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会知识观照下的运动技能获得

2014-02-12 20:36董程程郭远兵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体育

董程程,郭远兵

以认知为单元来解释运动技能获得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主流研究局限于明言知识,即以文字、图表和公式表征的知识,与明言知识相对应的默会知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默会知识是一个哲学概念,由波兰尼在1958年提出,是一种不能以文本表达的知识[1]。很明显,运动技能获得可以被言说,却又意犹未尽,未尽部分可能与默会知识显著地相关联。

默会知识是对传统认知论的挑战与批判,是认知论内部的转向。这一转向引起了包括体育学在内的很多学科领域的变革,它们都依此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科结构和建设。运动技能的获得作为动作行为这一伞式术语下的一个分支领域[2],同样会受到这一转向的影响。长久以来,在以明言知识为主导的传统知识观的作用下,体育运动一直不被当做一种知识的获得方式[3]。这就使得人们在分析运动技能获得的机制上凸显出解释力不高的问题。

因此,要充分理解运动技能获得中的知识单元,必须给予默会知识应有的关注与研究。鉴于此,笔者从学理上,分析默会知识在运动技能获得中的理论价值;从方法论上,探讨默会知识的研究范式对运动技能获得研究的启发意义;从体育教学上,解析默会知识的实践应用;最后,对两个领域的结合做出一些展望。

1 学理上的启动

在明言知识的背景下,运动技能的获得具有逻辑性、公共性和层次性,因此,可以予以标准化研究,是一个严格理性化过程。而波兰尼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4]。因此,运动技能获得的情境性、文化性和非层次性被忽略。运动技能获得的“情境性”是指技能的获得总与特定情境相联系,是对某种情境任务的直觉把握;运动技能获得的“文化性”是指技能获得者分享了一套缄默的概念、符号和知识体系;运动技能获得的“非层次性”是指获得的技能并非只呈现一种形态。这三个特征不可能在明言知识框架下进行研究,说明默会知识是一种个性化的和实践化的知识体系。

此外,默会知识并非是对知识体系的简单补充。与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明言知识相比,默会知识是更加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它支配着人认识活动的整个过程,体现出强大的优势效应。具体而言,在运动技能的获得中,默会知识的情境性、文化性和非层次性揭示了动作的学习和获得较少受到意志的控制,较少受到时间的影响,并时常能表现出创新性和顿悟性[5,6]。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明言知识在运动技能获得中的重要性,而只能说,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默会知识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默会知识和明言知识存在着一种连续性和谱系现象[7],两者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极。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过渡和转化。对此,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了SECI模型,并且详细论述了默会知识与明言知识的转化机制[8]。可见,默会知识这一个性化和实践化的知识体系,在运动技能获得当中既可以发挥独立作用,也可以起到辅助和向导作用,还可能干扰到明言知识控制下的运动技能获得。因此,在对运动技能进行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学分析的明言知识之外,默会认知成为分析或促进运动技能获得的一个新的研究维度。

2 方法上的撬动

明言知识是一种“客观知识”,因此,运动技能的获得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存在一般性的规律,需要通过实证性研究来揭示这些规律。于是,运动学、力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学科在研究运动技能的获得中大行其道。而默会知识却对这套方法论不以为然,认为动作技能的获得与身体的直觉、顿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密切相关。正如波兰尼所说,“行家绝技只能通过示范而不能通过技术规则来交流[9]。”

除却一般方法论的差别,默会知识在研究运动技能获得时非常强调辅助细节和集中目标之间的关系,主张将自我融入工具去认识目标,认识者和辅助细节融为一体,即通过融入其中来认识。并且,默会知识非常重视类似于直觉、顿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参与运动技能的获得,强调研究者的个体经验“内居”于所把握的运动技能之中,将“主客二分”之下的分析变为“主客合一”的体验。

另外,默会知识主张通过理解力来领会、把握和重组运动技能,从而实现运动技能的控制。理解力即为个体的默会能力。波兰尼认为,“纯粹的思想默会过程是理解的过程;而习得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是肌肉上的或是求知上的,也是获得了一种理解。默会认识的结构最清楚地展现在理解的行动中。它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把分离的各部分把握为一个综合的整体[10,11]。”很明显,这与格式塔心理学所主张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综上所述,关于对研究运动技能获得的成果进行评价时,默会知识的方法论标准不再是客观的、单一的和标准的,而是主观的、多元的和理解的。

3 实践上的应用

一般而言,运动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是体育教学。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人们大多关注的是运动技能规则即明言知识的传递和吸收,教学形式往往是通俗的讲解和直观的示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们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使运动技能的学习变为一个机械和单调的动作接收过程。而默会知识观照下的体育教学则重视学习者对运动技能的认知水平,认为对动作的认知不仅先于动作的操作而形成,而且对动作的操作具有定向与调控作用[12]。可见,对运动技能的认知这种隐藏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模式,虽然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与明言知识主导下的体育教学形式相比,默会知识理论更加重视学徒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多与体育教师或高水平运动员交流是获取默会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将以往“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变为“启发式”的创造教学[13],使体育教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自由交流的过程。当然,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要努力发掘自己对运动技能规则的理解,而不是固守着书本上的知识。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外显学习。这种偏重于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对直觉、灵感和顿悟等高级创造性心理现象的认识,又妨碍了对人的学习潜能的综合开发[14]。然而,我们知道,默会知识的存在主要是内隐学习的存在,内隐学习具有外显学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5,16]。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提供内隐学习的条件,使学生尽量使用内隐学习的方式获得运动技能。可见,默会知识视域下的体育教学使人们在思想认识、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上有了新的改观,在运动技能获得中的知识单元也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4 小结与展望

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默会知识这一昔日“被遗忘的角落”开始倍受青睐,人们也开始重新认识掌握知识的真正含义。通过从学理、研究方法和体育教学方面对默会知识的研究发现,默会知识真实地存在于运动技能的获得中,并且对运动技能的获得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默会知识理论的研究,不仅弥补了以往有关运动技能获得研究中的部分不足,更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体系。然而,在运动技能的获得中,我们不能忽视理性的明言知识的积极作用。体育教学实践作为一个知识多元化吸收的过程,需要明言知识的共同参与来促进运动技能的获得。因此,未来有关对默会知识与运动技能获得的研究,迫切需要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范式的结合,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审视,从而为更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Polanyi M.Tacit Knowing:Its Bearing on Some Problems of Philosophy[J].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1962,34(4):601 ~616.

[2]郭远兵.动作、感知觉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高强.从“技能”到“技艺”:默会认识论视域下的体育运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7):5 ~10.

[4]Polanyi M.The Tacit Dimension[M].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1966.

[5]郭秀艳.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J].教育研究,2003,25(12):31~36.

[6]刘仲林.波兰尼“意会知识”结构及其心理学基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67 ~71.

[7]Tirosh D.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an Educational approach[M].Norwood and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4:227 ~242.

[8]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5(1):14 ~37.

[9]Polanyi M.Personal Knowledge:Toward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M].London and Henley:Routledge& Kegan Paul,1958:53.

[10]李白鹤.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探析[J].江汉论坛,2006,49(9):62~65.

[11]Polanyi M.The Study of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26 ~28.

[12]许崇高,王文斌,徐政.关于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认知水平的“白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3,10(1):47 ~53.

[13]曹连众.知识管理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23(15):58 ~59.

[14]丁俊武,周志俊,任杰.内隐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16~820.

[15]王晓玲,范文杰,戴雪梅.内隐学习视角下运动员隐性知识的特征及表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78~80.

[16]郭秀艳.内隐学习对技能类教学的启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1):87 ~91.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