圈。其实按现代、当代时间的概念,在中国近三十年无论现代陶艺家、学院派陶艺家、还是产区陶瓷艺术家、大师、工匠也罢,这期间创作、烧制的陶瓷艺术品都应该算现时代的、现阶段的陶瓷艺术品。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是交织在一起发展的。中国现代陶艺的根,笔者以为还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中国现代陶艺的创作还是在传统陶瓷的材质、工艺、烧成上完成。

3、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为主的现代陶艺和陶瓷艺术圈:以杨自鹏、赵之硕、付雪飞、吕品昌、范迪安、范伟民、朱乐耕等为主,面向全国,各省的工艺美术团体,开展活动、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只占一部分。这个现代陶艺和陶瓷艺术圈有不少雕塑家参与现代陶艺活动。如:孙家钵、潘绍棠、范迪安、姚永康、许正龙、伍时雄、张燕根等;而且还有许多文艺理论家参与,如:孙振华、皮道坚、范迪安、贾方舟、吕品昌、杭间、殷双喜、李砚祖、方李莉、陆军等;学会的《雕塑》专业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尽管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但《雕塑》的学术性、艺术系、导向性、可读性,一点也不亚于《装饰》和《美术》。在《雕塑》杂志上还能经常看到一些现代陶艺的文章和作品,不少雕塑都是利用陶瓷材质创作的,或与陶瓷相结合的作品。

4、各省划圈的陶瓷艺术群体:

(1)、以秦锡麟、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等为主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圈,是最大的现代陶艺与陶瓷艺术创作群体之一。常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教师、国家、省陶研所、陶瓷企业、个体陶艺作坊、工作室等群体开展的各类国际、国内现代陶艺活动和传统陶瓷艺术活动。秦锡麟先生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发展、对陶院的发展、对提升景德镇的声誉、提升大师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秦锡麟先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走出国门,多次参加国际陶艺学术交流。笔者读大学时,当时秦锡麟老师还在江西省陶研所工作。秦锡麟老师应邀来陶院美术系讲学。当时听他讲了许多国外见闻、国际陶艺资讯等,在那个年代,真收益匪浅。假如有谁写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史,没有写秦锡麟先生,会有遗漏。尽管有人对秦锡麟本人的陶瓷艺术作品有些争议,这是很正常的。

(2)以白明、刘正、陆斌、周武等为主的中国现代陶艺圈,常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每两年举办一次现代陶艺双年展,演绎、诠释、推广现代、当代陶艺的概念,展览的门坎不低,作品的含金量较高;积极宣传、出版现代陶艺理论丛书;开展现代陶艺学术研讨。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白明是最早将国外陶艺资讯在中国推广的传播者之一。他出版的现代陶艺类理论书籍,在国内现代陶艺圈内影响颇大。陆斌的现代陶艺作品获得国内外陶艺界的认可,其创作的现代陶艺作品、现代陶艺DV 都曾在国际陶艺活动中获得大奖。

(3)以李正文、张晓莉、谢跃、邱玲、陈君等湖北美院、武汉高校等陶艺家群体,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活跃在中国陶艺界。《江苏画刊》等杂志曾专题报道。湖北现代陶艺圈,在国内是最早进入现代陶艺实践、探索现代陶艺理论的群体之一,李正文、张晓莉和邱玲的现代陶艺作品,在国内外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4)以左振尧等为主的广东现代陶艺圈,常在广东博物馆、广州美院美术馆、深圳等地举办现代陶艺作品展或现代陶艺邀请展;张温帙、李见深、魏华、杨英才、李劲、曾小桦、潘映雪、黄修林等邀请国外部分陶艺家举行国际现代陶艺邀请展和国际现代陶艺研讨会、陶艺沙龙等活动,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5)以湖南陶艺家协会张尧为主的陶瓷艺术圈,陶瓷艺术圈活动比较频繁,张尧还联系贵州省陶艺协会岳振、云南省陶艺协会王建山、北京的李正安、、福建的洪树德、河北的陈文增、河南的阎夫立、浙江的戴雨享、山东的远宏、江苏的吴鸣、广东的张海文、广西的于长敏等部分陶艺家、高校教师参与陶瓷艺术活动。张尧是个陶瓷艺术社会活动家,可贵之处,是连续十几年,与佳宝等拍卖行联合,主办、参加每年在杭州举办的西博会陶瓷艺术作品展,并参与拍卖,走向市场。在中国圈内是比较活跃的。

