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2014-02-13 10:44许秀梅高洁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4期

许秀梅+高洁

内容摘要:本文应用结构方程,以沪深上市公司为例,通过构建新兴资本与产出绩效之间的整体模型与个别模型,对比分析了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路径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新兴资本投入对产出绩效的整体影响路径比较显著,但各具体新兴资本的影响不显著且差别较大,其中技术资本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知识资本与信息资本,人力资本最低。最后,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兴资本 产出绩效 整体模型 个别模型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E·波特教授曾提出,资本的选择正在改变美国的产业投资方式,投资成为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的“投资”指的是人们对先进的新生产要素的投资。罗福凯指出,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生产要素在市场经过交易过程,也可转化为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等新要素资本。生产要素只有转化为资本,才能创造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信息与知识必将成为新经济时代非常重要的资本来源。企业要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资本转型,加大对新兴资本的开发力度。秦善勇等人(2011)从实证研究角度探讨了技术资本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张炳发、万威武(2006)在研究企业知识资本投资与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时,将信息技术投资、研发投资、员工培训与开发投资等都算作企业知识资本投资;信息资本以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涉及信息化、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结构等,研究了信息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目前对新兴资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信息、知识资本的财务问题上,研究方法以理论为主,对于企业整体以及各项具体新兴资本的投入的效率、绩效很少涉及,而这些信息却是企业非常关注的。本文从结构方程的实证研究视角,对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进行了专门研究。

理论论证与研究假设

(一)新兴资本投入

新兴资本投入包括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其中,技术资本含专利、专有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等,它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战略核心资本。能够反映技术资本投入情况有资产负债表中技术资产、开发支出与总资产的相对比重,研究开发费/管理费用等,比值越高,企业对技术投入越大;知识资本包括从市场上获取的科学文化知识,如购买生产许可证、版权和特许经销商权利等知识产权、引进管理经验和购买壳资源、聘请经济咨询、委托价值评估和购买经济决策等,这些费用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知识水平而发生的,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购买的各种知识产权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本文称为知识资产,各种管理咨询决策支出直接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因此知识资本的投入情况可以用知识资产/总资产以及咨询服务费/管理费用来衡量;信息资本投入主要是各种信息软件的购买开发以及网络建设与维护支出,生产信息的会计机构各项支出,前者会计将其计入无形资产,本文称为信息资产,后者由于现行财务报告没有单独反映,因此用替代变量财务人员比重来代替,比重越大,财务人员支出相应就越高。信息资产/总资产与财务人员比重可以测量信息资本的投入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包括员工报酬以及员工的各项培训支出。本文采用普通员工、经营者报酬水平以及各种培训支出来衡量。

(二) 新兴资本产出绩效

新兴资本产出绩效是指新兴资本投入所能带来的价值产出。在新兴资本投入一定的前提下,价值产出越多,绩效越高。由于资本运转是综合运行的,各种新兴资本以及与传统财务实物资本只有科学合理地综合配置与运营,才能最大化价值产出,这给单独衡量新兴资本产出绩效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采用总资产收入率作为观测变量来衡量新兴资本产出绩效,它代表每投入一元资产所能带来的总价值产出,能够衡量所有资本的产出绩效。

为了全面地了解企业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以及各具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影响程度,本文分别构建总体影响模型与个别影响模型进行对比,前者探讨整体新兴资本的投入绩效关系,而后者分别探讨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入绩效关系,为了研究需要,特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具有明显正向因果关系;假设2:技术资本投入促进知识资本投入;假设3:技术资本投入促进信息资本投入;假设4:技术资本投入降低人力投入;假设5:知识资本投入促进人力资本投入;假设6:信息资本投入促进人力资本投入;假设7:人力投入提升产出绩效;假设8:知识资本投入促进信息资本投入;假设9:技术资本直接提升产出绩效;假设10:知识资本直接提升产出绩效;假设11:信息资本直接提升产出绩效。

方程设定与模型构建

(一) 结构方程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一种验证性分析模型,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具有同时处理带有测量误差的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关系和整个模型的拟合度等优点。结构方程模型分为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两部分,测量方程描述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1.测量方程。其表达式如下:

x=Λxξ+ε (1)

y=Λyη+δ (2)

式中:x为外生观测变量,y为内生观测变量,η为外生潜变量,ξ为内生潜变量,Λx为外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载荷矩阵,Λ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内生潜变量上的载荷矩阵,ε、δ为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

2.结构方程。其表达式如下:

η=Bη+Γξ+ζ (3)

式中:B表示各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影响系数,Γ表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系数,ζ 表示结构模型的残差矩阵,即方程中未被解释的部分。

