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2014-02-16 00:35杨丽莉姜宝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家庭

杨丽莉 姜宝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杨丽莉 姜宝法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本门诊确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家属6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及生活资料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QOL各项指标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与家庭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对患者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同时, 还需要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取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家属;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患者家属、社会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1]。近年来,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 获取了很多临床有效信息, 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3年2月间共收治186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选取期间在本院确诊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标准的60例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率为3.22%。一名患者对应一名家属(法定监护人)。考虑到研究对象主要为患者家属, 故由单位、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代为照料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

1. 2分组情况 病例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6例;年龄20~76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4.5±14.1)周岁。以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26例, 未定型精神分裂患者24例, 单纯型精神分裂患者10例。

对照组:随机挑选60例受访者, 并按性别、年龄(分组为18~、30~、45~、60~岁)、婚姻、教育(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中学、小学、文盲)、职业(工人、农民、科教人员、一般职工、干部、退休、学生)等基本情况逐一与家属组配对, 且无精神病史、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或精神病家庭成员。

家属组:与患者关系为父母关系的24例(40.0%),配偶关系13例(21.7%), 子女23例(38.3%);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患者27例(44.17%), 文化程度为中学的30例(50.83%), 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3例(5%);本组研究对象中有工作的41例(69.17%),无工作23例(38.33%), 家庭月收入平均(3385±527)元, 入组家属既往无精神异常史、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

1. 2方法

1. 2. 1入选标准 ①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且病历资料齐全;②纳入研究的患者家属均是患者的主要照料人, 在患者入院前照料或与其共同生活一年以上;③患者家属年龄>18岁、无精神病史、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考虑到研究对象主要为患者家属, 故由单位、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代为照料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

1. 2. 2调查方法 本组患者以60例患者家属为研究组, 与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本组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其他心理、精神疾病等非精神分裂患者。采用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WHOQOL-100进行调查了解对象生活质量。

1. 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0.3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χ2检验, 计数资料以 ( x-±s)表示。

2 结果

家属组与对照组QOL比较,见表1。

表1 家属组和对照组的QOL结果对比

据家属与患者的关系把家属组分为父母组(24例)、配偶(13例)、子女(23例)。除其他亚组之外,将其余各亚组分别与相应对照组进行比较, 同样地,进行具体因素的配对比较发现, 父亲组配偶感情支持较少, 子女支持较多、住房设施减少、家庭及其他生活事件较多、焦虑、抑郁及偏执比较明显, 母亲组公共安全差、家庭生活事件多、睡眠减少、焦虑明显、就医次数少, 对婚姻及夫妻生活满意度低,配偶组配偶支持少、社会地位低、家务劳动量增加、性生活增多、耐用消费品减少、家庭生活事件增多、失眠、智力性娱乐活动(如打扑克、下棋等)减少、对婚姻及夫妻生活、对日常生活水平、对与家庭成员相处等满意度低, 子女组仅家庭生活事件增多, 同胞组社会贡献少, 工作紧张、家务劳动量增加、住房设施少、家庭生活事件增多。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 疾病复发对家庭是一个强烈的精神创伤[2]。患者家属缺乏对疾病的了解, 心理压力较大, 加上传统观念对精神疾病的歧视, 患者家属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3]。

结果表明, 精神患者可以造成经济负担, 影响家庭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娱乐活动及心理状况等方面。不同的家属角色对患者的期望和对患者行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本文结果发现, 家庭角色不同, 家属生活质量受影响情况亦不相同, 表明不同角色的家属有着不同的家庭负担。其中, 患者的父亲具有较重的心理障碍, 可能表明在我国仍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 父亲仍是一家之主, 承担着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主要责任, 子女生病后, 父亲便会体验着较重的心理刺激并导致心理障碍。母亲虽也有一定的精神压力, 但是导致单纯的焦虑。配偶因与患者长期相处, 共同生活, 相互依赖, 所以受影响的情况最为严重, 表现于社会、家庭及主观生活质量各方面。本文结果发现精神患者给家庭的每个成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醒我们对家属进行服务和咨询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1] 刘莉莉, 王玉玮, 王贵菊.儿童孤独症143例临床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3(5):440-441.

[2] 白影梅, 杨宝春, 苏惠芬.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干预.上海精神医学, 2002, 14(1):39.

[3] 叶建林, 张明园, 俞勤奋,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教育:(5) 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上海精神医学, 1993, 5(1):70.

R473.7

B

1674-9316(2014)01-008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1.053

250012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丽莉姜宝法);山东东营胜利医院精神康复中心(杨丽莉)

姜宝法 E-mail:bjiang@sdu.edu.cn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家属家庭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