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应用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014-02-12 14:0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大学

张 丽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精神也成了近几年学人的热门研究范畴。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可以说,与时俱进地研究大学精神的概念,明确大学精神的内涵,厘清培育大学精神的方法,以及探索实践大学精神的途径,对建设新时期的大学人文内涵是有积极意义的。

大学精神当然并非现在才有,早在北洋政府时期,新式学堂的办学理念就已成型,人们已经开始探索作为教学实体的学堂应该具有什么精神。如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了“兼容并包,网罗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对大学精神的探讨更加完备。从广义层上理解,大学精神就是指大学师生在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过程中所内化的大学价值取向,是经过长时期历史沉淀而形成的这一大学群体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从狭义层上理解,大学精神是指某一所特指的具体的大学在自身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或者该大学师生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

大学精神的确立,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用大学精神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那么,大学精神的实践也找到了发挥的空间。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工作和生活的总括,它的内涵包括老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大学硬件设施、环境设置、文化娱乐生活、社团活动、校园氛围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精神的校园文化生活是一盘散沙,是缺少核心价值观念的随意行为。而明确了大学精神,并能用来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大学精神的应用,下面笔者就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多角度地谈一谈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改善的方向。

一、大学精神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上

宽泛来讲,校园文化包罗万象。但总体来看,可分为硬件设施和文化生活软实力两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

从近几年来看,各个大学在硬件设施方面投资巨大,建设突飞猛进,校园的建筑、广场、绿化和文体设施基本齐备,民办高校也不例外。这其中能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就有楼宇建筑和校道的命名、文体设备的使用、绿化环境的布置、社团活动的场所等。这些硬件设施是师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他们在师生们的工作学习中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而民办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更要突出的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那么校园的硬件设施要突出这种精神品质。实训楼、校办工厂、学生作品展览、技能大赛等等,都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校园环境的设置,比如绿化、广场布局、名人塑像等等,这些都是师生们生活的场所,能够做到以大学精神来命名和布置,那么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中山大学的近代十八先贤铜像广场就做得很好,这里是师生每天路过的地方,也是供人们瞻仰怀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再比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开放时灿若云霞,学生置身其中,自然会受到美的熏陶。

(二)校训、校徽、校歌和校旗等的制定,也会对学生产生意识上的认同感,对自己就读的大学有归属感。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体现了清华人的进取精神,也展现了清华人的胸怀与风骨。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徽,中间的核心部分是一把火炬,象征南方科技大学的使命: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当学生看到这个校徽时,责任感和激情会油然而生。再如复旦大学的校歌歌词“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我们共同拥有新的理想,民族的崛起,人民的富强,未来的历史重任在我们肩上”,当这样的旋律响起,一所大学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阐释。

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那么通过校训校徽等的价值观引导,会对学生产生心理作用上的积极暗示,这种暗示对学生精神面貌的塑造,以及对学生信心的树立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校训、校徽、校歌和校旗等要在校园内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使之成为大学精神的符号。

二、大学精神体现在校园文化的软实力上

校园文化建设还离不开师生们的文化生活建设,这是一所大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正是一些充满朝气的文化活动,展现了大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传递着蓬勃的气息。

(一)重视社团建设,搭建挥洒学生风采的舞台

社团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是学生挥洒热情的空间。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开展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展示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如著名的大学生登山社团——北大山鹰社,不断挑战自我向新的高峰发起冲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山鹰社展示了北大这所优秀高校的学生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二)各类讲座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大学里经常性的讲座也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名家讲座,就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前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讲:“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名家讲座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常请名家“大师”来开讲座,无疑对塑造和发扬大学精神有良好的作用。另外,还有校友讲座。拿民办院校来讲,有的毕业生成了出色的技术人员、工程师或会计师之类的中坚人才,那么请他们回校讲述成才之路,无疑对学生们信心和理想的树立能起到示范作用。

另外,像校史荣誉室的建设,也应受到重视。学校的办学历史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学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开学初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抓住这个机会展示办学以来的历史荣誉,能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并有益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学制度

大学精神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培训讲解的形式给高校教师阐释本校的大学精神,然后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传递大学精神。比如,北大的“兼容并包”精神在很多教师学生那里就能找到很好的传承和实践,这份精神就是北大学生特有的气质,特别的那份精气神。高校教师的授课过程,是凝练大学精神的主要途径。教师们秉承求真的为学态度,崇尚自由的学术思想、严谨细致的思考钻研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治学精神。甚至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好比一盏明灯,能照亮学生迷茫的路,指引他大步前行,乃至影响他终身。

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骨干教师比例偏少,那么教风的贯彻更要靠制度来保障。难以想象一盘散沙的教学格局、各自为政的教学风格怎么能培育出来大学精神?那样只会培育出来一所没有任何个性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得好,大学精神的确立才有根基。

(二)用制度保障人文选修课的开设

人文选修课的设置能起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说,人文选修课是培养和凝练大学精神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大学精神的沃土和花园。民办院校尤其是高职类院校普遍偏重实用性较强的专业,那么人文类课程就需要用选修课的形式来补充。特别是民办高校在不能全面开展通识课的情况下,要力争开设人文类选修课来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素质,陶冶其情操,纯粹其精神。人文选修课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接受熏陶内化为其气质、修为,通过大学生的实践,成为其内在素质。

四、校园文化应涵盖地域文化和职业精神建设

(一)大学精神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民办高校都是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开办的,培养的学生以后也主要是为了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有的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某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就是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来建立的。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凝练大学精神的重要一环。比如,广东的岭南文化就崇尚务实,崇尚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都是无形的资产,是大学精神的有益补充。高职院校是地方文化传统与当代文明碰撞、继承和发展的载体,我们应当凝练出可以归属于地方高校的精神,使它变为我们大学精神的组成部分。所以,高职院校所在地域的区域文化精神凝练成的大学精神,也是构成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职业精神离不开大学精神的滋润

高职人才的培养定位层次上的大学精神,主要体现为一种职业精神,其内涵又包括经世致用精神、创业精神、技术精神等,具体到不同的高职院校,其职业精神的侧重点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高职院校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功能定位、科学研究方向、技术文化体系类型和社会服务理念的要求,高职院校在长期实践积淀的基础上,基于高职文化而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高职精神,这种高职精神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即以“职业情操、服务为本、经世致用、重技崇学、能力本位、创新创业”等为核心价值的高职精神文化;以“刚性标准、弹性要求、外圆内方、柔性管理”等为基本架构的高职制度文化;以“技高为师、德高为范、知行合一、分工合作、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等为重要特征的高职行为文化;以互补型“双师”教学团队、和谐型校园基础环境、共建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公共型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共享型一体多元教学资源等为主要载体的高职物质文化等。

多数民办高校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技术人才、应用人才。他们在一线生产车间或设计室内直接展示的就是其自身形象、动手实操能力、职业素养等精神层面,他们的职业精神的高低直接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高低。良好的职业精神风貌是我国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新时代产业工人、高等技术人才的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灵魂所在。

综上所述,大学精神的应用涵盖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应该从理论高度,从行政领导工作的角度来统筹部署。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工作心态、心理氛围、气质培养等方面,用大学精神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工作方向、细化工作内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李传刚.大学精神的理论浅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1(2):43.

[2]包志国,黄文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重塑大学精神[J].黑河学刊,2013(7):153.

[3]于春江.试论我国高职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5):3.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