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二)模型构建

1.整体模型。整体模型反映新兴资本整体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的路径关系,其中新兴资本与产出绩效为潜变量,前者为内生潜变量,后者为外生潜变量。新兴资本的测量变量选取技术资产比率、信息资产比率、知识资产比率、经营层报酬率、技术研发费用率、技术开发支出率、咨询服务费以及职工培训费,它们能够反映新兴资本的投入水平;产出绩效的测量变量选取总资产收入率,构建的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endprint

2.个别模型。整体模型虽能反映整体的投入绩效,但无法反映各具体新兴资本相互之间以及对产出绩效的影响路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个别模型选取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人力资本以及产出绩效为潜变量,技术研发费用率、技术开发支出率、技术资产比率与技术人员比重作为技术资本的测量变量,知识资产比率、咨询服务费率作为知识资本的测量变量,信息资产比重与财务人员比重作为信息资本的测量变量,普通员工与经营层报酬率作为人力资本的测量变量,总资产收入率为产出绩效的测量变量,构建如图2所示的个别模型路径图。

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主要以2012年度沪深股市成立6年以上(含六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涉及行业主要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医药、化工、电子等,共搜集236家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以及个别数据极不合理的上市公司,最终确定19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均来自中国证券报信息披露平台2012年度报告数据,采用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是AMOS7.0软件。

(二)模型拟合

模型拟合是指模型参数的估计过程,本文采用AMOS7.0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分别得到整体模型与个别模型的输出路径图,如图1和图2所示。

(三)模型评价

1.模型适配度检验。表2是模型输出的各项适配度指标实际值、标准值与匹配判断。整体与个别模型匹配良好,可以根据输出结果进行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2.路径假设检验。第一,整体模型。表3显示各项CR的统计检验相伴概率p值均小于0.01,说明整体模型中的各因素载荷与路径系数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前文所述假设1得到检验,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路径系数达到0.955,且各观测变量因素载荷均显著,系数在0.5以上,说明新兴资本投入与各观测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第二,个别模型。表4反映了个别模型各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与潜变量的影响路径系数。其中,各个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系数大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测量变量能够反映各个潜变量的投入水平。这里技术人员比重未达到0.5,考虑到样本数据搜集时由于研发人员比重数据不易搜集,用了所有技术人员代替,其中很多技术人员并不直接参与技术资本的创造,尽管存在一定误差,但其比重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企业技术投入的力度。此外各个潜变量的影响路径除了假设2外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个检验结果一方面说明单独衡量技术、知识、信息与人力投入对产出绩效的影响还未达到显著水平,另一方面路径图也显示了各个新兴资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非常密切,很难独立衡量某一种资本的产出绩效。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与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新兴资本投入由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与人力资本组成,投入水平可通过知识资产、技术资产、信息资产、人力资产以及研发支出、员工报酬等衡量,它们的载荷系数均达到显著;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关系显著,尤其是在相对于传统资本新兴资本投入还不足的情况下,更加说明了新兴资本的整体创值潜力;单个新兴资本的投入绩效均不显著,技术资本的综合影响最高,人力资本最低;技术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关系显著,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技术资本的潜力,必须建立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技术资本投入会降低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标准化影响系数仅-0.166,不显著,虽然理论上技术投入会降低对人力的需求,尤其是普通员工需求,但未得到实证支持。

(二)建议

第一,构建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新兴资本管理模式。建议企业在董事会所属的战略管理委员下设专门的新兴资本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技术、信息、知识等的筹集、整合、经营以及效果评价,其中要重点把握好各资本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对价值增值的作用路径。技术资本潜力最大,但需要其他资本的吸收,称其为核心资本,知识与信息资本起到中介作用,首先吸收技术投入成果通过内部整合形成各种资本性资源,然后再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绩效,或者直接参与资产经营与商品经营创造绩效与价值,将这两种资本称为中介资本;以上资本与人力资本都有密切关系,人力资本创造绩效是直接进行的,称其为直接资本,但其效率大小受到对技术、知识与信息的吸收与融合能力,这一方面取决于人力自身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和企业的各种培训、薪酬、激励、企业文化制度有关。因此,新兴资本管理部门要做好与其他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尤其是财务与人力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整体的价值提升。

第二,加大对各新兴资本投入力度。首先通过提高研发费的投入以及技术转移、对外技术并购以及企业间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大技术资本投入;以此为基础,适当提高知识资本的投入力度与效率;此外,信息资本的获取与整合也非常重要,而且考虑到信息资本的时效性,企业要由专人负责评价信息的利用效率与绩效。为了提高信息资本产出绩效,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信息整合系统,购买或开发比较先进的信息整合软件,加强对网站的建设、维护与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最大化地实现销售、生产、资金与账务结转等的电子化,实现与更多企业的技术、知识与人力的合作,形成企业的网络价值链与价值群。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罗福凯.要素资本平衡表:一种新的内部资产负债表.中国工业经济,2010(2)

3.秦善勇,卞艺杰,郭吉涛.技术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4)

