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邓小平一锤定音

2014-02-17 04:18施燕华
领导文萃 2014年2期
关键词:布热津斯基科克小平

施燕华

1976年福特竞选总统失败,卡特于1977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

1977年5月,卡特总统公开表示,要朝“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方向迈进”,下决心要在其任期内实现中美建交。他认为,1978年秋冬是中美建交的“机会窗口”,是阻力最小的时间段。那时国会大选后休会,反对派力量相对薄弱,很难立即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如等到1979年,国会开会,反对派集结力量从中作梗,而且又面临1980年总统选举年,如此重大的外交行动会成为总统竞选的一个争议问题。

卡特决心利用这个“机会窗口”,在1978年内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宣布建交。于是卡特派遣了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1978年5月21日下午,邓小平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布热津斯基,我担任翻译。会见前,他对中方的陪同人员说:“这是一个机会,一定要抓住。”

会见中,布热津斯基表示美国重视中美关系,认为“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政策中居中心地位”,“中美在共同反对全球霸权和地区霸权方面有共同利益,这种并行不悖的利益是最根本的和长久不变的”。他向邓小平转达了卡特总统的口信:美国将接受中国的建交三原则,即在美台关系上,采取行动断交、撤军、废约。以“日本方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小平同志微笑着回答:如果卡特总统下了决心,关系正常化是容易解决的。关键是下不下决心。布热津斯基连忙说,卡特总统已经下决心了,总统准备承担其国内的责任。

邓小平说:“正常化与不正常化不一样。现在中美贸易是4亿美元,到本世纪,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时,不知要增加多少倍。问题是要下决心,下了决心事情就好办。”

布热津斯基急不可待地重申:“卡特总统确实已下决心了。”布热津斯基提出双方就建交问题开始谈判。为避免国内反对派节外生枝,美方希望谈判绝对保密。他承认“在华盛顿保密条件很差”,连白宫、国务院、国防部都不能保证不泄露。布热津斯基提议在北京谈。邓小平笑着回答:“哦,我们这边保密不存在问题。”

7月5日,中美双方举行第一轮谈判。卡特指定美方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和副主任芮效俭参加谈判。中方是黄华外长、章文晋副外长等。美方提出了谈判的时间表:12月15日达成协议,1979年1月1日发表建交公报。

我成为中美建交谈判的唯一翻译,既为中方翻,也为美方翻,在进入公报措词谈判时,还担任了公报的笔译、打字等工作,由翻译室一位专家定稿,为了保密,笔译只限我和专家两人。

头四轮谈判,由于中美双方谈判策略不同,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提出四个议题,一个一个谈,如:建交后,美在台存在的性质;正常化时美方的声明;正常化后美台商务关系,以及建交公报的格式等。这种谈判方式是本末倒置,在建交的大原则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谈具体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黄华外长不得不一再申明,只有美方对中方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做出明确响应才能考虑其他问题。谈了四轮,双方仍不知对方的底牌。

也许美方内部需要“统一思想”,调整谈判方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消息。我以为这事又“黄”了。

邓小平时刻关注着中美建交谈判的过程。12月13日,他显然觉得到了该他亲自出马的时候了。他让外交部约见伍德科克。

外交部领导意识到这是最后敲定建交公报的时刻,通知翻译室派一位专家和我一起带着手提打字机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以便当场把公报的英文稿敲定下来。

新草案实际已经过双方讨论,只是“废约”的措词改为“终止”,所以中文翻译基本上是现成的。小平同志看了之后表示同意,但建议加上《上海公报》中有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段,以“加重公报的份量”。对于“废约”改为“终止”,小平也表示可以同意,但必须明确一点:美方在1979年条约有效期的最后一年内,不要向台湾出售武器。对美方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小平回答说:“虽然我是副总理,但我很愿意出访美国。”

12月14日,伍德科克紧急约见邓小平,转达了美方同意重申反霸条款的建议,在公报草案中加进了这一段,交中方认可。

伍德科克还说,美方考虑了一下,在12月15日达成协议和1月1日宣布之间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夜长梦多,万一走漏风声,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美方建议提前到12月15日晚9时(美国东部时间),美国电视黄金时段,北京时间12月16日上午10时,双方领导人同时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美中建交。

这当然对我们没有困难,小平同志爽快地同意了。

宣布前夕,12月15日下午,伍德科克又要求见邓小平。已到最后时刻,有什么紧急事呢?我们心里都在“打鼓”。伍德科克进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时,表情凝重,仿佛遇到了大问题。他坐定后,第一句话是“奉总统指示,要向中方澄清一个问题”。接着他说,1979年一年不向台湾出售武器,并不意味以后也不出售。美方不会主动讲此事,但若有记者问,总统将不得不说明这一点。

邓小平反问:“难道正常化只管一年?”

对方无以对答。此刻大厅里一片寂静,空气仿佛凝结了。邓小平用火柴盒轻轻敲打茶几,仿佛要强调他说的话:“美国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要是继续卖武器给台湾的话,只会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设置障碍,最终可能导致武力解决。在中国和平统一方面,美国可以起相当的作用,至少不要起相反的作用。”他明确表示,如果卡特总统公开声明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中方不会同意,也要立即表态。

“这件事怎么办?就这样算了?”邓小平眼睛盯着伍德科克问。伍德科克顿时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回答好。其实他本人是主张早日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不赞成在这最后一刻提出如此充满争议的要求。

最后,邓小平说:“我看这样吧,我们还是15日宣布,先避开不谈。但这事情没完,以后还要再谈。”

中美双方在座人员都长吁了一口气,伍德科克脸上露出了笑容,赶紧说:“好,好,谢谢副总理先生,我立即报告总统。”

12月16日北京时间上午10点,华国锋主席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中美建交。

(摘自《我的外交生涯》)endprint

猜你喜欢
布热津斯基科克小平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放日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科克:利河畔的巧言城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该如何帮你,我的爱人
领悟“战略远见” 增强“中国自信”——读布热津斯基《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
AMulti—viewInterpretationofSunshineSketchesofaLittleTown
“科克曼女生问题”的探讨
难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