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错那县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现状的调研汇报及思考

2014-02-16 00:35李明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牧区卫生院医疗卫生

李明武

2013年错那县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现状的调研汇报及思考

李明武

目的通过分析2013年错那县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现状的调研结果, 结合实际, 提出相应对策, 合理培养利用当地卫生人力资源。方法收集和利用统计的数据, 分析2013年错那县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结果近年来在兄弟省援助下错那县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政策、体制、投入、认识等方面的原因, 影响了当地卫生人才的管理、培养和使用, 人才短缺现象较为突出。结论错那县亟须壮大卫生人员总数, 同时注重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 提高县乡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卫生人员;现状;思考

错那县是西藏山南地区四个高寒边境县之一, 平均海拨4400 m, 总人口15926人, 其中13741人分散在1镇1个办事处9个乡, 包括2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 总面积34979 km2。作者自2013年7月进驻错那县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现就错那县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现状总结汇报如下。

1 错那县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现状

县卫生局6人, 县疾控中心5人, 县人民医院(卫生服务中心)39人, 县防疫站0人, 县妇幼保健站1人, 县计生办2人。乡镇卫生院10个, 人员22名,村卫生室24个, 村医53名。县人民医院现有床位18张, 乡镇卫生院平均床位3张, 村卫生室目前不收治住院患者。全县县乡村三级卫生工作人员总计128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4人, 行政后勤人员1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正式职工51人, 占44.7%;聘用人员及乡村医生63人, 占55.3%。学历结构:大专以上39人, 占34%, 中专36人, 占32%, 无学历39人, 占34%。职称结构:高级职称0人, 中级职称3人, 占3%, 初级职称25人, 占22%, 无职称86人, 占75%。从事临床(包括药剂、检验等)专业的人员共计96人, 占84%;护理人员9人, 占8%;防疫人员5人, 占4%;妇幼保健人员1人, 占0.9%;计生办2人, 局办公室1人, 占3.1%。详见表1、表2、表3。

2 存在问题及分析

2. 1县级医疗机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错那县平均海拨4400 m, 年平均气温在-0.6℃左右, 自然环境恶劣。县级医疗机构中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县级医院的规模和居民诊治疾病的基本需要。县人民医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不强, 内、外、妇、儿科没有完全分开, 五官科、眼科、口腔科等多科室缺失,缺少中年骨干医生, 临床药师及医技科室人员及其短缺。近年来, 虽然分配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卫生行业, 但存在工作经验缺乏, 又因为没有藏语基础,和农牧民交流困难, 给开展工作带来困难。导致人员数量不足的原因首先是由医学院校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高寒边境县来, 其次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因为不愿意长期在高寒县工作而调走。需要的人分不进来, 来了的人又留不住, 这是错那县及全自治区高寒边境县共同存在的问题。

表1 错那县2013年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单位:人 )

表2 错那县2013年卫生技术人员学科构成(单位:人 )

表3 错那县2013年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结构(单位:人 )

2. 2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中全科医师短缺。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 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 是运用新的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 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生, 是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错那县11个乡镇, 有23个行政村, 55个村民小组。只有7名正式卫生技术人员和15名聘用人员, 平均一个乡1名正式医生都不足(贡日乡卫生所仅有的1名医生去年调走后一直没有医生, 而勒布中心卫生院仅1名去年刚毕业藏医医生)。正式的村医才22名, 因为服务范围广半径大, 往往力不从心, 农牧民就医极不方便。而且目前的乡村医生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生。再加上乡村医生报酬太低, 是年轻人不愿意从医, 有的虽然从了医, 干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没什么前途, 也就弃医经商, 或务农放牧, 或外出打工, 以致乡村医生人员数量不断减少。

