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

2014-02-17 01:14
北京观察 2014年1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方针民主党派

文 郑 宪

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

文 郑 宪

如果没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打下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以后的沿革和发展,所以毛泽东对多党合作、对和谐党际关系的创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再到新世纪新阶段的“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理念的发展变迁,回顾党际关系发展过程,可见毛泽东在其中的主要作用。他为我国政党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才生发出“互相促进”的当代党际关系论断。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理论的创造者、奠基人和实践者。

“八字方针”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怎样处理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关系?对该问题的认识和思想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是几代中共领导人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政府已然建立,怎样对待与其一起争取民族解放的其他政党,与这些政党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怎样维系长期合作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遇到的新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曾经有过“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掌握政权后的实践,虽然他们曾对巴黎公社政权同中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给予积极评价,但公社政权仅仅存在了72天;由于时代和实践等原因,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可能对政权中的政党关系做更多的阐述和经验总结,也没有可能提出成熟的政党关系模式。

苏联在十月革命前,因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拒绝和背叛,没有实现多党派合作,而采取了一党制;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与其他农民、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的设想,并与左翼社会革命党建立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但是仅仅运行几个月,就因其倒向反革命阵营而最终不得不走上绝对一党制的道路。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在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的理论,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客观实际,探索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合作。

实行多党合作在当时中共党内外思想并不一致。一部分党内同志由于骄傲情绪和滋长了以功臣自居的思想,他们认为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是一根头发的功劳,拔去不拔去都一样,因而瞧不起他们,表现出严重的“关门主义”倾向。党外同志内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民主革命胜利了,民主党派的任务已经完成,民主党派应该解散了。毛泽东在听取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汇报时,针对不同意见,精辟地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他认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一把头发决定了民主党派有他们存在的理由,因此“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中共主动做工作,劝说正在酝酿解散的民盟、农工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保留下来。经过党内外的统一思想以后,民主党派不仅没有解散,而且中共提出对民主的党派实行“团结、建设、进步”的方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民主党派在建国之初其组织规模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有了一个快速增长,形成了“第一个黄金时期”,民主党派的组织规模由建国之初成员不足1.2万人发展到1953年的3.5万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不存在了,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所联系知识分子的政党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作为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1956年2月,李维汉在第六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发言中指出,“民主党派已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为社会主义工作的政治团体”,“我们应该赞成他们,让他们去发展”。为了发挥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1956年4月19日,毛泽东在听取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汇报时说:“少奇说过:共产党有两怕,一怕老百姓哇哇叫,二怕民主人士发议论。我们搞两个万岁,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当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讲到党和非党关系时再次提出“两个万岁”的思想,他说,我们的方针就是要把民主党派、资产阶级都调动起来。要有两个万岁,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民主党派万岁,资产阶级不要万岁,再有两三岁就行了。

同年6月,李维汉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言。李维汉在发言中指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同存在,互相监督。首先是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的方针。”并强调指出:“这个方针的提出,同时就是再一次地宣告,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是共产党的一条‘固定不移’和‘永远不变’的原则。”“我们应当宣传长期共存和互相监督的方针。”发言结束后,李维汉走过毛泽东身边时,毛泽东对他鼓掌称赞。9月,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报告中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这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继续合作的方针正式确立起来。

中国共产党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诚意与决心;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虚心听取参政的民主党派的批评和建议,接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映射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光明磊落的胸怀。

毛泽东和老一代革命家首创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概括了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并成功探索出了一系列处理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的原则和办法,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的理论,也促进了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关系理论的创新发展,同时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理论。

“八字方针”的正式确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宽广胸怀、远见卓识的眼光,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创新的理论品格和处理党际关系的民主理念。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把作为新民主主义政治遗产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突破了苏联一党制的政党制度模式,在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上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政党关系。标志着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党际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正式固定下来。总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澄清了建国初期党内存在的糊涂认识,纠正了“左”的倾向。不仅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也为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十六字方针”

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随着国内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民主党派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统一战线内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团结合作有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为了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统一战线的提法改为“爱国统一战线”。全国大好形势的发展,给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但是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困难很大,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省、市一级领导同志还存在不重视统战工作的倾向,“左”的思想倾向还比较严重,阻碍了统战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左”的思想束缚尚未解除,对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一些错误认识在人们思想上尚未澄清,许多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的领导骨干顾虑重重,心有余悸,有的民主党派成员对恢复组织和活动态度消极,甚至拒不参加。

为了进一步肃清“左”的影响,解决全党同志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问题,1981年12月21日至1982年1月6日,第十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研究了如何尽快地、切实地落实各项统战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等问题。中央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中央书记处专门听取了会议情况的报告。1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到会上作了《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彭冲、习仲勋、宋任穷、李维汉、廖承志等领导同志也都到会讲了话。胡耀邦在讲话中提出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十大统战对象,即: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党外的知识分子干部、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原工商业者、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爱国的宗教领袖人物、去台湾人员的家属和亲友、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归国侨胞和国外侨胞。并说,这十大方面,恐怕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而是上亿人口。对于如此广大的上亿人口的统战对象,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同他们讲团结,并且主动地、积极地和很细致地向他们做工作。这上亿人口的统战对象,不仅仅在于他们人数众多,还在于他们自身确有许多优点:比较有知识,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还有为国家出力的强烈愿望。他说,这是主流,是我们决不应当忽视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如果我们不看到这个主流方面,我们就会缩手缩脚,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不敢放手地争取和团结他们,也就不可能真正打开统战工作的新的局面。接着胡耀邦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一定要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会后,中央统战部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纪要》。中共中央在转发此件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在整个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中,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党的一大法宝。《通知》还要求中共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

同年9月,中共十二大的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的合作。这样,“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八个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十六字方针”正式确立,这个方针同时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十六字方针”提出后,在表述上曾有过一些变化。198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使“十六字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同时成为中共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方针。

“十六字方针”是“八字方针”的继续和发展,是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基本方针。“十六字方针”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战略意义,明确了合作共事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这个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正确处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的重要准则。

新世纪党际关系

2005年中共中央、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就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出五点要求。其中最后一点即:“要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中国共产党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的全面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执政使命。各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这是“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观点的首次提出。

转年7月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五大关系,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并且提出了关于如何实现政党关系和谐的“四个既要又要”,即明确了相互促进的内容和方式。他说:“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对执政党与参政党如何实现互相促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读。

2007年12月24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讲话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成功经验,将“互相促进”作为多党合作经验的第四条再次提及。这些经验,一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二是必须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共同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而奋斗。三是必须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四是必须坚持执政党建设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在今后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和运用这些成功经验,不断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这是关于“互相促进”思想的第三次表述。

第四次提及“互相促进”思想是在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胡锦涛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希望各民主党派积极协助和支持我们党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同时,希望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推动参政党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齐心协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继续奋斗。”

由上可见,从2005年至2009年,中国共产党总书记4次从主体要求、内容方式、总结经验等不同角度谈及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体现了对建立发展政党关系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共对政党关系认识的发展,体现了对民主政治进程中,建立平等和谐党际关系的认可,体现了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理念在现代党际关系中的运用。

“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的思想是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发展,前者是基础、前提,后者是继续探索和提升。如果没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打下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以后的沿革和发展,所以毛泽东对多党合作、对和谐党际关系的创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崔晨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方针民主党派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创造月刊》的编辑方针及其它
民主党派大调研8 大主题折射中央最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同声遂相应 同心自相知——忆与民主党派同志在合作共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