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将大树“ 农转非”

2014-02-16 07:10潘春华
云南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转非古树植树

□ 潘春华

勿将大树“ 农转非”

□ 潘春华

中国第一桉树 何锐 摄

古树移植城市,尽管全国绿化委员会及国家林业局早已明文禁止,可近来在一些城市仍旧照移不误,大树“农转非”的势头不减。

进城的这些大树、古树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农村来,从山里林区来。现在好多地方把大树“农转非”, 被移植到城市新建设的大道旁、休闲广场,甚至公园、居民住宅小区内。但我们是否认想过,大树“农转非” 后,移植大树的地方将变成什么模样?正如有些市民形容的那样,就像把公园花坛里的花摘下插入自家花瓶的那种感觉。况且,有些地方移植大树,不讲究植树时间及植树质量,也不考虑这些原本生长在农村或林区的成年大树,是否适应新的生长环境,结果成活率很低,即使补种大树仍难成活。重庆市对“农转非”的大树成活率曾作过一番调查,结果是仅为30% ~ 40%。大树,特别是古树,均是国有资产,如果移植未成活,对于国家资源岂不是一种浪费和损害。

有专家曾经对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对社会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算过一笔细帐:木材价值300多美元;生态效益:每年可生产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减轻大气污染的价值6 2500美元,涵养水源的价值31250美元,还可为鸟类等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的价值31250美元。综合算起来,一棵大树所创造的价值在16万美元左右。不管这16万美元的经济价值是否确切,但大树对人类的生态价值是无可置疑的。即使大树移植成活,也需一段漫长的生长复原期,在这段时间里同样会损失大量的生态价值。

加强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项大文化系统工程,涉及到林业学、绿化学、园艺学、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气候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园林美学和城市学等综合学科知识。因此,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长远规划,千万搞不得短期行为。要坚决摒弃那种“当年移植,当年乘凉”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从认真种活养好每棵小树开始,脚踏实地地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杜绝大树“农转非”。 要切实了解树木植物的生长习性,种植地的土壤、气候、水源状况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植物配置,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要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制订统一的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绿化养护工作有规可循,促进绿化建设水平提高。

城市道路、休闲广场、住宅小区及园林植树怎样合理布局,选择什么树种,不单单是绿化问题,而是体现当地城市风貌、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文明品位的问题。因此,应多听取专家的意见。不搞大树“农转非”,城市绿化速度或许慢一点,但却是为社会创造生态价值,更不会损害农村和林区群众的利益,并且在绿化上能够实现城市与农村“共赢”。

猜你喜欢
农转非古树植树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成都市新都区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植树鸟的来信
“农转非”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北京市农转非人群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调查研究
古树绿荫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