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4-02-18 04:40孙慧卢镝宇孙智聪肖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活动性休克预防措施

孙慧 卢镝宇 孙智聪 肖博

通化市人民医院内镜室,吉林 通化 134001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孙慧 卢镝宇 孙智聪 肖博

通化市人民医院内镜室,吉林 通化 134001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消化内镜治疗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再出血患者与未再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再出血患者16例(占13.33%),再出血组患者的出血量、发生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的比例均高于无再出血组患者;再出血组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出血与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及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结论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及低血红蛋白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危险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临床上多采用消化道内窥镜下止血,有效提高了止血效果。但内镜下止血后,仍有10%~30%的患者可发生再出血,且病死率极高。因此,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及时做好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内镜治疗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3年行消化内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6~72岁,平均54.5岁,发病后24 h内均经内镜确诊为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动脉喷血(Ⅰa级)27例,活动性渗血(Ⅰb级)68例,血管显露(Ⅱa级)25例。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2)脑血管意外者、尿毒症或肝性脑病者。

1.2 治疗方法

内镜检查发现出血后,在内镜直视下予以8%去甲肾上腺素或冷生理盐水行局部冲洗,快速确诊出血部位。去除血痂,清理出血区,暴露出血点,之后根据出血原因及状态行内镜下器械、高频电或药物止血。溃疡性出血可在溃疡四周注射1/10 000的肾上腺素0.9%NaCl溶液,1~2 ml/处,总量8~10 ml,并在血管残端处注射1%的乙氧硬化醇或无水酒精0.5~1.0 ml进行硬化治疗,于3~5 min后,观察无再次出血,可结束手术。

1.3 术后护理

术后禁食水24 h,并给予抑酸药物、止血药物及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免休克,同时监测生命体征。确定无再次出血可24 h后进流质饮食,48~72 h后进半流质饮

食,1周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并根据胃管内引流液性质、呕血、黑便、输血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判断再出血情况;1周内未出现再出血则为出血停止,若出现再出血可进行2次内镜下止血;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48 h输血量大于1 000 ml或内镜下再次止血失败需转外科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

统计再出血者与未再出血者例数,将再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再出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有无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等相关资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再出血患者16例,占13.33%。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将以上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行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以及低血红蛋白是再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胰胆管等病变性出血[1]。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输血量、降低再出血率和再次手术率[2]。本研究中,120例患者止血有效率为100%,再出血率为13.33%。经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再出血与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及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总之,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及血红蛋白水平,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有效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有效避免再出血。

[1]王湘平.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106-107.

[2]李莉,谭跃,黎振林,等.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 159-160.

R573.2

B

1674-9308(2014)07-003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7.019

猜你喜欢
活动性休克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