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2014-02-16 00:35贾桂梅王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胎心诱因胎膜

贾桂梅 王颖

基于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贾桂梅 王颖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诱因, 以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2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28例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参考组,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典型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 其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板样腹”。而胎膜早破则是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 其表现为胎心异常和下腹胀痛。结论当胎心异常并伴有和产程进展不成正比的腹痛时, 应警惕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情况发生。

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治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 20 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是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安全的妊娠中晚期并发症, 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46%~2.10%, 国外报道为0.51%~2.33%[1]。典型胎盘早剥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 较易诊断; 而不典型病例由于临床表现及超声影像不典型, 较易漏诊或误诊。本文对28例胎盘早剥产妇发病的诱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2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 年龄25~38岁, 平均年龄(30.24±2.18)岁, 其中经产妇15例, 初产妇13例, 孕周28~41周, 平均孕周(35.28±2.19)周;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28例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年龄24~39岁, 平均为(29.56±3.55)岁, 其中经产妇14例, 初产妇14例, 孕周29~40周, 平均孕周(34.81±2.22)周, 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 2胎盘早剥诊断 产妇产后进行常规胎盘检查,发现胎盘表面附着陈旧血块或血块压迹以确诊。诊断分类须参考第7版《妇产科》:1度:胎盘剥离1/4面积;2度:胎盘剥离1/3面积;3度:胎盘剥离超过1/2面积。胎盘早剥1~2度早剥多不典型, 亦称轻型胎盘早剥。

1. 3观察指标 分析典型与不典型胎盘早剥孕妇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超声诊断、分娩方式及母婴预后。

1.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诱发因素 典型组中有明显诱因的17例, 其中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最多, 其次为胎膜早破与外伤;而不典型组以胎膜早破最多(P<0.05)。具体见表1。

2. 2临床表现 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典型, 如腹痛、阴道流血、板样腹, B 超提示胎盘后血肿; 而不典型胎盘早剥则以胎心异常及下腹胀痛为主要表现,早产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诱发因素对比

表2 两组临床表现及B超诊断结果

2. 3分娩方式及预后 典型胎盘早剥因病情进展快,多以剖宫产为最终分娩方式, 其中2例在第二产程时发生, 给予及时阴道助产分娩。不典型胎盘早剥因胎心监测异常不恢复, 也多以剖宫产为最终分娩方式,两组母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不典型胎盘早剥多为轻型, 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该研究发现, 不典型胎盘早剥母儿预后较好, 但如不积极治疗延误病情使轻型的胎盘早剥发展为重型, 预后差异较大, 所以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1]。

目前临床关于胎盘早剥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多认为其与子宫肌瘤、营养不良、慢性羊膜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吸烟吸毒等有直接关系[2], 而部分学者研究中发现反复流产、中晚期胎儿丢失等均会导致胎盘早剥的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胎膜早破、重度子痫前期等均可导致胎盘早剥现象,因此对于此类孕妇, 医护人员要尽早监护, 避免胎盘早剥现象的出现。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腰腹痛等症状, 然而对于一些无早期典型症状、剥离面积较小及B超检查中无阳性表现患者诊断难度较大, 极易出现漏诊现象[3], 因此对于胎盘早剥面积较小、早期症状不典型产妇, 需要加强对诱发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高龄、羊水过多、宫缩过强的观察;当产妇出现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少量阴道流血、无明显腹痛时, 需要加强对其临床表现、腹部体征及相关实验室的检查[4], 同时结合发病诱因, 对于阴道流血伴随腹痛、胎盘边缘血肿及剥离、B超检查显示“胎盘增厚”、胎心异常等状况,当临床无法进行合理解释时, 可充分考虑是否存在胎盘早剥现象。胎盘早剥类型与妊娠结局有着密切关系,极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症状, 同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孕妇大出血、子宫胎盘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极易引起产妇及新生儿死亡。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与参考组母婴均出现一定的不良事件, 因此一旦胎盘早剥确诊后, 应立即给予综合评估, 并充分考虑是否需要终止妊娠, 而在妊娠方式的选择方面, 对于阴道出血少、剥离面积小、宫口开大、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者, 可充分考虑阴道分娩, 在分娩中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母体凝血功能指标、母婴生命体征等观察, 及时做好手术准确, 保证随时可中转剖宫产, 从而改善母婴结果。

综上所述, 应加强产前检查, 提高孕妇, 尤其是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双胎的孕妇对该病的认识及自查能力, 有利于及时发现胎盘早剥[1]。

[1] 杨微涛. 44例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21(2):74-77.

[2] 李瑛.胎盘早剥漏诊7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4):20.

[3] 雒金莲, 雒宏莲.胎盘早剥30例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4):3525-3526.

[4] 李蕾.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8):1023-1024.

R714.43

B

1674-9316(2014)01-002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1.015

132021 吉林,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一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胎心诱因胎膜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胎心监护,聆听宝宝的心声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孕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