(6)以许以琪、陈琦、杨志等为主的国际富平陶艺村、西安美院为主的现代陶艺群体、《新陶网》等,开展各类现代陶艺活动、国际陶艺活动,搭建国际陶艺创作平台,为中国现代陶艺献计出力。

(7)以唐英、周晓冰为主的重庆、四川现代陶艺圈。唐英是笔者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专业基础扎实,颇具才华。唐英主持四川美院陶艺工作室。开展现代陶艺学术活动;周晓冰策展几次中国西部陶艺家作品精粹展等展项,邀请全国各地的陶艺家参与,对促进中国西部的现代陶艺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8)以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徐定昌为主的浙江龙泉青瓷的传统陶瓷艺术创作群体、常邀请陈松贤、张守智等专家指导并参与的陶瓷艺术创作活动、国际陶艺活动,对中国青瓷的繁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传承和发展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骨干作用。

(9)其他各省区的陶艺创作群体还有:以孔相卿、杨志、阎夫立、李建峰等为主的河南钧瓷陶瓷艺术创作群体和洛阳唐三彩陶瓷艺术创作群体。以徐秀棠、谭泉海、周桂珍、吴鸣、葛军等为主的宜兴紫砂传统陶瓷艺术群体和现代陶艺创作群体。以远宏、许雅柯、薛慧智等为主的山东陶艺创作群体。以王纪平为主的山西陶艺创作群体。以刘宏伟、张驷等为主的东北现代陶艺创作圈。以李人帡、罗礼烈、黄亚男等为主的广西钦州坭兴陶创作群体。以岳 振等为主的贵州陶艺创作群体。以王建山等为主的云南陶艺创作群体等等……不一一概述。

审视一下中国陶艺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其实烧制陶艺的人,按人口比例并不多。中国陶瓷艺术界、各自为圈,各玩各的。一盘散沙。学院派现代陶艺家不买传统陶瓷的帐;陶瓷产区的大师们又不做现代陶艺,那养活不了自己。还有一部分陶艺家,包括高校的教师,游离于二者之间,既创作当代陶艺;也做、也画传统陶瓷艺术作品,还走市场,拍卖价不亚于国家级大师。笔者参与过不少国际、国内陶艺活动,发现国外的当代陶艺家大多数都是几十岁的老年人。西方讲的是大艺术,大美术。现代陶艺、当代陶艺是西方现代大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欧美博物馆有不少被收藏的纯艺术、纯手工的观念陶艺作品被展示。最典型的是“小便器陶艺”展示。中国这类东西能进美术馆和博物馆吗?国情不同。为什么国外搞陶艺的多是老年群体?不少还是退休以后才开始玩陶艺,女性陶艺家不少,女性寿命长。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好,养老金高、医疗保险等齐全,衣食无忧。玩陶艺修身养性,做陶烧窑开心!何乐不为?中国的学院派现代陶艺家与他们有相似之处,有公职编制、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衣食无忧。不坐班有时间烧制现代陶艺、参加现代陶艺活动。

在国外美术馆、博物馆里面,其实展示、陈列的都是中国历代传统陶瓷艺术精品,如景德镇的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古彩、龙泉的哥窑、弟窑青瓷……近十多年,国际拍卖行,中国传统的青花陶瓷、青瓷都拍出天价,如作者佚名的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陶瓷罐,2005年在英国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中国国内陶瓷艺术品,拍卖成交几百万人民币的,还是国家级大师和陶院教授们创作、烧制出来的传统陶瓷艺术作品。您能说这不属于现时代、现当代的陶瓷艺术品吗?现代陶艺作品在中国很少被博物馆收藏,卖价也卖不过传统陶瓷艺术作品。买的、收藏的不少是中国的土豪,花点钱(对有钱的土豪来说)买一两件玩玩。其实他们根本不懂现代艺术、不懂现代陶艺。在中国不懂的、没文化的才买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品;因为要附庸风雅;懂的、有文化的不买。在中国辉煌、悠久的陶瓷历史长河中,中国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近30年发展历史,自有后人评说。

