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丁笔下的牧师形象分析

2014-02-17 15:59刘斐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奥斯丁柯林斯牧师

刘斐

内容摘要: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她继承文坛前辈的优秀传统,以卓越的才能和优雅的语言天赋,创作了六部传世名作,即《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本文对六个文本作全面观照,着重分析其笔下的牧师形象,概括其男性观念及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奥斯丁 牧师 柯林斯 埃尔顿

在奥斯丁小说的人物画廊里,有一类典型形象颇引人注目,那就是牧师形象。

牧师是基督教新教等大多数教派中主持宗教仪式﹑管理宗教事务的神职人员。出身于牧师之家的奥斯丁好似对牧师有所偏爱,每部作品都有牧师出场。如《理智与情感》中的爱德华、《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爱玛》中的埃尔顿、《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埃德蒙、《诺桑觉寺》中的亨利·蒂尔尼﹑《劝导》中的查尔斯。他们有的是女主人公的精神导师,有的是普通的布道者,有的是无节操无见识的蠢汉,有的更是自私自利﹑品行低劣的小人。如柯林斯和埃尔顿均以各种概括和细致的方式受到作者的讥讽。

柯林斯牧师可谓“流芳百世”的愚人和英语文学最典型的喜剧人物之一,是“糊涂,满脑子错觉和自相矛盾的典范”。作者借伊丽莎白之口对其盖棺论定:“柯林斯先生是个自高自大,喜欢炫耀,心胸狭窄的蠢人,只有头脑不健全的女人才会嫁给他”。1他生活在自己一厢情愿的错觉之中,即自高自大又奴性十足。作为班纳特先生未来的继承人,他洋洋自得、自以为是,以一副“恩主”的架势慨然来到浪博恩,居高临下地宣布他要娶班家的一个女儿为妻,以弥补对班家母女继承权的损害;但同时又为餐桌上一句不妥的话花一刻钟来道歉。这说明,他无法胜任一个有着资本继承权这一有尊严的角色,因为他是在权贵的羽翼下生存的,灵魂浸满奴性,阿谀奉承在其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趣的是,当班纳特先生嘲讽他对凯瑟琳夫人的谄媚才能时,居然恬不知耻地说“大半是临时情形想起的,不过有时候我也给自己打趣,预先想好一些很好的恭维话,平时有机会就拿出来用而且临说的时候总是要自然地流露出来”。2

他还附庸风雅、趋炎附势。在班府,他以上流人士自居,却又问哪一位表妹烧的一手好菜,表现出对上流社会的极不熟悉;内瑟斐德舞会上,明明不会跳舞却不自知,频频出错不停地道歉,却不留意自己的步伐,更暴露了他的粗鄙可笑。他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班府出事后非但不去帮忙,反倒急着撇清干系、幸灾乐祸,“早知如此,令爱(私奔的莉迪亚)不如早夭为幸”;3伊丽莎白嫁给达西,成为彭伯里庄园的女主人后,他又忙着见风使舵。就是这么个毫无宗教宽容和献身精神的人,竟然是位牧师。

不仅如此,柯林斯还是一个盲目自信的主观主义者,自视甚高,受人奚落而不知,甚至自鸣得意。他把班府折腾个底朝天,也没有娶其中任何一个女儿,当班家人腻烦透顶地急于打发他走时,居然允诺再给班家来一封谢函。自视甚美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别人眼里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讨人嫌的厌物,于是形成巨大反差,令人哑然失笑。

柯林斯最令读者忍俊不禁的行为是他的求婚。此人感情淡薄﹑思想肤浅,结婚仅仅是他人生的一个必备仪式,故才发生两天内向三个姑娘求婚的闹剧。在“班纳特太太把火的一刹那”,结婚对象由已有过交往的大小姐简转向二小姐伊丽莎白。更荒唐的是,他还为结婚准备了数条理由:“第一﹑我认为,在安适的环境中,每个教士在自己的教区建立榜样是一种正当的事情;第二﹑我深信,这将大大增进我个人的幸福;第三﹑这是那位我有幸效力的高贵夫人特别建议和叮嘱的。”4

这番表白,如他在教堂宣读布道文一样的虔诚和有条不紊,但也因此显得乏味和令人作呕,暴露了出十足的愚蠢和呆板。细究上文可发现,由“第一,第二”等顺序词所带来的表面的逻辑与其后荒唐的理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婚姻是神圣的,是出自双方真挚的爱情。但在这几条近乎齐全的理由中,唯独没提到“爱情”,可见其实缺乏任何合理性与可能性,纯粹主观臆想罢了。其恩主凯瑟琳夫人打牌娱乐时,一句随口而出的闲话居然被他奉为神圣不可违逆的信条,暴露了此厌物对权贵阿谀奉承的奴才嘴脸。