4.吴国耀.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评述.中国集体经济,2011(36)

5.丁庭选,罗福凯.论信息资本的成本控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科学发展观与中部崛起高峰论坛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2.个别模型。整体模型虽能反映整体的投入绩效,但无法反映各具体新兴资本相互之间以及对产出绩效的影响路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个别模型选取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人力资本以及产出绩效为潜变量,技术研发费用率、技术开发支出率、技术资产比率与技术人员比重作为技术资本的测量变量,知识资产比率、咨询服务费率作为知识资本的测量变量,信息资产比重与财务人员比重作为信息资本的测量变量,普通员工与经营层报酬率作为人力资本的测量变量,总资产收入率为产出绩效的测量变量,构建如图2所示的个别模型路径图。

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主要以2012年度沪深股市成立6年以上(含六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涉及行业主要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医药、化工、电子等,共搜集236家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以及个别数据极不合理的上市公司,最终确定19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均来自中国证券报信息披露平台2012年度报告数据,采用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是AMOS7.0软件。

(二)模型拟合

模型拟合是指模型参数的估计过程,本文采用AMOS7.0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分别得到整体模型与个别模型的输出路径图,如图1和图2所示。

(三)模型评价

1.模型适配度检验。表2是模型输出的各项适配度指标实际值、标准值与匹配判断。整体与个别模型匹配良好,可以根据输出结果进行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2.路径假设检验。第一,整体模型。表3显示各项CR的统计检验相伴概率p值均小于0.01,说明整体模型中的各因素载荷与路径系数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前文所述假设1得到检验,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路径系数达到0.955,且各观测变量因素载荷均显著,系数在0.5以上,说明新兴资本投入与各观测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第二,个别模型。表4反映了个别模型各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与潜变量的影响路径系数。其中,各个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系数大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测量变量能够反映各个潜变量的投入水平。这里技术人员比重未达到0.5,考虑到样本数据搜集时由于研发人员比重数据不易搜集,用了所有技术人员代替,其中很多技术人员并不直接参与技术资本的创造,尽管存在一定误差,但其比重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企业技术投入的力度。此外各个潜变量的影响路径除了假设2外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个检验结果一方面说明单独衡量技术、知识、信息与人力投入对产出绩效的影响还未达到显著水平,另一方面路径图也显示了各个新兴资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非常密切,很难独立衡量某一种资本的产出绩效。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与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新兴资本投入由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与人力资本组成,投入水平可通过知识资产、技术资产、信息资产、人力资产以及研发支出、员工报酬等衡量,它们的载荷系数均达到显著;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关系显著,尤其是在相对于传统资本新兴资本投入还不足的情况下,更加说明了新兴资本的整体创值潜力;单个新兴资本的投入绩效均不显著,技术资本的综合影响最高,人力资本最低;技术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关系显著,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技术资本的潜力,必须建立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技术资本投入会降低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标准化影响系数仅-0.166,不显著,虽然理论上技术投入会降低对人力的需求,尤其是普通员工需求,但未得到实证支持。

(二)建议

第一,构建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新兴资本管理模式。建议企业在董事会所属的战略管理委员下设专门的新兴资本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技术、信息、知识等的筹集、整合、经营以及效果评价,其中要重点把握好各资本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对价值增值的作用路径。技术资本潜力最大,但需要其他资本的吸收,称其为核心资本,知识与信息资本起到中介作用,首先吸收技术投入成果通过内部整合形成各种资本性资源,然后再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绩效,或者直接参与资产经营与商品经营创造绩效与价值,将这两种资本称为中介资本;以上资本与人力资本都有密切关系,人力资本创造绩效是直接进行的,称其为直接资本,但其效率大小受到对技术、知识与信息的吸收与融合能力,这一方面取决于人力自身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和企业的各种培训、薪酬、激励、企业文化制度有关。因此,新兴资本管理部门要做好与其他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尤其是财务与人力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整体的价值提升。

第二,加大对各新兴资本投入力度。首先通过提高研发费的投入以及技术转移、对外技术并购以及企业间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大技术资本投入;以此为基础,适当提高知识资本的投入力度与效率;此外,信息资本的获取与整合也非常重要,而且考虑到信息资本的时效性,企业要由专人负责评价信息的利用效率与绩效。为了提高信息资本产出绩效,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信息整合系统,购买或开发比较先进的信息整合软件,加强对网站的建设、维护与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最大化地实现销售、生产、资金与账务结转等的电子化,实现与更多企业的技术、知识与人力的合作,形成企业的网络价值链与价值群。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罗福凯.要素资本平衡表:一种新的内部资产负债表.中国工业经济,2010(2)

3.秦善勇,卞艺杰,郭吉涛.技术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4)

4.吴国耀.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评述.中国集体经济,2011(36)

