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及应用

2014-02-12 12:52王雪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言语话语英语教学

王雪玲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思维论要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涵义

奥斯汀(J.L.Austin)是该理论的发起者,他的观点是人们在进行交谈的同时进行着言内、言外、言后三种类型的言语行为。在赛尔所提出的理论中,间接言语行为是经一个言外行为间接地实现另一个言外行为。也就是说,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包含着两个言外行为,一个是通过话语就能够明白人们所要表明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顾名思义”。另外一个是人们不仅能够明白其表面的意思,还可以通过话语理解其中更深的含义,这就是通过间接言语行为所表达出话语的表面与内在双重的意思。恰如赛尔理论中所提到的,言语表达者是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间接实现另一个希望得到帮助的言外行为。除此之外,人们也能够通过一种言外行为同时实现多于两种的言外行为。如:买家甲与卖家乙在超级市场进行一番沟通之后,甲说:It'sa littleexpensive(它有点贵)。该句表面上表达的是卖家的物品有些贵的言外行为,但也间接表达了多种言外行为:(1)甲感觉物品的价格确实有些高,超出了自己所能够接受的价格,希望乙同意降低物品价格;(2)乙坚持物品的原有价格,但甲希望以优惠的价格买下物品,所以故意说物品价格昂贵,间接地期望乙可以有所优惠;(3)甲希望乙能够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达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从而降低物品的价格。该理论除了可以实现由一种行为表达另一种或多种的涵义,还可以表达出与原话完全相反的意思。比如,有些男士在对女士进行评价时会说:“你化妆后确实很美”。男士所表达的其中一层意思就是假如想要奉承女士,那他的本意就是夸奖女士的美貌,另一层意思是假如男士并不为了奉承女士,那他的意思就是女士在没有化妆的情况下是不美丽的。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

首先是主言外行为和次言外行为。赛尔认为,言语表达者在进行间接言语行为的时候,不单单是进行了一个言外行为,还进行了主、次两种言外行为。主言外行为侧重于表达言语表达者真实的意思,次言外行为侧重于实现主言外行为。塞尔所研究的是委婉的表现途径,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礼貌礼仪的约束,我们在希望他人帮助的时候,通常不会用命令的语气命令别人,而是会婉转地请求他人的帮忙。比如:你会做饭吗?(希望对方煮饭)你还用电脑吗?(希望借用对方的电脑)等等,这样的说话方式能够防止在交谈的过程中出现尴尬的状况。

其次是意义的双重性。一个完整的句子具有表面与内涵双重不同的意思,在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中,言语表达者不可以把真实意思直接在话语中表达,需要聆听者分析言语的表面意思揣测深一层的意思。比如:

A:Doyou knowwhat time isit now?

B:Don't you haveawatch?

这个对话的表面意思是:A: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B:你没有表吗?其真正表达的是:A:请问现在几点了。B:你自己看表吧。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赛尔认为,间接言语行为通常被分为常规与非常规两种间接言语行为。常规行为一般是指已经被相沿成习地体现了间接言语行为,是指所说的话的表面意思和言语表达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一样的,该类型语句已经成为被广泛采用的模本,人们不用揣测就可以明白言语表达者想表达的真实意思。疑问句与陈述句都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被用作表达委婉的请求,由于这样的句子属于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句子的言外之意。

非常规间接言语行为相对要更繁杂、深蕴一些,主要原因该类型语句并非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形式传递话意,从而导致话语所表达的表面意思与弦外之音有一定的差距,人们想要明白言外之意也就是间接言语行为,则需要一定的语境。

二、间接言语行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与听说教学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对社交常识有所了解后,接下来就要学会揣测他人话语的弦外之音。比如:

A:Did you tell Mary the secret?

B:She isa talkativegirl.

