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情感路径
——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4-02-12 15:19陶波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员理论课教学内容

陶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情感路径
——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为例

陶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运用情感力量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调整教学理念,重视情感功效,营造教学亲和力,构建情感认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路径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传递、加工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感染的过程。”[1]教学过程教员与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否畅通、和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正如意大利教育家阿米契斯[意]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情感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军校学员高尚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主渠道,而且思想政治理论与具体科学知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属于价值判断的评价性知识,本身包含着态度、情感的成分。因此,充分运用情感的力量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路径,对提升该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调整教学理念,重视情感功效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传授的信息有一个符号解读过程,它的效果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二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时的情绪状态,也即受教育者当时是处于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是否有接受信息的兴趣;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亲近、融洽。高校的学员在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情况是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显然,是第二、第三因素出了问题,而第二、第三因素都是人的情感因素。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调整和改变以往“唯认知论”的教学理念,因为它忽视、压抑甚至抹杀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的情感因素,学员学习的愉悦感、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情感功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的敏锐性和情感的素养犹如一种动力,推动学生去思考道德教导和规劝的实质。”[2]

二、培育高尚师德,营造教学亲和力

教学亲和力是指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会让学员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力量,学员对课程的态度和情感往往是由任课教员的亲和力决定的,在教学实践往往会发现:学员因为喜欢任课教员而特别爱学他所教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便是这个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性强、充满抽象原理的课程,要让学员接受并领会,更需要教员的亲和力培养。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高尚师德应表现在:首先,应热爱学员。人的情感是互相的,爱能产生爱,教员要把对学生的爱渗透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尊重、理解、关心学员,与学员平等相处。当学员经过亲身的观察和体验,真切地感受到教员对自己真诚无私的关爱时,自然会对教员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对教员所讲授的内容也自然就容易被接受和认可。第二,要提高专业素养。学员在判断一个教员是否值得尊重、信赖时,教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学员一般不会喜欢知识面狭窄、能力平庸的教员,而尊重、佩服理论水平高、知识渊博的教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员除了要具备系统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外,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美学等等,唯有如此,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需要,才能产生亲和力和吸引力。第三,流淌入心的教学语言。尤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教学内容本身逻辑性、抽象性强,如果语言不生动富有情趣,就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员的教学语言要求精炼、准确并幽默风趣。除此之外,教员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话语系统,善于运用青年人喜欢的话语来阐述和言说理论,这样,就能拉近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学员也就更乐于接受教员传递的理论信息。

三、“软化”教学内容,构建情感认同

“入耳、入脑、入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然而“入耳”是“入脑、入心”的前提,因此,怎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耳”问题是教员应重点考虑的问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入耳”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学员的现实生活,在情感上并不认同与接受,听与不听并无差异。因此,解决“入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读懂”学员,了解学员的所思、所想、所虑、所惑、所需,教学内容必须能紧密结合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能够满足青年学员在学习、交友恋爱、个性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软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3]我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该课程所包括的不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还是道德、法律知识等,都是青年学员在成长过程中所迫切渴求和需要的,只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过多地关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充分提炼最能打动人、最能教育人的情感成份。“情”是上好《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最佳切入点。根据课时,我们在这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以青年学员情感需求为中心设置了若干专题,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让理想照亮现实;活出价值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收获爱情等。这些专题内容是处于青春敏感期青年学员情感上最渴望得到的指导,激发了学员的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增进情感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教人“如何做人”,而人的政治观念、理想信念、爱国情感、思想道德的培养都是以情感体验与认知为基础升华而成的。教员必须利用课堂现有条件与资源创造出多种能让学员产生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法,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首先,创设情境,演绎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情景体验。如在讲授“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时,笔者让学员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了一方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丢失钱包和另一方拾到钱包的情境,再现了丢失者和拾金者的心路历程。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会出现拾到钱物不予归还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丢失者的同情。通过仿真的情境模拟,学员充分感受到各个角色的情感体验,让学员懂得了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第二,以案育情,融情入案。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够提供“具体情境”,即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等等,教员通过生动的语言将真实案例进行情景再现,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在教员阐述、分析和探讨案例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与深化。被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四性”:即时代性、现实性、典型性、真实性用活生生的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事例来阐述和论证教学内容,就会对学员的情感带来直接的冲击,有助于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如在公平正义观念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张先著案”、“孙志刚案”、“药家鑫案”等一系列案例,引导学员理解公平正义观念的内涵,探讨公平正义的社会功能。第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再现体验的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视听并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给学员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和体验。如,针对“军人人生价值评价”的教学内容,笔者通过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革命战争年代军人浴血奋战、“98抗洪”、“汶川抗震救灾”等影像资料,通过视频再现,让学生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战斗生活的场景;体验自然灾害降临时,军人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场面。学生有一种返回到“现场”的体验,在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后,就会理解和认同军人的人生价值所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08.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0.

编辑 朱荣华

G712

A

2095-8528(2014)02-007-02

2014-09-24

陶波(1970-),女,浙江宁波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宪法学、法律教育学。

猜你喜欢
教员理论课教学内容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校长问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