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育应由技能传习向文化传承转变

2014-02-12 15:19董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武术民族技能

董黎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武术教育应由技能传习向文化传承转变

董黎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面对文化的全球化,各行各业都会受到来自国外文化的影响,因而在武术教育方面,我们应当逐渐注重文化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进而转变传统的武术教育模式,使本国的武术文化能源远流长。

武术教育;技能传习;文化传承;转变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其包含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时至今日,许多相关的武术教育机构、培训基地等都比较注重训练学员的武术技能,认为只要动作达标就达到了所谓的教学目标,忽视对学员本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很多学员常被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说明武术的教学存在较严重的教条化、职业化、应试化等现象,只单一传习技能而忽视武术文化的传承,很容易使某些人凭借一技之长而过分自大、误入歧途。因而我们应当意识到武术教育不能偏失,坚持以“教武育人”为指导思想,改变单纯的武术技能传习,加强多元武术文化传承,使武术教育向社会更高的文明层次延伸。

一、武术文化传承的意义

1.中国武术文化的涵义

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融合了伦理、中医、兵法、传统哲学等,并深受中国古代道教、佛教以及儒家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而又有自身独特体系的文化形式。

2.传承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的经济文化等都相互影响,武术当然也受到西方乃至世界各国文化的冲击,如果武术教育还是一味地传习技能忽视文化的传承,很快就会被国外的各种文化侵染、吞噬,到那时武术这个名称也会被泰拳、搏击、拳击等名词所取代。因此,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融合,我们必须转变武术的教育方式,要使技能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不能重此轻彼,也只有坚持“教武育人”的思想,重视武术文化的传承,才能使习武之人不流于虚浮。

3.有助于强化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而作为融合多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则拥有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等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以及个人的成败都离不开自强不息这一精神。而武术教育恰好能很好地培养习武者的自强不息精神,并能内化为其人格,从而使习武者变得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二、武术教育的现状

1.在武术教学中缺少文化内容

很多教育机构在武术教育中都存在轻理论的现象,认为只要技能熟练就完成了教学目标。然而实际上习武学员如果每天都单纯练习各种套路的武术动作,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此时如果能很好利用文化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广泛性等特点进行互补,能很好地促进习武者的劳逸结合,同时也能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另外,在武术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涉及武术养生、武术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只有武术套路,,使习武者只练不学、学而不解,不能很好地理解武术文化,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教条化

在武术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按照书本或者自己的经验来实施灌输式教学,缺少文化课方面的辅助,这样模式化的教学不注重文化的熏陶,学生们只能日复一日被动地模仿,很少互动学习。

3.忽视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

很多学校在武术教学都旨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达标,较多的老师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没有贯彻“教武育人”这一指导思想中技能要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要求。如果这种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模式继续下去,学生们就只会模仿,不会学以致用,如同培养竞技化的运动员一样。

三、转变武术教育方式,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传承

1.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培养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武术是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从深层次上来看,武术又可以被看成是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特别的一种,所以通过武术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扬本民族的精神。应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荣誉感与集体意识,使他们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营养,既传承武术文化,又发扬民族文化。

2.坚持“内外兼修”的教育指导思想

在新时代的引领下,武术教学也要打破常规,不拘于一格。要在武术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摒弃竞技化的教学思想,无论是设立课程目标、内容,还是选用教学方法等都应当加入文化传承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内外兼修”,既掌握了武术技能,又提升了文化素养。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武术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们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评价,教师从一个指挥者变成学生的合作者,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展开更广泛更能让学生接受的文化教育。

4.加强教师的文化素养,改善课堂氛围

很多武术老师都是由旧的武术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都习惯于训练,忽视文化培养,并且带着很深的思维定势,因此加强教师的文化修养也非常必要。教师只要结合相关的、有趣味性的知识,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探究武术文化,把武术技能的学习引导到文化的传承上来。

5.举办武术文化交流活动

武术文化传承需要沟通、交流,因此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有关武术的演讲比赛、知识竞答赛、武术比赛等,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感受活动过程中所带来的体验。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校开办讲座,进而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深远历史。其次学生们还可以自己组织播放一些经典的视频,了解更多的武术文化。

四、结语

(1)武术教育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武术文化教育对于武术发展有更深远的意义。通过文化的传承,不仅能够建构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可以培养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2)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民族精神,在发展和发扬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3)在文化竞争力如此强的时代,我们必须创新武术教育模式,只有创新才能不被取代,武术文化在经过继承、发展、创新之后,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吞噬,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周伟良.行健放歌:传统武术训练的文化诠释[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24-40.

[2]储朝晖.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反思[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6-7.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92-295.

[4]姚国华.文化立国[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80.

编辑 朱荣华

职教名言

现代工业因为各种科学发明而日趋复杂,渴望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须要有一种普通教育的良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的专门技能。

——杜威

G712

A

2095-8528(2014)02-011-02

2014-09-22

董黎(1978-),女,山东鄄城人,硕士学历,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与管理。

猜你喜欢
武术民族技能
我们的民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劳动技能up up!
多元民族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