四、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艺

传统陶瓷,众所周知。各大陶瓷产区所传承和发展的地方本土陶瓷,基本上属于传统陶瓷。传统美术陶瓷、艺术陶瓷或陶瓷艺术,如瓶瓶罐罐、器皿、襄器、陶瓷文具、挂盘、瓷板画等等;用传统的题材、传统的工艺、传统的装饰技法、传统的烧制方式;传统的陶瓷雕塑、民间陶雕、民间瓷塑等均属于传统的范畴。如景德镇的青花、青花玲珑、青花釉里红、粉彩、古彩、斗彩;醴陵的釉下五彩、石湾的公仔陶塑、山东的釉陶、洛阳的唐三彩、德化的猪油白、宜兴的传统紫沙器……传统具有继承性”。“传统陶艺”是指具有世代相传、一脉相承的历代制陶人积累的陶瓷制作经验、方法、审美观念(包括传统陶瓷艺术的各类风格、传统陶瓷的表现技法、传统陶瓷的生产工艺、传统陶瓷的烧制技术等)。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独门“火”的艺术,正是我国陶瓷得以千年延续的“香火”。是我们宝贵的陶瓷文化遗产。

而现代陶艺(当代陶艺、前卫陶艺或观念陶艺)与上不同,现代陶艺作品脱离了传统的使用功能,但仍然利用传统的材质、传统的工艺、传统的陶瓷媒介、传统和现代的窑炉烧成,其内涵已上升到纯欣赏、纯艺术的审美高度。艺术家在构思、观念、创作手法、形式等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只是同样用传统的陶瓷材质、工艺技法、烧成方式来完成艺术家的创作。基本上是单件的、手工的、基本不可复制的。这类现代陶艺作品,与陶瓷工业设计不同,与大批量工业产品不同,陶瓷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会受到工艺条件的制约。而现代陶艺创作是艺术家个人的事。

五、结 语

现代陶艺家们的作品对中国传统陶瓷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观念上、创作的材质上、陶瓷理论上、表现形式和装饰手法上都对传统陶瓷的创新,产生积极的启示、借鉴和帮助作用。

传统陶瓷是中国现代陶艺的根,传统陶瓷的传统材质、传统技法、烧成工艺是现代陶艺创作不可或缺的路径和过程。中国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是密不可分的交织在近30年的中国陶瓷发展中。

现在中国的伪大师、伪艺术家、伪教授、伪博士不少,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有的以到国外留学为名,在国外打工数年,然后又不知从哪弄个博士文凭,回国就成为“海归(龟)”派,教育部那能都仔细甄别清楚?中国现在的大师泛滥,有国大师、有省大师、有市大师,大师满天飞。哪有那么多的大师?伪大师作品平庸;伪教授论文和作品少的可怜,一旦学科建设需要时,填个申报表寥寥数行,根本起不到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伪博士”,回国后就转行,放弃原来的研究方向,在其他领域充当学术带头人,以“博士”自居;还有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次全国美展都未入选过,凭关系也能加入中国美协,成为“中国美术家”。滥竽充数者有之。因此,评上大师的、评上教授的、有海归博士文凭的、是中国美协会员的,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您有没有水平,别人自然会看您的东西说话。

中国的评审体制,建议应该改一改,例如:北京的作品让上海的评委评审;天津的作品让山东的评委评审;广东的作品让浙江的评委评审……而且是不署名、编号评审,提前几天从各省、市、自治区随机抽取。这样相对会公平、公正,评审前保密,最后公开。也不知道会抽中哪个省市?哪些人会当评委?想走后门,门道都没有。那么,评委们在评审时,手机都不用上交,绝对没有:有关评审的短信、微信和电话骚扰。

已故的吴冠中先生预言:“中国迟早会取消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国外是没有官办、或半官方的艺术团体和协会的,国外艺术学会、协会都是民间组织。不认“公章”,只认个人签名,政府是首脑、总理签名生效,企业是董事长、执行董事签名、收藏是博物馆馆长签名、学术是教授签名。中国的艺术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姿多彩、多种风格、多种表现技法,多种形式、百花齐放。强调艺术个性,这才回归艺术的本质。

艺术家的人格是平等的。人生不论男女、贫富、贵贱、智愚,最后都要走进坟墓。殊途同归。只有死亡才是人人平等的。都是造化作弄人,神马都是浮云。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家、现代陶艺家、传统陶瓷艺术家要有傲骨,不卑不亢。

中国的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只有多元化的发展,多些包容、多些理解,多些交流、多些互相取长补短。中国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才会有春天。才会百花烂漫。续写中国二十一世纪陶瓷历史,还得靠学院派现代陶艺家、陶瓷产区的大师、专家、高工及陶瓷的实践者们。

笔者本文在论述过程中,肯定有遗漏、片面等言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杂志编辑无关),敬请谅解。

猜你喜欢
陶艺家陶艺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疯狂”的陶艺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当代陶艺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陈烈汉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