2. 3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普遍学历偏低, 无学历人员过多, 占34%。在卫生技术人员中聘用人员及乡村医生占一半以上, 严格的说这部分人员并不能算是卫生技术人员, 有的村医只有小学文化。从技术职称上看, 初级职称、无职称人员成为主力军,乡村医生中初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仅占10%, 中级职称人员为0, 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2. 4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的短缺, 加上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偏低。目前县人民医院虽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心彩超和自动生化仪等基本医疗设备, 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许多检查项目无法正常开展。乡镇卫生院的情况更差, 既缺人才又缺设备, 大病治不了,小病在村里由村医主治, 整体服务能力差。造成县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的原因是专业骨干流失, 卫生经费严重不足。而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则严重缺乏常规医疗设备, 虽然近年来兄弟省援助了一些新旧医疗设备, 但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2. 5六位一体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没有落实 卫生服务中心应该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残疾和大额医疗费用的许多重大疾病和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可以通过基层卫生服务予以预防和控制的。但是,错那县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目前主要放在疾病的诊治上, 预防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虽然通过认识的提高当前在错那县开展的卫生服务有了一定的转变, 例如部分乡镇卫生院办了健康宣传栏, 但尚处在诊治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初级阶段, 六位一体的服务方式和内容落实还不到位。

3 加快三级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在农牧区医疗卫生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只有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卫生工作的决定》才能把卫生事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发展, 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上来, 才能使农牧区医疗卫生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之路, 才能更好地为农牧民健康服务, 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服务。

3. 1加快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技术人员。首先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牧区工作, 卫生教育部门多向基层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其次是援藏省援藏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计划积极主动地为农牧区培养以藏民族为主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低的问题。同时政府要提高乡村医生经济待遇, 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对在岗的工作优秀的乡村医生, 应予以表彰, 充分肯定他们为广大农牧民健康所做出的贡献,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 2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村医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培训方式对村医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才能, 加强村医在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的认识, 通过他们在农牧民中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普及疾病预防知识, 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对他们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因人施教, 有针对性地分别培训, 重点要提高村医预防疾病的能力和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为农牧民提供方便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3. 3加强卫生技术援藏力度, 提升造血能力。目前错那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依靠共享式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安徽省对错那县的援助, 主要从提高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方面, 改变了我县卫生服务的基本条件, 如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场所的建设以及医疗设备的援助。但在硬件条件的改善后, 作者发现服务的效率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从县医院门诊病人数及住院患者数不难看出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技术人员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2013年安徽省给县人民医院派来八名医疗技术人员, 其中六名副高级医生和两名高年资主治医生, 县医院日门诊患者数及住院患者数不断增加, 许多重症患者可以在县医院得到救治。因此要求援助省改变以物资投入为主的输血型的援助方式, 加强技术人才援助的力度, 特别要强调援助队伍对当地卫生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带动作用, 提升他们自身的造血能力。

3. 4统筹调配卫生资源, 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政府对卫生资源包括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物力、技术等进行统筹调配, 合理布局。重点加强中心乡卫生院和相对中心区域乡镇卫生院(如觉拉乡卫生院、勒布中心卫生院等)的软硬件建设。对已撤并的乡镇(如吉松乡和觉拉乡下属的几个村等), 其卫生院也要随之调整, 可以撤并, 也可以办分院或门诊部, 调整人员结构;对居民少服务范围小的卫生院(如贡日乡卫生院)可以调整其职能, 专门负责预防保健工作。采取多种渠道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错那县地处祖国边陲, 条件艰苦, 在当前地方财政经济实力薄弱的情况下, 可以大胆引进社会援助资金, 为县医疗卫生机构输血,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3. 5加大政府职能, 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政府管理卫生工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准入、监管、解决市场失灵, 购买公共卫生产品等。政府应该集中能力和财力, 保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合理调配, 把有限的卫生资源, 包括人、财、物以及技术等投在农牧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关系到农牧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特别要加大培养卫生人才的力度, 对高寒边境地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待遇, 吸引人才, 稳定卫生人才队伍。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确保建设一支业务技术强思想品德高尚甘愿为边疆作出奉献的优良的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队伍。

[1] 李中锋.追叙西藏共享式发展方式的轨迹:以公共医疗卫生为例.中国藏学, 2011(2):101-107.

[2] 朱新林.西藏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11(4):41-46.

[3] 李振华, 温馨, 杨再峰, 等.对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2):139-140.

R12

A

1674-9316(2014)01-008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1.052

856700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农牧区卫生院医疗卫生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巴林右旗达林台嘎查农牧区本土青年人才回流对策研究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青海省农牧区迁移流动人群存在问题及措施研究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