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泰州市药用植物栽培现状与发展思路

2014-02-12 05:25何响凤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泰州市药用植物栽培

叶 军,何响凤

(泰州市林业局,江苏 泰州225300)

药用植物指植物体的全部或部分,或其分泌物和所含成分,可直接入药或提炼后制成药物的植物[1],我国已报道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占已知中药材总量的80%以上,是中医药事业的主要原料[2-4]。近年来,随着用量的增大和不合理的采挖,药用植物自然资源逐年减少,人工引种栽培已成为资源保护、扩大、再生最有效手段,也是目前生产的主要方法[5,6]。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是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全国医药行业首个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通过其独特的“研学产”发展模式和完善的产业链,正致力于实现“产城一体、千亿产业”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全国领先”的发展目标。为加快药用植物栽培推广,助推泰州医药产业发展、中国医药城建设和农业转型升级。

1 药用植物栽培基本情况

1.1 栽培历史悠久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与“瑰宝”,有着悠久的生产和使用历史。泰州市地处江淮冲积平原下游,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光、热、水、气资源协调配套,土壤、气候条件优越,药用植物的栽培历史悠久,遍布全市的千年银杏和星罗棋布的大小制药企业即是明证。泰州还是道地药材“泰半夏”的原产地和最适宜生长地,仅泰兴县1935年产量就达5吨,1957年达85吨,时占全国的1/5,故名“泰半夏”[7,8]。

1.2 面积品种增加

全市2013年药用植物栽培面积约1万亩。栽培品种有怀牛膝、元胡、杭白菊、丹参、贝母、酸橙、黄精、百合、石斛等二十多个,其中黄蜀葵、金银花、泰半夏等种植面积相对较大;栽培分布市(区)各有侧重,黄蜀葵以兴化市、姜堰区为主,面积5000亩左右,金银花分布在泰兴市、靖江市、姜堰区,面积1000多亩;泰半夏等分布在高港区、泰兴市。此外,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高港区大泗镇建立了占地1200亩的“江苏中药科教产业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1.3 市场需求旺盛

2011年泰州市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目前区内已集聚国内外知名医药研发机构50多家,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近400家[9]。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产业产值达618.24亿元,继续领跑江苏全省,实现利税73.5亿元、利润41.37亿元,其中中成药产销规模占总量的10%以上,“扬子江”、“江山”、“济川”、“苏中”等优秀骨干药企都从事中成药生产。以扬子江药业集团为例,2013年400亿元产值中药贡献率达到六分之一。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接受,药用植物市场需求日趋旺盛。

1.4 效益持续增长

受宏观政策和需求增长、野生资源锐减、整体种植面积萎缩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价格稳步上升,元胡、贝母等许多紧俏药材价格翻番,药用植物栽培效益显著,亩纯收益数千乃至上万元不在少数。2012年高港区示范栽培“泰半夏”512亩,当年亩产干品270公斤,市场价格每公斤95~130元,扣除成本外亩收益万元左右。兴化市、姜堰区等地种植的黄蜀葵,高港区种植的酸橙、黄精等亩收益达同期稻麦种植的2~3倍以上。

2 存在问题

2.1 种质资源稀缺

泰州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水网农区,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干扰对多生物多样性影响强烈,特别是近3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造成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野生生物资源立地破坏、总量锐减。全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仅有150余种,且主要以水生植物香蒲、芡实、泽泻和湿地植物矮慈姑、鳢肠、鱼腥草等为主,陆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当稀缺。

2.2 栽培规模偏小

全市药用植物栽培面积1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22%,与“中国医药城”的氛围和形象不相匹配,与“药都”禹州市2011年药用植物种植面积41.5万亩、一产产值6.6亿元的规模相距甚远[10]。药用植物栽培虽属涉农行业,但长期以来缺乏优惠、补贴政策的扶持、引导[11],种植零散,集约化程度较低,批量供应能力低下,在市场交易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3 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缺乏规划引导以及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支持,药用植物栽培存在盲目引进、跟风种植等现象[12],种植基地布局杂乱分散,现代化、标准化种植和GAP基地始终难以成熟,示范辐射作用不能显现。大部分药用植物种植基地仍然沿用传统生产方法,栽培管理粗放,甚至不规范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致使品质下降,不能满足药企的质量要求。

2.4 科技支撑滞后

药用植物栽培是涉及到中医药学、农学、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复合型技术人才[13]。现有基地普遍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有医药知识又有种植技术的人才奇缺,致使药用植物生物特性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生产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产量与质量相关性等研究均较为薄弱,药用植物栽培的科技贡献率不高。

3 发展思路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中医药产业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药用植物栽培也迎来难得的机遇。泰州市中药发展有着厚实的基础和现代的社会资源优势,建议把药用植物栽培发展摆上推动中国医药城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高度来认识。

3.1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科学布局

在认真开展资源普查,调研适宜品种和市场需求,分析本地区土壤、气候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制定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栽培发展规划。对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栽培区域布局、发展重点、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合理案排,加大药用植物栽培宣传示范,统筹布局一批药企自备和道地、特色药材基地,努力营造“药城”氛围,推动全市药用植物栽培发展。

3.2 加强政策引导,扩大栽培规模

研究出台药用植物栽培基地建设、土地流转、产品加工等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药用植物栽培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开展药用植物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引导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标准化收割加工、贮存,增加通过国家GAP认证基地数量;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药用植物栽培行业,增强发展活力。

3.3 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管理水平

依托“药城”技术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联系协作,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地分区布局与适宜性评价,栽培关键技术、质量标准等相关产学研活动,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完善、健全市、县、乡三级为农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技人员、村级干部、种植户等开展专题讲座、考察观摩、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技术服务,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实现药用植物栽培优质、高产、高效三相宜。

3.4 加强机制创新,增加综合效益

扶持、培育有丰富种植与加工经验的药农大户,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社、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等市场主体,积极推广“药企+合作组织(经纪人)+农户”模式,鼓励药企为农户栽培药用植物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和优良品种,发展委托种植、订单种植,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推动药用植物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实现多方共赢。

[1]于维萍,李守俊.常用中药词语词典[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董静洲,易自力,蒋建雄.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67-69.

[3]高山林.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1,(6):58-62.

[4]李永,陆华圣,段琼辉,等.中药材资源在泰州市生态名城构建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321-322.

[5]淮虎银,赵汝能.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现状[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1,(3):70-71.

[6]李树林,王岳.药用植物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J].中国林副特产,2005,(5):76.

[7]王福泉,钱云,周美文.泰半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2):215,218.

[8]陈暄,杨磊,胡龙娇,等.泰半夏干物质及活性成分积累动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7):893-896.

[9]王庭君.现代化医药新城在崛起[N].泰州日报,2014-07-08(A1).

[10]李涛,吴辉,李晓星.“药都”禹州再续华章[N].农民日报,2011-12-09(1).

[11]王志芬,刘喜民.山东中药材种植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2009,(11):5-6.

[12]张博文,赵宪军,周剑.河北省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技,2009,(11):207-208.

[13]冉懋雄.我国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3):3-6.

猜你喜欢
泰州市药用植物栽培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自然栽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