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角下高级日语多模态教学研究

2014-02-12 22:45李晓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模态教师教学

李晓霞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 364012)

1 引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美国教育多样化和高质量研究中心于1998年发表报告,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五大原则[1],这些原则着眼于教学过程的质量特征即生成性,教学的交流互动,教学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等.这就为我们进行课堂的观察提供了关键的视角,即透视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成,审视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人际互动和联系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世界,审视教学的结果目标有没有达成[2].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如:崔允郭[3],高慎英[4]3,刘立明[5],龙宝新[6]等从各个方面探讨了有效教学的概念.从中可以看出,关于有效教学的含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看重教师教的行为,更看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而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是由New London Group[7]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主张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以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由于多模态教学中模态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很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对多模态教学进行研究,但与有效教学相结合,并应用于日语的教学改革中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对学生多元能力识读的培养还任重而道远.把有效教学的观点引入多模态教学中,就是要让多模态的使用更具科学性和目的性.

2 有效教学视角下多模态的协同构建

2.1 以有效教学为前提,明确学生与教师的地位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及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针对每课的主题,教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然后通过PPT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课件中合理编排各种符号模态,充分考虑影像、图像、声音、文字等多模态的作用,使课件能够围绕所要讲解的内容发生作用,充分体现PPT中多模态话语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和构图意义,发挥榜样效应,为学生制作出高质量的PPT提供借鉴.当学生具有了对各种模态的认识时,教师便可进一步讲解各种符号在语篇中所建构的意义,引导他们深入解读各个模态之间的联系.而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自身专业发展,通过自学、进修和同行交流等形式,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形成“师生共进”的一种关系.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及自主学习的培养.教师在运用多模态来教学生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模态来自主地开展学习,指导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把平时课堂发表的次数及发表内容的好坏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如在讲《综合日语第三册》[8]183-210第七课——异文化交流时,首先对于异文化交流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等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课堂上发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把握实践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身的潜力最大化.而且只要课上有发表,期末就有加分,这也是为了激励学生突破自己的一种措施.在学生发表研究报告时,全班围绕该学生的发表内容进行讨论,总结经验与不足,并促成学生进一步学习,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2 确定与教学质量关联度高的整合点

(1)发挥多模态教学优势,营造真实文化语境.有效教学的五大原则中强调教学要使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而在语言教学中,因缺乏真实的语境,学生所学的语言很少能在生活中用上.而多模态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有机结合创造了立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弥补了这一缺憾.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原汁原味的音像及文本资料,营造出一种相对真实的语言氛围,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口语交流.如《综合日语第三册》中,有原配的MP3,而且其文章会话部分以文字形式给出相应的语境提醒,还有相应的图片,所以从整体来看,该教材也是多模态的.从第七课的图片可以看出,该图片的再现意义是叙事的,图片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人端着盛有三个苹果的盘子,一只手插腰,脸上呈现出很激动的样子.而文字对其情境的描写是“在谈话室,刘有些激动地端着一盘苹果进来了”.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图像进行提问,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如为什么她会是这样一种表情?跟三个苹果之间有什么关联?然后让学生听MP3,在听的同时注意录音中每个人说话语气的不同,再结合图片意义及文字信息,要求学生用日语回答刚提出的问题,从中可以发现中日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最后再提示学生除了教材所举的这个例子外,在其他方面是否还有因类似的中日文化差异导致文化摩擦之类的现象?这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查找,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影像、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模态进行结合,创建真实的语境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化内涵.

(2)多模态与单一模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境的需要,选择与呈现内容相适配的模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来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正如张德禄[9]所说的那样,一堂课不是对某种教学方法的选择,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选择.多模态学习就像一把双刃剑,并不是越多越好,能用单模态解决的就不要用多模态解决,因此,将高级的多模态资源运用到级别低的教学活动中去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10].如在单词讲解方面,对于中日同形同义词的讲解只需文字说明一种模态就可以一步到位地解决问题,而对于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较难理解的词汇才需采用图片、文字等相结合的多通道方式讲解.在讲解第七课中的“あっ、驚いた”与“ちょっと、驚きだな”的区别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眼神、表情、手势、动作姿势等其他模态,对语言进行补充和协调,增强语言教学的魅力和感染性,达到多个模态的相互协同.“あっ、驚いた”设置的场景是突然看到一条蛇时发出的感叹,强调突然发现某物时当前的一种感受,老师可以用一种夸张的表情来体现其吃惊的程度,而在讲“ちょっと、驚きだな”时,就可联系课本上的情境,在查理发现了中国人的理解居然和日本人的理解不一样时所发出的感叹,但这种感叹是比较舒缓的,有点自言自语式的,所以教师可以用比较平淡的口吻来说.这样,学生通过老师的非语言表现方式,就能够很清楚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

2.3 预设与生成的平衡与统一

预设指的是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生成指的是教学是动态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来限制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11]如第七课的重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教师就应将中日文化差异与教学相融合,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对于课文中中国人送给日本人自己手工做出来的饺子,而日本人在收到这一礼物时就马上送对方3个从朋友那儿收到的苹果当作还礼.这一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还礼的时间、还礼的物件、还礼的数量等等方面展开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判性解读.在讨论完这些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中日是否还有许多其它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图片、与之相关的影片片段等符号形式来展示中日文化差异,由学生与教师一起来完成课堂教学.再比如在课文中出现“信じらんない”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因学生接触得少,而且在口语中经常会发生音变,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把预设好的答案直接通过PPT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而应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己来解决这一问题.从学生最后的学习报告来看,他们不仅详尽地列出了各个口语中的拨音变,而且还归纳出了其中的规则,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进行梳理,这本身是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日语口头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了整合知识,归纳综述,逻辑思维及日语表达能力.学生在口头回答同学或老师提问时,培养了学习应变能力和活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全面提高的目的.通过将教师的外在性预设及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成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

2.4 评价体系多元化

有效教学强调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而多模态教学模式必然要求多模态的评价策略,不仅要对学生的“学”的效果进行多模态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评价.高校教务部门除了对教学态度、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等进行传统评价外,还应考察教师对于多模态话语符号的使用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以纵向比较为主轴,着眼于学生的进步状况.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的历程,看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态度是否有变化.内容包括课堂行为表现、提交的学习报告中所体现的对知识的独特理解,以及在理解过程中所彰显的创新性等,采用对学生的课堂报告、表演、演讲等多元化的形式对学生多模态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并把网络平台应用于课前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的监控中,从而评价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每次发表的内容及次数都要进行统计,学生发表完后,必须把发表的内容发到教师的邮箱,教师对其多模态话语使用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内容的新意及是否完全解决了该课题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成绩直接体现在期末的总评成绩中.在进行反馈时,多采用描述性反馈,尽可能使用提供线索、提示等辅助性反馈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减少以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方式的手段.

3 结语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有效教学视角下,多模态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真实语境相结合,进行多种文化交流,以“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为指导,把多模态的多通道与单一模态的一步到位相结合,实现最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和评价采用多元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庆芳.美国有效教学原则及能力要求的教学论意义探寻[J].上海教育科研,2006(5):28.

[2]王彦明.“有效教学”的社会学追问[J].教育科学,2011(4):16-21.

[3]崔允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40.

[6]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9-43.

[7]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1):60-90.

[8]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48-53.

[10]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11]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12-17.

猜你喜欢
模态教师教学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最美教师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