例子中的A问B告诉玛丽这个秘密了么?B却说玛丽喜欢多嘴多舌,看似答非所问,但B其实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了,玛丽多嘴多舌意思是说她不是一个能够保守秘密的人,其弦外之音就是不能跟她说这个秘密。

(二)与读写教学的关系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话语包括述事和行事两种类型,其中行事话语如Ipromise,Iapologize等,话语和行为是同步发生的,这一特点应该在读写教学中得到关注。例如有这样一篇英语短文,内容是一些游客总是把车停在Mr.Brown家的门口,导致他找不到地方停自己的车。他被迫无奈写了一块写有Noparking的牌子挂在那里,但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他灵机一动在Noparking前加了两个单词:Polite Notice,结果再也没有人在他家门口停车。原因就是Polite Notice和Police Notice相似,人们很容易混淆从而得到警示。聪明的Mr.Brown充分运用了话语的言外之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与翻译教学的关系

在翻译教学中,有许多例子如受人称赞要感谢等,既涉及到外国文化,又体现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这些句子结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一一讲解清楚,以使学生知道英语国家的习惯是用Thank you来回应对方的称赞,而我们则是用谦虚来回应,西方人的打招呼习惯是谈天气或者聊健康,我们的打招呼习惯是“你吃了么?”这样的句子只是客套话,并没有实质的含义。例如“How doyou do?”就是“您好!”的意思,不是真的问“你觉得怎么样?”

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加强理论教学

作为高校的英语教师,在掌握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后,必须把它在教学中积极地使用起来。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与途径把间接言语行为相关的知识渗透到学习中去,使学生们能够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系统的认识和学习,从而使学生们可以间接地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并能揣测他人的弦外之音。与此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间接言语行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学生们也会因此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会出现间接言语行为,但是假如没有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们便无法对该理论树立正确的认识,更不会科学地运用该理论去理解话语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二)加强中外文化差异知识的教学

用汉语的思维去学习英语、理解英语的现象在中国学生之间较为普遍,尤其在进行国际文化沟通时,人们会无法理解这种中国式英语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阻碍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这一现象就不难发现,学生们没有掌握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学生们用英语交流的时候忽略了彼此存在的文化差异,这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各种差异便成了阻碍交流的真正原因。比如:“Ihaveaquestion toask.”是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表达,西方国家的语言中不会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它会使人产生误解,较为婉转的语言应是:“I'd like toask if Icould ask aquestion?”

因此,教师们应该让学生多掌握西方的民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从而使学生们可以说一口地道纯正的英语,这样更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并更容易被异国朋友们所接纳。

(三)指导学生加强实际应用

对学生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锻炼仅局限于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教科书中所涉及到的话题与对话井井有条,层次分明,但却掩盖了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表达。老师们在传授知识时也缺乏灵活性,比如表达礼貌的恳求要使用“Could you…”提出疑问时要使用“Do you…”“Will you…”表达命令、叮嘱时要使用“Please do”。类似的句型被教师定格为固定的使用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时话语力求简明扼要,有时也会词不达意,甚至语无伦次,毫无语法可言,但交谈却能够友好地进行。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们提供语言环境,使学生们不再被固定的读背模式所束缚,并锻炼他们在日常交际中对英语的运用能够得心应手,还可以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灵活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去领会各个场景中话语的弦外之音,提升学生们在各种语言环境中都可以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变体的能力,从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四)提高自身双重文化能力

身为语言的传递者,教师不仅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母语,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国家文化,还要熟知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并可以熟练运用外语。因此,外语老师必须保持自我提升的一种状态,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语言能力。老师们在讲授知识时不仅要为学生们讲解语言的表面字义,还必须要对各种语言的效用做出讲解,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各种语言训练环境,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而灵活地运用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理论。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时,必须要考虑到有些话语中会含有两个或多个的深层意思,引导学生判断与理解语言中的间接含义,从而确保彼此的交流顺畅自然。

[1]王传经.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1993(5).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5:96.

[3]赵流美.间接言语行为和英语教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言语话语英语教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