5.丁庭选,罗福凯.论信息资本的成本控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科学发展观与中部崛起高峰论坛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2.个别模型。整体模型虽能反映整体的投入绩效,但无法反映各具体新兴资本相互之间以及对产出绩效的影响路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个别模型选取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人力资本以及产出绩效为潜变量,技术研发费用率、技术开发支出率、技术资产比率与技术人员比重作为技术资本的测量变量,知识资产比率、咨询服务费率作为知识资本的测量变量,信息资产比重与财务人员比重作为信息资本的测量变量,普通员工与经营层报酬率作为人力资本的测量变量,总资产收入率为产出绩效的测量变量,构建如图2所示的个别模型路径图。

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主要以2012年度沪深股市成立6年以上(含六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涉及行业主要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医药、化工、电子等,共搜集236家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以及个别数据极不合理的上市公司,最终确定19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均来自中国证券报信息披露平台2012年度报告数据,采用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是AMOS7.0软件。

(二)模型拟合

模型拟合是指模型参数的估计过程,本文采用AMOS7.0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分别得到整体模型与个别模型的输出路径图,如图1和图2所示。

(三)模型评价

1.模型适配度检验。表2是模型输出的各项适配度指标实际值、标准值与匹配判断。整体与个别模型匹配良好,可以根据输出结果进行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2.路径假设检验。第一,整体模型。表3显示各项CR的统计检验相伴概率p值均小于0.01,说明整体模型中的各因素载荷与路径系数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前文所述假设1得到检验,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路径系数达到0.955,且各观测变量因素载荷均显著,系数在0.5以上,说明新兴资本投入与各观测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第二,个别模型。表4反映了个别模型各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与潜变量的影响路径系数。其中,各个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系数大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测量变量能够反映各个潜变量的投入水平。这里技术人员比重未达到0.5,考虑到样本数据搜集时由于研发人员比重数据不易搜集,用了所有技术人员代替,其中很多技术人员并不直接参与技术资本的创造,尽管存在一定误差,但其比重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企业技术投入的力度。此外各个潜变量的影响路径除了假设2外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个检验结果一方面说明单独衡量技术、知识、信息与人力投入对产出绩效的影响还未达到显著水平,另一方面路径图也显示了各个新兴资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非常密切,很难独立衡量某一种资本的产出绩效。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与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新兴资本投入由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与人力资本组成,投入水平可通过知识资产、技术资产、信息资产、人力资产以及研发支出、员工报酬等衡量,它们的载荷系数均达到显著;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关系显著,尤其是在相对于传统资本新兴资本投入还不足的情况下,更加说明了新兴资本的整体创值潜力;单个新兴资本的投入绩效均不显著,技术资本的综合影响最高,人力资本最低;技术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关系显著,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技术资本的潜力,必须建立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技术资本投入会降低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标准化影响系数仅-0.166,不显著,虽然理论上技术投入会降低对人力的需求,尤其是普通员工需求,但未得到实证支持。

(二)建议

第一,构建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新兴资本管理模式。建议企业在董事会所属的战略管理委员下设专门的新兴资本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技术、信息、知识等的筹集、整合、经营以及效果评价,其中要重点把握好各资本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对价值增值的作用路径。技术资本潜力最大,但需要其他资本的吸收,称其为核心资本,知识与信息资本起到中介作用,首先吸收技术投入成果通过内部整合形成各种资本性资源,然后再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绩效,或者直接参与资产经营与商品经营创造绩效与价值,将这两种资本称为中介资本;以上资本与人力资本都有密切关系,人力资本创造绩效是直接进行的,称其为直接资本,但其效率大小受到对技术、知识与信息的吸收与融合能力,这一方面取决于人力自身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和企业的各种培训、薪酬、激励、企业文化制度有关。因此,新兴资本管理部门要做好与其他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尤其是财务与人力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整体的价值提升。

第二,加大对各新兴资本投入力度。首先通过提高研发费的投入以及技术转移、对外技术并购以及企业间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大技术资本投入;以此为基础,适当提高知识资本的投入力度与效率;此外,信息资本的获取与整合也非常重要,而且考虑到信息资本的时效性,企业要由专人负责评价信息的利用效率与绩效。为了提高信息资本产出绩效,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信息整合系统,购买或开发比较先进的信息整合软件,加强对网站的建设、维护与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最大化地实现销售、生产、资金与账务结转等的电子化,实现与更多企业的技术、知识与人力的合作,形成企业的网络价值链与价值群。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罗福凯.要素资本平衡表:一种新的内部资产负债表.中国工业经济,2010(2)

3.秦善勇,卞艺杰,郭吉涛.技术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4)

4.吴国耀.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评述.中国集体经济,2011(36)

5.丁庭选,罗福凯.论信息资本的成本控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科学发展观与中部崛起高峰论坛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