如果说柯林斯仅仅是一个无节操无见识的蠢人,《爱玛》中的埃尔顿则面目可憎得多。从表面看,他天性快乐、态度殷勤、举止文雅,给人一种谦谦君子的印象。实际上却是一个极其自私势利的人:对有产者阿谀奉承谨慎小心,对地位底下者则趾高气扬。误认为爱玛对之有意时,就一味地吹捧爱玛,对她的朋友哈丽特赞不绝口;求婚遭拒后,则马上变一幅嘴脸,贬低哈丽特地位低下,没资格与他匹配。对他而言,爱玛比哈丽特更值得爱是因为爱玛有着三万英镑的伍德豪斯小姐,而哈丽特只是一个身份不明﹑没有资财的私生女。身为海波里的牧师,他没有为集体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相反,其大部分时间用于如何获取名誉和财富。他的可憎更在于冷酷和残忍:娶回一个暴发户女人后,他得意洋洋﹑四处卖弄。海波里舞会上,他和那位品行同样不堪的妻子羞辱单纯的失恋少女哈丽特,在奈特利先生高尚的品格映照下,他极其微小可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牧师,品行竟然如此低劣,一个令人鄙夷的小人跃然纸上。

奥斯丁笔下的牧师也不乏品行高尚者,如三位作教职的男主人公:博学多才的埃德蒙﹑亲切和蔼的爱德华﹑极具见识的亨利·蒂尔尼。还有一些牧师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如《劝导》的查理斯·李特尔和《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格兰特博士。应该说,奥斯丁笔下形形色色的牧师形象与作家的宗教意识及道德评判标准等不无密切相关。

在十九世纪,英国教会,如若不是全部“为瘴疠之气缭绕弥漫”的话,其死气沉沉和庸俗世俗也比它精神上的热诚更加引人注意。那是一个教士们“敬畏他们的造物主而且尊崇他们的上帝”的时代,尽管那时谋生方式形形色色,但世俗保管教会财产以及视教会中人为长子之外继承人的观念仍很流行。正如库伯所说“牧师最清楚谁认识公爵”5。故《傲慢与偏见》中的伯爵夫人凯瑟琳资助柯林斯成为牧师,享受他对自己尊贵地位的顶礼膜拜;《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中的托马斯爵士和蒂尔尼将军分别推荐无继承权的次子埃德蒙﹑亨利出任所在教区的牧师。与此同时,复杂动乱的政治局势使神职人员不同程度地卷入党派之争,宗教上的精神追求相应地减弱,这些被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家认为“英国教会的失职反映”和教会世俗化的体现。不过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尤其是如奥斯丁这样一位来自中产阶级的淑女作家。endprint

简·奥斯丁出自英格兰汉普郡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乔治是两个教区的主管牧师,两个兄长成年后也从事牧师职业。据女作家之兄亨利说,简本人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宗教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一生严格遵守英国教会信条。可以说其宗教信仰的深度是不容置疑的。

正如安·塞·布拉德雷所认为的那样,奥斯丁“有她的正统观念和对于宗教的笃诚”,“她既是一个道德家更是一个幽默家”,严格说来,她“更是一个幽默家”。6在她看来,宗教信仰并不与心灵的困惑相冲突,故其诙谐的笔下不乏柯林斯和埃尔顿之流。从他们的出场﹑求婚﹑成家等人生历程,读者看到了一个个骄傲自大﹑情感淡漠﹑谦卑奴性的乡村牧师。柯林斯和埃尔顿虽然不足以证明简对宗教质疑的思想倾向,但至少可以看出她对宗教人士的揶揄嘲讽。她的艺术处理显示了她那著名的“有节制的憎恶”——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

女作家一反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歪曲,真实而公正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男性形象。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高贵优雅﹑几近完美的王子;济危救穷﹑行侠仗义的骑士,而只不过芸芸众生的一员,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乔·亨·刘易斯赞叹“她始终不离平凡的小事,不离那些出于生活普通阶层的人物,这才有了有气概有独创的写生。”7

参考文献

[1]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 [英]简·奥斯丁著,金绍禹译. 诺桑觉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3] [英]简·奥斯丁著,张玲﹑张扬译. 傲慢与偏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4] [英]阿萨·勃里格斯著,陈叔平, 刘城等译.英国社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注 释

1[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页。

2[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3 [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页。

4 [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5 [美]道格拉斯·布什:《奥斯丁笔下的英国》,张玲译,见《奥斯丁研究》,朱虹编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第241页。

6 [英]安·塞·布拉德雷:《论奥斯丁---“道德家与幽默家”》,罗少丹译,见《奥斯丁研究》,朱虹编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第63页。

7 [英]列奥·基尔什鲍姆:《〈傲慢与见偏〉的世界》,薛虹时译,见《奥斯丁研究》,朱虹编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第178页。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学院中文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斯丁柯林斯牧师
谁是真牧师
良心手术
如何躲开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将延长服役至2030年
“搬砖工”奥斯丁:超越C罗源于下班后的2万米
阅读理解Ⅰ
NEW WORDS
牧师与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